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二章测验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下面两个图幅相同的地图,甲图与乙图相比较,表达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
B.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C.甲图能了解到北京在祖国的位置
D.乙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2.(2021七上·依安期末)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八百万分之一 B.1:100000
C.1:1000 D.一千万分之一
3.(2021七上·依安期末)卫星云图上显示依安县为绿色时,说明当时是( )
A.阴雨天气 B.晴转阴天气 C.晴朗天气 D.大风天气
4.(2021七上·乐昌期末)在1:10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6000千米 B.60千米 C.60000千米 D.600千米
5.(2021七上·惠州期末)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6.(2021七上·鹿邑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表示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雪山冰川 D.海洋
7.(2021七上·东洲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两者相对高度是( )
A.19882.86米 B.2186.86米 C.19882.86米 D.9882.86米
(2021七上·饶平期末) 暑假,某学校一考察队登上了太白山。下图为太白山附近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流速最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 甲地与太白山主峰(3767.2米)的相对高度最接近的是( )
A.160米 B.130米 C.100米 D.70米
10. A、B两湖泊量得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其实际水平距离约是( )
A.1.5千米 B.15千米 C.150米 D.15米
11.(2021七上·港南期末)文亮同学的家乡位于东南丘陵。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B.相对高度不大,四周被高原环绕
C.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2021七上·南丹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甲的的海拔是 (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13.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2021七上·永吉期末)某中学七年(1)班的登山兴趣小组,去野外登山,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山顶E与山顶F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500米
15.A,B,C,D,E所示表示陡崖的部位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2021七上·建华期末)图幅相同的条件下,下列比例尺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1:50000 B. 千米
C.1:2000 D.图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
17.(2021七上·都匀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图三要素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颜色 D.图例和注记
18.(2021七上·高州月考)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统计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19.(2021七上·阳东期中) 某校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地形、河流、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如图是他们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作为夜晚宿营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 图中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
A.370米 B.210米 C.160米 D.580米
(3) 图中所画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21七上·营口期末)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于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小明同学想知道意大利在哪里,需要查阅(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气候图
21.(2021七上·吉林期末)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车载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车载导航地图多属于( )
A.地形图 B.农业图 C.交通图 D.世界政区图
(2021七上·昭阳期末)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以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成为云南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读“和顺古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根据“和顺古镇示意图”,不能做到的是( )
A.找到中天寺
B.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
C.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
D.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
23.从昭阳区到腾冲和顺古镇自驾游可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北斗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24.昭阳区境内最高点大山包乡独石包包,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是大寨子乡茅坡,海拔494米,昭阳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 )
A.2870米 B.3658米 C.3550米 D.无法计算
25.(2021七上·淮北期中)下列关于地图的应用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B.外出学习或旅行,可先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出行路线
C.电子地图可以完全代替纸质地图
D.阅读地图一般按照“先看清图名→再熟悉图例→最后阅读地图主题内容”的步骤进行
(2021七上·滨州月考)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00米 C.500米 D.600米
27. 图中河流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
28. 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处适合攀岩
B.丙坡较缓,丁坡较陡
C.甲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米-700米之间
D.该图为地形剖面图
二、综合题(共2题,共40分)
29.(2021七上·丹东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比例尺为 式比例尺。请把它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 。
(2)图中A表示 (山体部位),虚线①表示 (山体部位)
(3)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4)图中C点在B点的 方向,该山区的风向是 。
(5)如果该山区有河流发育,其应位于图中虚线 处。(填序号)
30.(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比例尺用线段可表示为 。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A ,B ,C ,D 。
(3)图中小河E的流向是 。(填“自XX向XX”)
(4)小明量得两个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5)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地形部位是 (填字母),原因是 。
(6)①②为两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由甲图和乙图可以看出,甲图比例尺为1:80000000,乙图比例尺为1:4000000,对比可知,甲图比例尺较小,代表的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在祖国的位置,乙图比例尺较大,代表的范围较小,内容较详细;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比例尺是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相同图幅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的地图比例尺会越小,以上四幅比例尺中,一千万分之一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故答案为:D。
【点评】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3.【答案】C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在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依安县为绿色时,说明当时是晴朗的天气。 故答案为:C。
【点评】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像。目前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绿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白色表示地面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4.【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读题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000,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厘米,那么6×100000000 = 600000000厘米=6000千米,故A正确,排除BCD,选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5.【答案】B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以上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省会,B表示的是铁路,C表示的是长城,D表示的是洲界线.
