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3、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体会类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分式的形式(A、B是整式),并理解分式中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限制于使分母的值不能为0。
教学难点:分式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限制于使分母的值不能为0。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整式,但是在研究许多问题时会用到整式以外的式子,看下面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小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这个关系分析问题。
设江水流速为v千米/小时,则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方程可以解出v的值。
以上我们用了和,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六章分式。在这一章中,将学习分式及基本性质、运算和运用。这将会给我们进一步研究数量关系带来很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16·1·1从分数到分式。
二、新课
活动1
思考,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2, 长为7cm,宽为____cm;
长方形的面积为S, 长为a,宽为____.
2. 把体积为200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_cm;
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_____。
3.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0千米,某人用 (t+3)小时走完全程,那么他的速度是_______千米/时.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引出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思考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归纳。最后教师纠正,指出正确答案。
活动2
观察:式子,,以及引言中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出现了若干个新的有理式后,采用描述性定义,并与小学学过的分数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式子,,、、等与分数一样都是(即)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活动3:归纳分式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的描述,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
归纳:如果B中含有字母,则式子叫分式 。 分式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且分母中含有字母是分式的一大特点。
分式比分母更具有一般性,如分数仅表示的商,而分式则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等于0),其中包括。
活动4:想一想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进而理解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整式与分式的区别: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而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
活动5:思考,我们知道:除数不能为0,那么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分式的一大要求:分母不能为0。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否则,无意义。
活动6
例1. 填空:
(1)当x_____时,分式有意义;
(2)当x_____时,分式有意义;
(3)当b_____时,分式有意义;
(4)当x,y满足_____时,分式有意义;
设计意图:在讨论分式的分母的字母的取值情况后,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分母中的字母取值受制约的,即: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
教师行为:根据“字母的取值不能为使分母0”,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解:(1)当分母≠0;即≠0时,分式有意义;
(2)当分母≠0;即≠1时,分式有意义;
(3)当分母≠0;即b≠0时,分式有意义;
(1)当分母≠0;即≠时,分式有意义;
活动7:练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学生一起归纳、回忆、交流,使学生更加明确所学知识:
1.掌握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
课后作业p10页第1、2、3、8、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