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初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初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2 19:30:2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初试卷
一、(24分)
1.(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
(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战马飞奔,弓箭齐发的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   。
(4)面对春花烂漫的美好景象,每个人的感受截然不同。有些人无比快乐,有些人却倍加伤感。“   ,   ”(杜甫《春望》),触景生情,感时忧国;“   ,   ”(晏殊《浣溪沙》),慨叹时光,伤别怀旧。
2.(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屑(xuè) 藤蔓(wàn) 刹那(chà) 退避三舍(shè)
B.喑哑(àn) 感慨(kǎi) 尴尬(gà) 鲜为人知(xiǎn)
C.残骸(hái) 雄踞(jù) 摩挲(suō) 寸积铢累(léi)
D.抽噎(yē) 雕镂(lòu) 挑拨离间(jiàn) 狼奔豕突(shǐ)
3.(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紫荆山上的千年古寺,穿过古色古香的牌楼小廊,一座座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庙殿近在眼前,看着走廊上的神话故事壁画和庙宇上的______,______有赏心悦目之感。而这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均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古建筑彩绘传承人白迎君之手。除了画画,笛子、二胡等农村常用的乐器他也很______。他说,学习艺术,得有耐心和细心,切不可______。
A.雕梁画栋 霎时 娴熟 囫囵吞枣
B.金碧辉煌 立刻 熟练 走马观花
C.雕梁画栋 霎时 熟练 走马观花
D.金碧辉煌 立刻 娴熟 囫囵吞枣
4.(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我们。下面六个短句,分别写的是范仲淹、李清照、鲁迅三位名人的故居,请你根据内容搭配成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
①漱玉词国恨难愁 ②至乐无声唯孝悌
③太羹有味是读书 ④千秋俎豆重苏台
⑤金石录闲情好梦 ⑥一代功名高宋室
范仲淹:    李清照:    鲁迅:   
5.(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学校组织科技节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我策划】科技节活动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并简述内容。
(2)【专家我邀请】学校拟邀请中科院王教授来做讲座,时间定于4月18日上午9:00,地点定在学校报告厅。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给王教授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3)【我是发明家】在活动留言板上,小刚同学的发明设想吸引了你的注意,请你参与这个活动,进行发明设想。
方便雨伞——我发现一下雨就特别麻烦,因为你必须得用一只手举着伞,这时就提不了很多东西了,如果谁在这时打个电话过来,那可真是一场“灾难”,你是接还不是不接呢?所以,我就想发明一种方便雨伞。这种雨伞的伞柄很短,并且在伞柄末端连接有一个帽子和两根用来固定的带子。你只要戴好“伞帽”,再绑好“伞带”,就能彻底解放双手,轻松地在雨天行走了。
二、(46分)
6.(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古诗阅读】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古文阅读】
孟尝君①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②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③,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④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⑤,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登徒:人名,复姓。③发漂:喻微小。④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⑤中闺:宫中的小门。
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闻 君 于 齐 能 振 达 贫 穷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卖妻子不足偿之    ②君岂受楚象床哉?    
③莫敢入谏    ④公孙戍趋而去   
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止文之过/何陋之有
B.皆以国事累君/受命以来
C.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万钟于我何加焉
D.公孙戍趋而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
11.选文中的公孙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邹忌都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异同。
[链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同点:   
不同点:   
(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生死合同
在印度孟买有一家艺术珍品店,店老板姓王。这天下午快要打烊时,一个年轻人醉醺醺地赶到店里。
王老板眉头皱了皱,问:“伦德尔,你又喝酒了?”年轻人一听,垂下了头,小声说:“王老板,你再借给我一千块钱吧!”
王老板使劲地摇了摇头。原来,伦德尔是个很不错的画家,跟王老板有过不少交往。可自从喝酒上瘾以后,他每天都喝得烂醉。伦德尔把脸一抹,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赖来:“今天不给我一千块钱,我就不离开这儿!”
王老板似乎没辙了,跺了跺脚,道:“你啊你,难道你的命就一钱不值?为了喝酒,你是不是人都敢杀!”