故答案为:B
【点评】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6.【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故答案为:C。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7.【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034-(-8848.86)=19882.86米,故答案为:C。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答案】8.A
9.D
10.A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线,水源能汇聚在一起,所以山谷会形成河流。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水流急;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水流平缓;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②③④处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①处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最慢,B、C、D错误。故答案为:A。
9.读图可知,此等高线的等高距为80米,甲地的海拔高度在3680米到3760米之间,太白山主峰海拔高度(3767.2米),甲地与太白山主峰相对高度大约为7.2—87.2米,四个选项中只有70米在此范围,D正确。故答案为:D。
10.由图可知,此等高线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A、B两湖泊量得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其实际水平距离约是30.5=1.5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丘陵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山地的特点是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答案】12.C
13.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2.根据图形,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所以甲地海拔为3000米。故答案为:C。
13.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3000米-1000米=2000米。故答案为:B。
【答案】14.B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14.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 山顶E的海拔在700-800米之间,山顶F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因此两山顶的相对高度大约在100-300米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读图分析可知, A位于两山顶之间,是鞍部;B位于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C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为山脊;D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E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为山顶。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地图三个必不可泊要素之一,是由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都用1厘米表示,当实际距离越小时,比例尺会越大,表示的内容会最详细,以上四幅地图的比例尺中,1:2000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内容最详细,C正确;而“图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比例尺最小,表示的内容最简略,故答案为:C。
【点评】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17.【答案】C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
【解析】【分析】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而地图的三要素不包括颜色。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地图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其中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来判断,如果没有指向标则可以默认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18.【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岛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是平原。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绿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9.【答案】(1)A
(2)C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作为夜晚宿营地的是甲易地位于两个山峰中间的鞍部,地形平缓适宜宿营;乙地为山峰地形陡峭不适宜宿营;丙为山谷易发生洪水不适宜宿营;丁处为陡坡不适宜宿营,A正确。故选A。
(2)图中的等高距50米;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370-210=160米,C正确。故选C。
(3)图中所画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②;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山谷发育河流,②处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B正确。故选B。
【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0.【答案】A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小明同学想知道意大利在哪里,要查找世界政区图,该图是世界国家的分布图,A正确;中国政区不包括意大利,B错误;世界地形是地形分布及其特征的专题地图,C错误;气候图是气候的专题地图,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选择地图时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判断,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例如地形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地形,政区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位置,交通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交通路线情况等。
21.【答案】C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车载导航地图可以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图属于交通图,C正确;地形图是详细表示地形区、河流、山脉等具体位置和地表形态的地图,农业图是表示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分布等情况的地图,世界政区图是表示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地图,地形图、农业图和世界政区图不能用来选择行车路线,所以车载导航地图不属于地形图、农业图和世界政区图,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选择合适地图,根据自己的目的选用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国家政区图查找世界的国家,地形图观察地形地势,人口图观察人口的分布和密集程度。
【答案】22.C
23.B
24.A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电子地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地图家族的新宠儿,它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可任意缩放,可定位搜索,可导航……,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车载导航都属于电子地图。
