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2.6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2·齐齐哈尔)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从西向东递减
2.(2022·黑龙江)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差异明显,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分界线大致是( )
A.200mm B.400mm C.600mm D.800mm
3.(2022·新疆)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的地理变化是( )
A.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夏季风逐渐增强 D.地势逐渐降低
(2022·怀化) 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山脉a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5. 以下符合A地区和B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B.A地区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C.B地区工业十分发达 D.A地区热量丰富
6. 根据图中三地的降水量,概括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多西多,南多北少 B.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东多西少,南少北多
7. 春季,C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 )
A.干旱、沙尘暴 B.洪涝、台风
C.梅雨、台风 D.沙尘暴、梅雨
(2022·成都)每年我国东部雨带有规律地南北移动。雨带一般4月在华南登陆,随夏季风增强逐级北移(如左图所示),9月迅速南撤,10月退出大陆。右图是北京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我国南、北雨季长短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B.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C.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10.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
11.(2021·葫芦岛)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到东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021·长春)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下图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中部向四周递减
13.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B.引滦入津工程
C.引黄入晋工程 D.引松入长工程
14.(2021·营口)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到当地的建筑。下列四种民居位于湿润地区的建筑( )
A. B.
C. D.
15.(2021·成都)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从北方向南方递减 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16.(2020·广州)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城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市雨季开始和结束的季节分别是( )
A.春、秋 B.夏、冬 C.秋、春 D.冬、夏
(2)受台风影响,该市最常见的现象是( )
A.道路开裂 B.泥沙淤积 C.道路下陷 D.积水严重
17.(2020·枣庄)读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图1)和济南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
A.自东向西增加 B.自北向南减少
C.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D.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影响山东省年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冬季风 D.人类活动
(3)济南市的降水集中分布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2020·绥化)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分布均匀
19.(2020·黑龙江)东北地区的东部降水量不足800毫米,却形成了湿润地区,其原因是( )
A.山地降水多 B.距海近,水汽多
C.纬度高,蒸发弱 D.森林植被茂密
20.(2020·黑龙江)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其时间分布规律是( )
A.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夏秋多,冬春少
C.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D.沿海多,内陆少
21.(2019·绥化)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华北、西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东南
22.(2019·龙东)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
A.台湾的火烧寮 B.海南的海口
C.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D.漠河县的北极村
23.(2019·柳州)在一堂地理课上,教师展示了一幅手绘中国专题地图(下图),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的( )
A.温度带 B.行政区划 C.地形地势 D.年降水量
(2)图中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是( )
A.与纬线平行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4.(2019·广安)根据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
A.乌鲁本齐、西安、台北、武汉 B.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
C.台北、西安、武汉、乌鲁木齐 D.台北、乌鲁木齐、武汉、西安
25.(2019·天水)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判断,下图中①地可能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6.(2019·聊城)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全部来自于太平详
B.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该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
D.图示范围内,长江干流流经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少
(2)该地区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丰沛 C.雨热同期 D.土地肥沃
27.(2019·湘潭)甘肃省定西和内蒙古乌兰察布都盛产品质优良的马铃薯,两市竞争“中国薯都”的称号。定西位于甘肃东南部,鸟兰察布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定西和乌兰察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湿润地区 B.都位于黄土高原
C.乌兰察布热量条件优于定西 D.定西年降水量多于乌兰察布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兰察布的竞争优势是( )
A.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 B.政府支持力度更大
C.黄土深厚肥沃 D.劳动力更丰富
28.(2019·呼伦贝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季风影响( )
A.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B.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比北方早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活动异常时,旱涝灾害频发
29.(2018·乐山)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所有河流均为外流河,淮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省降水空间分布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东向西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平均分布
(2)下面对图中虚线闭合等值线区域①年降水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注意:年等降水量线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判读方法一致)
A.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400mm—1600mm
B.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600mm—1800mm
C.河流注入区域→盆地地形→夏季风到达较少→降水少→1000mm—1200mm
D.位于1200mm等值线与1400mm等值线之间→1200mm—1400mm
(3)淮河干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极易出现涝灾。观察淮河干支流分布状况,可以推断淮河干流最易出现涝灾的时段是( )
A.冬季干流以北流域降水时
B.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
C.夏季干流以南流域降水时
D.夏季长江流域降水时
30.(2018·达州)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一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A-B一线以北河流汛期较短、径流量较小
C.铁路线①连接了京津唐与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
D.铁路线②与长江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分界点宜昌附近
31.(2018·龙东)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32.(2018·保定)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2)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夏季温凉 B.地势低平 C.热量充足 D.降水充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2.【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将我国大致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