店里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伦德尔缓过气来,说:“说不定我真可以杀人。”
王老板望着他,眼睛转了转,说:“我这里倒有桩生意。”伦德尔咽了一口唾沫:“行,你说吧。”
王老板想了想,说:“他叫黎憨,住在香港,他家有个盖世珍宝‘黎蚌珠串’。你去香港找我的朋友约翰,杀死黎憨,把‘黎蚌珠串’带回来。约翰就住在黎憨家隔壁,他会把一只匣子交给你,里面有行动的指令。这是那只匣子的钥匙。”
伦德尔接过钥匙。王老板耸了耸肩,继续说:“黎憨可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我建议你带着这把匕首。把它练顺手了。”说着,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匕首。两人签了一份生死合同,约好九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天晚上,伦德尔忍不住又喝了个一醉方休。第二天下午才懒洋洋地爬起来。他下意识伸手到口袋里摸香烟,摸到的却是那把不祥的小匕首。他站在床头,稳住身子,举起匕首向几英尺远的洗脸架瞄准,然而,洗脸架却不知怎地摇摆不定,手呢,也莫名其妙抖个不停。他突然打了个冷战:看来这酒是不能再沾了!
伦德尔把匕首放回口袋,躺在床上。可眼前老是晃着酒瓶,他又坐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狠狠地照自己的脸打了一下子,猛地一摔门,走上街道。
口渴折磨着他,他拿起一只空酒瓶,灌了点自来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他知道为了让手不颤抖,头脑灵敏,只能忍受戒酒的痛苦。他甚至发誓:等拿到三万块,他要把整个酒吧包下来,请所有人狂醉一场!
就这样,伦德尔又熬过了一周……他开始恨起王老板来……
四周。伦德尔明显感到手上有了力气,没多久,就达到能闭着眼睛,把匕首指哪打哪的地步。但随着时间一天天临近,他突然想撒手不干了。然而,生死合同已经签下。这杯苦酒,不喝也得喝了。
八周后,伦德尔踏上了去香港的轮船。约翰对伦德尔一见如故,兴奋地说:“欢迎你到这里来,伦德尔!”一进屋,约翰就取出一只匣子给了伦德尔。
伦德尔小心翼翼地问道:“你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约翰摇摇头说:“不知道,是几天前才到的。”“哦,”伦德尔把匣子夹在腋窝下,忍不住又小声问道,“你知道黎憨吧?”“黎憨?知道。这儿的人都知道黎憨,是个邪神。”
伦德尔打了个寒噤,觉得事情有些严重。他打量了一下四周,低声说:“王老板打发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杀死黎憨,把‘黎蚌珠串’带回去。”约翰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出声来:“哈哈,黎憨是当地的一种迷信说法,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呢……至于‘黎蚌珠串’,请跟我到阳台来吧。”
伦德尔跟着他来到阳台上,出现在眼前的,是三个小湖,湖上是一排庄严肃穆的灰色山峦,好一片美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景色!一种久违的激情顿时涌上了伦德尔的心头。约翰用手指着前方,笑道:“这一带的湖光山色就是有名的‘黎蚌珠串’。他把你当傻瓜在耍着玩呢!”