(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2.读图可知,根据图例可以找到中天寺,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可以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图中没有比例尺,无法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北斗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根据题意可知, 昭阳区境内最高点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海拔494米,因此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3364-494=2870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答案】C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故A正确。外出学习或旅行,可先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出行路线,方便快捷,故B正确。电子地图不能完全代替纸质地图,在没有电子设备的野外,或在军事航海当中纸质地图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故C错误。阅读地图一般按照先看清图名再熟悉图例最后阅读地图主题内容的步骤进行,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26.C
27.B
2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6.图中①地海拔为100米、②地的海拔为6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C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27.图中河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形是山谷,B符合题意;山脊、陡崖、山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28.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题干图示是等高线地形图,D错误,D符合题意;戊处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排除A;丙坡等高线较丁处稀疏,故丙坡较缓,丁坡较陡,排除B;甲山峰外侧的等高线海拔是600米,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故甲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米-700米之间,排除C;故答案为:D。
29.【答案】(1)数字;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山峰;山脊
(3)350
(4)东北;由西向东(西风)
(5)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用分数或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叫数字比例尺;在地图上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转化)就是文字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是用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是数字比例尺,把它转化为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图中A点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虚线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B点的海拔是450米,C点海拔100米,则B、C之间的相对高度是450米-100米=350米。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判断,C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同样的,可以判断该处的风向是自西向东吹。
(5)由图可知,图中②处等高线朝海拔高处凸,说明此处为山谷地区,高山里的山谷容易发育成河流,一般的高山断层多,水在山谷和断层的地方集合后再往更低的地方流去,从而慢慢的形成河流。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0.【答案】(1) ( )
(2)鞍部;陡崖;山顶(山峰);山脊
(3)自西北向东南
(4)4.5千米(4500米);58米
(5)B;坡度越陡越适合攀岩,B处等高线重叠了最密集,最适合。
(6)①;因为①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省力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比例尺为1:150000,属于数字式,用线段式表示为
(2)图中字母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C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3)图示没有经纬网、指向标,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小河F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4)小明量得两个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3厘米÷(1/150000)=4500米。甲的海拔是678米,乙的海拔高度是620米。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78米-620米=58米。
(5)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据此可知,图中只有B处为陡崖,所以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地形部位是B处的陡崖。
(6)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图中①②两条登山路线,行走较省力的是①,判断理由是①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二章测验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下面两个图幅相同的地图,甲图与乙图相比较,表达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
B.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C.甲图能了解到北京在祖国的位置
D.乙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由甲图和乙图可以看出,甲图比例尺为1:80000000,乙图比例尺为1:4000000,对比可知,甲图比例尺较小,代表的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在祖国的位置,乙图比例尺较大,代表的范围较小,内容较详细;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2021七上·依安期末)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八百万分之一 B.1:100000
C.1:1000 D.一千万分之一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比例尺是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相同图幅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的地图比例尺会越小,以上四幅比例尺中,一千万分之一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故答案为:D。
【点评】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3.(2021七上·依安期末)卫星云图上显示依安县为绿色时,说明当时是( )
A.阴雨天气 B.晴转阴天气 C.晴朗天气 D.大风天气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在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依安县为绿色时,说明当时是晴朗的天气。 故答案为:C。
【点评】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像。目前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绿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白色表示地面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4.(2021七上·乐昌期末)在1:10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6000千米 B.60千米 C.60000千米 D.600千米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读题可知,比例尺为1:100000000,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厘米,那么6×100000000 = 600000000厘米=6000千米,故A正确,排除BCD,选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5.(2021七上·惠州期末)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以上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省会,B表示的是铁路,C表示的是长城,D表示的是洲界线.