①湿润和半湿润区 : 秦岭淮河一线以及东北的长白山、小兴安岭,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③半干旱和干旱区: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3.【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最能体现的是我国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夏季风越来越弱;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4.D
5.A
6.C
7.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3)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4.由图可知,图中a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该山脉与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年降水量200毫米一线,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5.由图可知,图中A是青藏地区,B是西北地区,B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故A正确。A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分小于400毫米,故B错误。B地区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故C错误。A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6.根据B、C、D三地的降水量,可以看出,我国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越来越少,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由图可知,C地区是华北地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时由于气温回升,水分蒸发快,大气湿度小,又是小麦返青季节,容易出现春旱和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故A正确、春季时难以受到台风、洪涝的影响,梅雨主要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害性天气,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8.D
9.C
10.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
【解析】【点评】(1)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8.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可以如此记忆: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五月雨带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六月雨带在江准流域,此时江淮地区多“梅雨”,七八月雨带推移至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九月北方冷空气南下,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9.读图可知,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大致的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失常),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
【答案】12.C
13.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2.我国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从东南沿海登陆,向西北内陆推进,在东南季风的推进过程中受多个山脉的阻挡,水汽逐渐减少,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C。
13.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 一个地方的传统建筑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上四个建筑中,只有A表示的是江南水乡建筑,屋顶坡度大、门前屋后是河流,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其余三种建筑不是在湿润区。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5.【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受夏季的东南季风影响,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年降水量递减,B正确、D错误;我国东南和西南降水较多,北方地区降水较少,C错误;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风,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A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影响最为广大。如果某年夏季风势力强,来得早退的晚,造成雨带在北方地区停留时间长,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如果夏季风实力弱,来得晚退的早,则降水普遍落在南方地区,造成南涝北旱。
16.【答案】(1)A
(2)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解:读图可得,1、2月份降水最少,说明该地冬季降水少,雨季是在冬季之前的秋季结束;6月份降水最多,该地夏季降水多,说明该地在夏季之前的春季开始进入雨季。故答案为:A。(2)解:读图可得,该地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说明该地在夏季之前的春季开始进入雨季;受台风影响,该市部分街道路面积水比较严重。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流域,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到7、8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此时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天气。从9月份开始,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雨带快速南撤,10月份从大陆撤出。即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一是气候变化引发水循环变化;二是城市发展和建设造成的地面自然滞、蓄雨水能力降低;三是排水管渠等防涝设施排水能力不足;四是人为因素,如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施工管理不善造成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堵塞管道,景观大道改造覆盖或井盖破坏等。
17.【答案】(1)D
(2)A
(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故答案为:D。(2)由图可以看出,山东省的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是由于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故答案为:A。(3)由图可知,济南市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人类活动如人工降雨、城市的“雨岛效应”等。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18.【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夏季风影响的范围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弱,所以降水应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9.【答案】C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北三省的东部地区属于湿润地区的原因是气温低,蒸发量小,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东北三省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该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依靠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间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1.【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水尤为严重;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我国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22.【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解: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叫火烧寮,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8毫米,1912年的最高记录达8409毫米,属于地形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降水也非常丰富,那里的年降水量达到4000~5000毫米。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23.【答案】(1)D
(2)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地理事物单位是毫米,大致的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表示的是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由上题可知,图中所示是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形成的。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4.【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所以四城市的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是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25.【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图示①区域年等降水量线位于400-800mm之间,因此①地可能属于半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年降水量 > 800mm的地区为湿润区,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400mm < 年降水量 < 800mm为半湿润地区,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200mm < 年降水量 < 400mm为半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 < 200mm为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26.【答案】(1)B
(2)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是南方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主要属于湿润地区;图示范围内,长江干流以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少。故答案选B。(2)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雨热同期,故答案选C。