伦德尔凝视着眼前壮丽的景色,胸中豁然开朗。他把匣子放在桌上,掏出钥匙,“砰”的一声,匣子打开了,伦德尔定睛一看: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些颜料、画笔、调色板,还有画布。
伦德尔慢慢抬起头,望着约翰说:“关于‘黎蚌珠串’的事,你也错了,我会按合同约定,把这串珍珠带回去的!”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作者是如何刻画伦德尔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第10段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4.文章中有很多地方都暗示了王老板并不是真的让伦德尔去杀人。请找出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5.文中的“生死合同”有特殊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用心一者事必成
①“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锚定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激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就能人生因此而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
②不专注无以攻坚克难,不专注无以固本开新。在把坎坷之路铺成胜利坦途的所有筑梦力量中,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有记者曾专访袁隆平院士:科学家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做什么都非常认真,您内心是怎样的感受?袁隆平院士回答: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它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
③坚持一时或许是激情使然,坚持一世则是对意志力、忍耐力的综合考验。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敦煌莫高窟的研究者用卓著的研究成果扭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也让人们感受到“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魅力。一个专注做事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够管好内心欲望、调适个人和外界关系的人。
④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时间+复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的结果便是起初的37.78倍。一点点改变,一天天坚持,迟早会带来质的飞跃。充分享受时间的复利效应,必须专心专注。从生活现实看,专注是克服时间碎片化、精力分散化的必然选择。“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剪去人生之树上不必要的“枝丫”,主干才能充分吮吸养分,向上生长,叶茂枝繁。当专注成为习惯,就会内化为一种强大力量,支撑我们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踏上事业精进之路。
(作者:暨佩娟。有删改)
【文本二】
①一张旧照片、老先生的一句教诲、电影里的一个眼神、一封泛黄的书信、一个存钱罐、一个老古董……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像我们童年写下的座右铭,像我们长大后建立的梦想坐标,像我们的重要事件备忘录,在我们一路走得太匆忙时,提醒我们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
②朱光潜先生在文章里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无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惋惜的事啊!于是他把这标语,转赠给国人。
③“慢慢走,欣赏啊!”这并不是让人平白无故就慢下来,或者放任散漫不干正经事。说实话,让一个人一直住在阿尔卑斯山谷里,慢慢地看极美的风景,他也会痛不欲生。那些天天游荡的人,反而对世间美景熟视无睹,别说欣赏了,早就看得腻烦了。
④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变成快乐的资料,人生虽有不快乐,而仍能乐观。正是日夜繁忙的人,短暂放松兜风一下,便感觉格外舒畅甜美。我们所要做的,是全心全意专注体会那一刻。
⑤人生虽然忙碌烦扰,但仍然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清风吹过山冈,吹过我;明月悬挂夜空,照着我。风景美丽,满心欢喜,给自己一段快乐吧。
(作者:沈嘉柯。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只要能用心专一、持之以恒,人生就能因此而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
B.文本一第②段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C.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即使穷困,依然可以保持乐观。
D.文本二第③段与中心论点无关,可以删去。
E.文本一语言周密逻辑性强,文本二语言轻灵流畅,都有很强的说服力。
17.请简要梳理文本二的写作思路。
18.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个文本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从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使万里海疆因核潜艇的守护而更加安宁,无不说明成功之路从来就没有捷径,唯有沉潜下来专注有益之事,方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材料二 钱钟书在《论快乐》里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三、(50分)
19.(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
(2)四面歌残终破楚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夺、楚、霹雳、溅。
故答案为:⑴匹夫不可夺志也
⑵四面歌残终破楚
⑶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⑷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点评】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方言误读
【解析】【分析】A.不屑(xiè);
B.喑哑(yīn);
C.寸积铢累(lěi);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与语境相符,而“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与语境不符;“霎时”比“立刻”时间短,应用“霎时”,也符合语境;作为一位艺术家,对于乐器,应用“娴熟”;“走马观花”指看得不仔细,而“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与不细心学习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答案】⑥④;⑤①;②③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 “一代功名高宋室”说的是范仲淹的历史功绩,“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室”是仄声字,“台”是平声字,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辨别上下联。
“金石录”“漱玉词”指代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编写的《金石录》和李清照的《漱玉词》。“梦”是仄声字,“愁”是平声字,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辨别上下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是三味书屋中的对联。
故答案为:⑥④;⑤①;②③
【点评】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答案】(1)①科普宣传:利用宣传栏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主题活动。如向学生介绍科技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利用周会课介绍近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事迹等。②科技展览:参观科技馆,通过多媒体演示、科普教育影片滚动播映、科普讲座、科普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与“高大上”的科学研究进行“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示例:
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我校准备举行科技节活动,您在科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们诚邀您来给我们做讲座,时间是4月18日上午9:00,地点在学校报告厅,期待您的到来!