故答案为:B
【点评】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6.(2021七上·鹿邑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表示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雪山冰川 D.海洋
【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故答案为:C。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7.(2021七上·东洲期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两者相对高度是( )
A.19882.86米 B.2186.86米 C.19882.86米 D.9882.86米
【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034-(-8848.86)=19882.86米,故答案为:C。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021七上·饶平期末) 暑假,某学校一考察队登上了太白山。下图为太白山附近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流速最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 甲地与太白山主峰(3767.2米)的相对高度最接近的是( )
A.160米 B.130米 C.100米 D.70米
10. A、B两湖泊量得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其实际水平距离约是( )
A.1.5千米 B.15千米 C.150米 D.15米
【答案】8.A
9.D
10.A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山谷是集水线,水源能汇聚在一起,所以山谷会形成河流。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水流急;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水流平缓;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②③④处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①处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最慢,B、C、D错误。故答案为:A。
9.读图可知,此等高线的等高距为80米,甲地的海拔高度在3680米到3760米之间,太白山主峰海拔高度(3767.2米),甲地与太白山主峰相对高度大约为7.2—87.2米,四个选项中只有70米在此范围,D正确。故答案为:D。
10.由图可知,此等高线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A、B两湖泊量得图上距离约3厘米,那么其实际水平距离约是30.5=1.5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2021七上·港南期末)文亮同学的家乡位于东南丘陵。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B.相对高度不大,四周被高原环绕
C.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丘陵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 山地的特点是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起伏大小)两方面来描述。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
(2021七上·南丹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甲的的海拔是 (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13.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答案】12.C
13.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2.根据图形,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所以甲地海拔为3000米。故答案为:C。
13.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3000米-1000米=2000米。故答案为:B。
(2021七上·永吉期末)某中学七年(1)班的登山兴趣小组,去野外登山,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山顶E与山顶F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500米
15.A,B,C,D,E所示表示陡崖的部位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14.B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14.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米。 山顶E的海拔在700-800米之间,山顶F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因此两山顶的相对高度大约在100-300米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读图分析可知, A位于两山顶之间,是鞍部;B位于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C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为山脊;D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E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为山顶。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1七上·建华期末)图幅相同的条件下,下列比例尺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1:50000 B. 千米
C.1:2000 D.图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
【答案】C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地图三个必不可泊要素之一,是由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都用1厘米表示,当实际距离越小时,比例尺会越大,表示的内容会最详细,以上四幅地图的比例尺中,1:2000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内容最详细,C正确;而“图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比例尺最小,表示的内容最简略,故答案为:C。
【点评】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17.(2021七上·都匀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图三要素是( )
A.方向 B.比例尺 C.颜色 D.图例和注记
【答案】C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
【解析】【分析】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而地图的三要素不包括颜色。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地图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其中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来判断,如果没有指向标则可以默认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18.(2021七上·高州月考)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统计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岛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是平原。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绿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9.(2021七上·阳东期中) 某校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地形、河流、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如图是他们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作为夜晚宿营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 图中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
A.370米 B.210米 C.160米 D.580米
(3) 图中所画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作为夜晚宿营地的是甲易地位于两个山峰中间的鞍部,地形平缓适宜宿营;乙地为山峰地形陡峭不适宜宿营;丙为山谷易发生洪水不适宜宿营;丁处为陡坡不适宜宿营,A正确。故选A。
(2)图中的等高距50米;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370-210=160米,C正确。故选C。
(3)图中所画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②;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山谷发育河流,②处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B正确。故选B。
【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0.(2021七上·营口期末)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于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小明同学想知道意大利在哪里,需要查阅(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气候图
【答案】A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小明同学想知道意大利在哪里,要查找世界政区图,该图是世界国家的分布图,A正确;中国政区不包括意大利,B错误;世界地形是地形分布及其特征的专题地图,C错误;气候图是气候的专题地图,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选择地图时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判断,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例如地形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地形,政区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位置,交通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交通路线情况等。
21.(2021七上·吉林期末)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车载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车载导航地图多属于( )