【点评】(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失常),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丘陵交错分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7.【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定西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位于半湿润地区,乌兰察布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位于半干旱地区,故A错误,D正确;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高原,故B错误;定西的纬度比乌兰察布低,定西的热量条件比乌兰察布好,故C错误;故选D。(2)乌兰察布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该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故A正确。故选A。
【点评】(1)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8.【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冬季严寒,使南北温差大。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失常),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冬季强劲的大风容易带来寒潮、暴风雪等恶劣天气。
29.【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1)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最南部降水量在1600毫米,最北部降水量是800毫米,该省的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故正确的是B。(2)读图分析可知,区域①为河流的发源地,说明地势高,位于季风区,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丰富,在1400mm—1600mm。故选A。(3)读图可知,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支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地区,该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所以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淮河最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故选B。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1)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图中的降水分布图判断降水空间变化,只要学生观察到数字变化规律,就不是特别难。
(2)考查通过现象分析原因,有难度,关键学生一定要看懂图,多从图上观察问题,同时也要练习实际答题。
(3)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气候、地形地势、降水、生活见识等各方面来考查学生,题目最难,学生平时需加强练习。
30.【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A-B一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一线以北河流汛期较短、径流量较小;铁路线①是京沪线,连接了京津唐与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铁路线②是京九线,与长江交汇于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湖口,故答案D错。
故答案为:(1)D;
【点评】考查了我国的降水、河流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都是几个重要内容,值得学生下去后找到相关知识点再理解记忆。
31.【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森林;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森林草原;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草原;我国干旱地区多荒漠。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32.【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根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的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所以属于半干旱地区。(2)祁连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夏季温凉。故选A。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 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其他综合性因素,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也千差万别,主要表现在政策落实水平、经济管理水平、农业生产者自身素质、农业机具配备等等。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2.6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2·齐齐哈尔)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从西向东递减
【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2.(2022·黑龙江)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差异明显,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分界线大致是( )
A.200mm B.400mm C.600mm D.800mm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将我国大致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
①湿润和半湿润区 : 秦岭淮河一线以及东北的长白山、小兴安岭,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③半干旱和干旱区: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3.(2022·新疆)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的地理变化是( )
A.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夏季风逐渐增强 D.地势逐渐降低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最能体现的是我国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夏季风越来越弱;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022·怀化) 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山脉a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5. 以下符合A地区和B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B.A地区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
C.B地区工业十分发达 D.A地区热量丰富
6. 根据图中三地的降水量,概括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多西多,南多北少 B.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东多西少,南少北多
7. 春季,C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 )
A.干旱、沙尘暴 B.洪涝、台风
C.梅雨、台风 D.沙尘暴、梅雨
【答案】4.D
5.A
6.C
7.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3)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4.由图可知,图中a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该山脉与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年降水量200毫米一线,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5.由图可知,图中A是青藏地区,B是西北地区,B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故A正确。A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分小于400毫米,故B错误。B地区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故C错误。A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6.根据B、C、D三地的降水量,可以看出,我国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越来越少,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由图可知,C地区是华北地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时由于气温回升,水分蒸发快,大气湿度小,又是小麦返青季节,容易出现春旱和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故A正确、春季时难以受到台风、洪涝的影响,梅雨主要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害性天气,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成都)每年我国东部雨带有规律地南北移动。雨带一般4月在华南登陆,随夏季风增强逐级北移(如左图所示),9月迅速南撤,10月退出大陆。右图是北京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我国南、北雨季长短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B.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C.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10.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
【答案】8.D
9.C
10.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
【解析】【点评】(1)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8.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可以如此记忆: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五月雨带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六月雨带在江准流域,此时江淮地区多“梅雨”,七八月雨带推移至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九月北方冷空气南下,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9.读图可知,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2021·葫芦岛)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到东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大致的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失常),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