校团委
2022年4月15日
(3)【示例1】手指按摩套——现在同学们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大,最受伤的就是手指了!每次写完作业,写字的几根手指总会又酸又麻!这时就轮到我的“手指按摩套”登场了。你只要把它套在酸麻的手指上,再按下电源开关,它就會发射出一股微弱的脉冲,从而使手指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以达到缓解酸麻的功效。每次只要使用一分钟,效果绝对超乎你想象。 【示例2】课堂提醒椅——我想发明一种课堂提醒椅,这种椅子与老师手里的提醒仪是配套的。如果课堂上老师发现某个同学违反纪律,就摁一下提醒仪上那个同学的名字,椅子就会马上产生振动,他就知道是老师在提醒他要认真听讲了。这样就不用老师指名道姓地去告诫违反纪律的同学,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还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应用文;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题干设置的情景是科技活动节,要求为科技活动节设置两项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以举行科技展览,播放科技影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益智等等。
(2)题干要求以校团委的名义给中科院的王教授写邀请函,注意邀请函的格式:标题置于中间,称呼顶格。要把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写出来,结尾要有署名和时间。
(3)此题考查学生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的能力。要把活动的流畅搞清楚,同时用简明扼要地语言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发人之所未发,要有一定的创意,语言简洁明了。
故答案为:⑴①科普宣传:利用宣传栏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主题活动。如向学生介绍科技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利用周会课介绍近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事迹等。②科技展览:参观科技馆,通过多媒体演示、科普教育影片滚动播映、科普讲座、科普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与“高大上”的科学研究进行“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我校准备举行科技节活动,您在科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们诚邀您来给我们做讲座,时间是4月18日上午9:00,地点在学校报告厅,期待您的到来!
校团委
2022年4月15日
⑶【示例1】手指按摩套——现在同学们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大,最受伤的就是手指了!每次写完作业,写字的几根手指总会又酸又麻!这时就轮到我的“手指按摩套”登场了。你只要把它套在酸麻的手指上,再按下电源开关,它就會发射出一股微弱的脉冲,从而使手指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以达到缓解酸麻的功效。每次只要使用一分钟,效果绝对超乎你想象。 【示例2】课堂提醒椅——我想发明一种课堂提醒椅,这种椅子与老师手里的提醒仪是配套的。如果课堂上老师发现某个同学违反纪律,就摁一下提醒仪上那个同学的名字,椅子就会马上产生振动,他就知道是老师在提醒他要认真听讲了。这样就不用老师指名道姓地去告诫违反纪律的同学,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还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学生活动设计的能力。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是考查对邀请函的写作能力,要求以校团委的名义给中科院的王教授写一封邀请函。注意邀请函的格式,语言表达要得体。
⑶本题考查学生活动参与及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活动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6.【答案】幽深冷寂。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似空虚”写出了潭水和山川的空灵,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故答案为:幽深冷寂。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诗句的赏析及其所表达的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注意言简意赅。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 诗歌。
【答案】7.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
8.妻子儿女;难道;没有谁;离开
9.D
10.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以后如果)到其他未去过的国家,(他们)将用什么礼物馈赠给您呢?
11.两人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迂回切入,委婉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以小国的感受,推及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言辞思切,令人深思。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划分时要结合句子结构和意思进行。同时,平时要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断句标志词,比如说话的“曰”“言”“道”,也可以利用句式的对称性来分析。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平时要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善于整理。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找到比较分析的角度,而最基础的是对文本的整体阅读,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和概括。
7.句意为:听说您在齐地有怜恤孤贫的美德。根据句意句子停顿为: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
故答案为:闻 君 于 齐 能 振 达 贫 穷
8.①句意为:卖掉了妻室儿女也赔不起。妻子,妻子儿女;②句意为:贤公难道准备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吗?岂,难道;
③句意为:没有人敢于进谏。莫,没有谁;
④句意为:公孙戍快步退了离去。去,离开。
故答案为:妻子儿女;难道;没有谁;离开。
9.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把/自……时候开始。
C.于:在/对。
D.而:表修饰。
故答案为:D。
10.句中重点词有:受,接受。至,到达。以,用。句意为: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以后如果)到其他未去过的国家,(他们)将拿什么礼物馈赠给您呢?
故答案为: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以后如果)到其他未去过的国家,(他们)将用什么礼物馈赠给您呢?