A.地形图 B.农业图 C.交通图 D.世界政区图
【答案】C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车载导航地图可以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图属于交通图,C正确;地形图是详细表示地形区、河流、山脉等具体位置和地表形态的地图,农业图是表示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分布等情况的地图,世界政区图是表示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地图,地形图、农业图和世界政区图不能用来选择行车路线,所以车载导航地图不属于地形图、农业图和世界政区图,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选择合适地图,根据自己的目的选用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国家政区图查找世界的国家,地形图观察地形地势,人口图观察人口的分布和密集程度。
(2021七上·昭阳期末)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以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成为云南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读“和顺古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根据“和顺古镇示意图”,不能做到的是( )
A.找到中天寺
B.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
C.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
D.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
23.从昭阳区到腾冲和顺古镇自驾游可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北斗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24.昭阳区境内最高点大山包乡独石包包,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是大寨子乡茅坡,海拔494米,昭阳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 )
A.2870米 B.3658米 C.3550米 D.无法计算
【答案】22.C
23.B
24.A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电子地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地图家族的新宠儿,它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可任意缩放,可定位搜索,可导航……,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车载导航都属于电子地图。
(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22.读图可知,根据图例可以找到中天寺,规划游览和顺古镇路线;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可以判断陷河湿地在古镇的大致方位。图中没有比例尺,无法估算从图书馆到元龙阁的距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北斗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根据题意可知, 昭阳区境内最高点海拔为3364米,最低处海拔494米,因此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相差3364-494=2870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2021七上·淮北期中)下列关于地图的应用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B.外出学习或旅行,可先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出行路线
C.电子地图可以完全代替纸质地图
D.阅读地图一般按照“先看清图名→再熟悉图例→最后阅读地图主题内容”的步骤进行
【答案】C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故A正确。外出学习或旅行,可先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出行路线,方便快捷,故B正确。电子地图不能完全代替纸质地图,在没有电子设备的野外,或在军事航海当中纸质地图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故C错误。阅读地图一般按照先看清图名再熟悉图例最后阅读地图主题内容的步骤进行,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021七上·滨州月考)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00米 C.500米 D.600米
27. 图中河流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
28. 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处适合攀岩
B.丙坡较缓,丁坡较陡
C.甲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米-700米之间
D.该图为地形剖面图
【答案】26.C
27.B
2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6.图中①地海拔为100米、②地的海拔为6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C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错误,排除ABD;故答案为:C。
27.图中河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形是山谷,B符合题意;山脊、陡崖、山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28.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题干图示是等高线地形图,D错误,D符合题意;戊处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排除A;丙坡等高线较丁处稀疏,故丙坡较缓,丁坡较陡,排除B;甲山峰外侧的等高线海拔是600米,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故甲山峰的海拔高度在600米-700米之间,排除C;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共2题,共40分)
29.(2021七上·丹东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比例尺为 式比例尺。请把它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 。
(2)图中A表示 (山体部位),虚线①表示 (山体部位)
(3)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4)图中C点在B点的 方向,该山区的风向是 。
(5)如果该山区有河流发育,其应位于图中虚线 处。(填序号)
【答案】(1)数字;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山峰;山脊
(3)350
(4)东北;由西向东(西风)
(5)②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用分数或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叫数字比例尺;在地图上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转化)就是文字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是用数字比例的形式表示,是数字比例尺,把它转化为文字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图中A点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虚线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因此B点的海拔是450米,C点海拔100米,则B、C之间的相对高度是450米-100米=350米。
(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判断,C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同样的,可以判断该处的风向是自西向东吹。
(5)由图可知,图中②处等高线朝海拔高处凸,说明此处为山谷地区,高山里的山谷容易发育成河流,一般的高山断层多,水在山谷和断层的地方集合后再往更低的地方流去,从而慢慢的形成河流。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0.(2021七上·汽开区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比例尺用线段可表示为 。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A ,B ,C ,D 。
(3)图中小河E的流向是 。(填“自XX向XX”)
(4)小明量得两个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5)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地形部位是 (填字母),原因是 。
(6)①②为两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1) ( )
(2)鞍部;陡崖;山顶(山峰);山脊
(3)自西北向东南
(4)4.5千米(4500米);58米
(5)B;坡度越陡越适合攀岩,B处等高线重叠了最密集,最适合。
(6)①;因为①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省力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比例尺为1:150000,属于数字式,用线段式表示为
(2)图中字母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C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3)图示没有经纬网、指向标,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小河F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4)小明量得两个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3厘米÷(1/150000)=4500米。甲的海拔是678米,乙的海拔高度是620米。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78米-620米=58米。
(5)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进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据此可知,图中只有B处为陡崖,所以图中最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地形部位是B处的陡崖。
(6)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图中①②两条登山路线,行走较省力的是①,判断理由是①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