(2021·长春)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下图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中部向四周递减
13.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B.引滦入津工程
C.引黄入晋工程 D.引松入长工程
【答案】12.C
13.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2.我国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从东南沿海登陆,向西北内陆推进,在东南季风的推进过程中受多个山脉的阻挡,水汽逐渐减少,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C。
13.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故答案为:A。
14.(2021·营口)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到当地的建筑。下列四种民居位于湿润地区的建筑(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 一个地方的传统建筑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上四个建筑中,只有A表示的是江南水乡建筑,屋顶坡度大、门前屋后是河流,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其余三种建筑不是在湿润区。
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5.(2021·成都)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从北方向南方递减 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受夏季的东南季风影响,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年降水量递减,B正确、D错误;我国东南和西南降水较多,北方地区降水较少,C错误;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风,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A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影响最为广大。如果某年夏季风势力强,来得早退的晚,造成雨带在北方地区停留时间长,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如果夏季风实力弱,来得晚退的早,则降水普遍落在南方地区,造成南涝北旱。
16.(2020·广州)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城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市雨季开始和结束的季节分别是( )
A.春、秋 B.夏、冬 C.秋、春 D.冬、夏
(2)受台风影响,该市最常见的现象是( )
A.道路开裂 B.泥沙淤积 C.道路下陷 D.积水严重
【答案】(1)A
(2)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解:读图可得,1、2月份降水最少,说明该地冬季降水少,雨季是在冬季之前的秋季结束;6月份降水最多,该地夏季降水多,说明该地在夏季之前的春季开始进入雨季。故答案为:A。(2)解:读图可得,该地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说明该地在夏季之前的春季开始进入雨季;受台风影响,该市部分街道路面积水比较严重。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流域,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到7、8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此时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天气。从9月份开始,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雨带快速南撤,10月份从大陆撤出。即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一是气候变化引发水循环变化;二是城市发展和建设造成的地面自然滞、蓄雨水能力降低;三是排水管渠等防涝设施排水能力不足;四是人为因素,如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施工管理不善造成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堵塞管道,景观大道改造覆盖或井盖破坏等。
17.(2020·枣庄)读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图1)和济南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
A.自东向西增加 B.自北向南减少
C.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D.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影响山东省年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冬季风 D.人类活动
(3)济南市的降水集中分布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故答案为:D。(2)由图可以看出,山东省的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是由于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故答案为:A。(3)由图可知,济南市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受洋流影响,暖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人类活动如人工降雨、城市的“雨岛效应”等。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18.(2020·绥化)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分布均匀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夏季风影响的范围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弱,所以降水应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9.(2020·黑龙江)东北地区的东部降水量不足800毫米,却形成了湿润地区,其原因是( )
A.山地降水多 B.距海近,水汽多
C.纬度高,蒸发弱 D.森林植被茂密
【答案】C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北三省的东部地区属于湿润地区的原因是气温低,蒸发量小,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东北三省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该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进行分析解答。
20.(2020·黑龙江)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其时间分布规律是( )
A.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夏秋多,冬春少
C.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D.沿海多,内陆少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依靠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间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1.(2019·绥化)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华北、西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东南
【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水尤为严重;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我国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22.(2019·龙东)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
A.台湾的火烧寮 B.海南的海口
C.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D.漠河县的北极村
【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解: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叫火烧寮,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8毫米,1912年的最高记录达8409毫米,属于地形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降水也非常丰富,那里的年降水量达到4000~5000毫米。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23.(2019·柳州)在一堂地理课上,教师展示了一幅手绘中国专题地图(下图),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的( )
A.温度带 B.行政区划 C.地形地势 D.年降水量
(2)图中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是( )
A.与纬线平行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1)D
(2)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地理事物单位是毫米,大致的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表示的是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由上题可知,图中所示是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形成的。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4.(2019·广安)根据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
A.乌鲁本齐、西安、台北、武汉 B.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
C.台北、西安、武汉、乌鲁木齐 D.台北、乌鲁木齐、武汉、西安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解: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所以四城市的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是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我国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我国降水时空不均。根据降水的多少和蒸发量的状况把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分别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25.(2019·天水)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判断,下图中①地可能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图示①区域年等降水量线位于400-800mm之间,因此①地可能属于半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年降水量 > 800mm的地区为湿润区,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400mm < 年降水量 < 800mm为半湿润地区,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200mm < 年降水量 < 400mm为半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年降水量 < 200mm为干旱地区,主要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26.(2019·聊城)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全部来自于太平详
B.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该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
D.图示范围内,长江干流流经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少
(2)该地区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丰沛 C.雨热同期 D.土地肥沃
【答案】(1)B
(2)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是南方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主要属于湿润地区;图示范围内,长江干流以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少。故答案选B。(2)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雨热同期,故答案选C。
【点评】(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失常),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丘陵交错分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7.(2019·湘潭)甘肃省定西和内蒙古乌兰察布都盛产品质优良的马铃薯,两市竞争“中国薯都”的称号。定西位于甘肃东南部,鸟兰察布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定西和乌兰察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湿润地区 B.都位于黄土高原
C.乌兰察布热量条件优于定西 D.定西年降水量多于乌兰察布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兰察布的竞争优势是( )
A.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 B.政府支持力度更大
C.黄土深厚肥沃 D.劳动力更丰富
【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定西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位于半湿润地区,乌兰察布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位于半干旱地区,故A错误,D正确;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高原,故B错误;定西的纬度比乌兰察布低,定西的热量条件比乌兰察布好,故C错误;故选D。(2)乌兰察布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该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故A正确。故选A。
【点评】(1)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等地;半湿润区主要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在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8.(2019·呼伦贝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季风影响( )
A.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B.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比北方早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活动异常时,旱涝灾害频发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冬季严寒,使南北温差大。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失常),导致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给东部季风区带来旱涝灾害。冬季强劲的大风容易带来寒潮、暴风雪等恶劣天气。
29.(2018·乐山)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所有河流均为外流河,淮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省降水空间分布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东向西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平均分布
(2)下面对图中虚线闭合等值线区域①年降水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注意:年等降水量线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判读方法一致)
A.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400mm—1600mm
B.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600mm—1800mm
C.河流注入区域→盆地地形→夏季风到达较少→降水少→1000mm—1200mm
D.位于1200mm等值线与1400mm等值线之间→1200mm—1400mm
(3)淮河干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极易出现涝灾。观察淮河干支流分布状况,可以推断淮河干流最易出现涝灾的时段是( )
A.冬季干流以北流域降水时
B.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
C.夏季干流以南流域降水时
D.夏季长江流域降水时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1)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最南部降水量在1600毫米,最北部降水量是800毫米,该省的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故正确的是B。(2)读图分析可知,区域①为河流的发源地,说明地势高,位于季风区,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丰富,在1400mm—1600mm。故选A。(3)读图可知,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支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地区,该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所以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淮河最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故选B。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1)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图中的降水分布图判断降水空间变化,只要学生观察到数字变化规律,就不是特别难。
(2)考查通过现象分析原因,有难度,关键学生一定要看懂图,多从图上观察问题,同时也要练习实际答题。
(3)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气候、地形地势、降水、生活见识等各方面来考查学生,题目最难,学生平时需加强练习。
30.(2018·达州)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一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A-B一线以北河流汛期较短、径流量较小
C.铁路线①连接了京津唐与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
D.铁路线②与长江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分界点宜昌附近
【答案】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A-B一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一线以北河流汛期较短、径流量较小;铁路线①是京沪线,连接了京津唐与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铁路线②是京九线,与长江交汇于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湖口,故答案D错。
故答案为:(1)D;
【点评】考查了我国的降水、河流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都是几个重要内容,值得学生下去后找到相关知识点再理解记忆。
31.(2018·龙东)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答案】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森林;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森林草原;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草原;我国干旱地区多荒漠。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32.(2018·保定)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2)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夏季温凉 B.地势低平 C.热量充足 D.降水充沛
【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根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的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所以属于半干旱地区。(2)祁连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夏季温凉。故选A。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 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其他综合性因素,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也千差万别,主要表现在政策落实水平、经济管理水平、农业生产者自身素质、农业机具配备等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