11.邹忌是从生活中的事例,推己及人去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两人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迂回切入,委婉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以小国的感受,推及到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两人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迂回切入,委婉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以小国的感受,推及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言辞思切,令人深思。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答案】12.画家伦德尔身染酒瘾变得颓废。王老板为了挽救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假装雇凶杀人劫物。最终使他戒掉了酒瘾,拿起画笔重新振作起来。
13.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伦德尔与酒瘾做斗争时的艰难,暗示了他内在性格的坚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下文他成功戒掉酒瘾做铺垫。
14.“王老板似乎没辙了”“王老板望着他,眼睛转了转”;这样写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更能体现王老板用心挽救伦德尔的善良热忱。
15.生死合同是王老板和伦德尔签订的雇凶杀人劫物的合约。内容是伦德尔杀死“黎憨”,带回“黎蚌珠串”,然后王老板付给他三万块钱。也指王老板用计策使伦德尔戒掉酒瘾,并鼓励他重拾画笔描绘湖光山色,重新挽救了伦德尔艺术生命的良苦用心,突出表现了王老板的善良热心,爱才惜才。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①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②结合人物所做的事。③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④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情节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人物特征和创作意图去分析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标题及其含义的探究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动和主题的揭示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2.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先整体阅读文本,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模式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全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伦德尔的画家身染酒瘾变得颓废。王老板为了挽救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假装雇凶杀人劫物。最终使他戒掉了酒瘾,拿起画笔重新振作起来。
故答案为:画家伦德尔身染酒瘾变得颓废。王老板为了挽救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假装雇凶杀人劫物。最终使他戒掉了酒瘾,拿起画笔重新振作起来。
13.题干要求回答作者是如何刻画伦德尔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第10段相关内容简要分析。首先要掌握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其次是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分析。第十段“伦德尔把匕首放回口袋,躺在床上。可眼前老是晃着酒瓶,他又坐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狠狠地照自己的脸打了一下子,猛地一摔门,走上街道”,该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伦德尔和酒瘾作斗争的艰难,从侧面看出他的性格还是坚强的,也为他最终戒掉烟瘾铺垫。
故答案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伦德尔与酒瘾做斗争时的艰难,暗示了他内在性格的坚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下文他成功戒掉酒瘾做铺垫。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伏笔和暗示的把握与分析能力。题干具体要求找出王老板并不是真的让伦德尔去杀人的语句,并体味其妙处。从“王老板使劲地摇了摇头。原来,伦德尔是个很不错的画家,跟王老板有过不少交往。可自从喝酒上瘾以后,他每天都喝得烂醉。伦德尔把脸一抹,一屁股坐在地上”“王老板似乎没辙了,跺了跺脚”等语句看出他并不是真的要年轻的画家去杀人,而是要让他戒掉酒瘾。这表现的是王老板的仁慈和善良。
故答案为:“王老板似乎没辙了”“王老板望着他,眼睛转了转”;这样写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更能体现王老板用心挽救伦德尔的善良热忱。
15.分析标题的含义,要善于从表面上到实际上,即由表及里的分析。生死合同,表面指王老板和和伦德尔签订的雇凶杀人劫物的合约。内容是伦德尔杀死“黎憨”,带回“黎蚌珠串”,然后王老板付给他三万块钱。细读文本可知这是王老板为让年轻的画家伦德尔戒掉酒瘾,鼓励他重拾画笔的良苦用心,是非常有智慧的谋略。这从侧面烘托了王老板的仁慈善良,爱才惜才。
故答案为:生死合同是王老板和伦德尔签订的雇凶杀人劫物的合约。内容是伦德尔杀死“黎憨”,带回“黎蚌珠串”,然后王老板付给他三万块钱。也指王老板用计策使伦德尔戒掉酒瘾,并鼓励他重拾画笔描绘湖光山色,重新挽救了伦德尔艺术生命的良苦用心,突出表现了王老板的善良热心,爱才惜才。
【答案】16.A;D
17.①首先,用生活中的物品引出中心论点,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②然后,举例论证“慢慢走,欣赏啊”;③接着,道理论证精神享受很重要;④最后,再次点明要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份快乐。
18.①材料一放在文本一,举南仁东、黄旭华等专注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用力的论证了“用心一者事必成”的观点。②材料二放在文本二,引用钱钟书的话论证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很重要,进一步论证了“我们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的观点。
【知识点】文章脉络;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道理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地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探究文本思路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每个段落的意思,然后进行整合。也可以从议论文的常见的三大板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入手。答题时要弄清每个段落的内容,再来分析作用说明的思路。
(3) 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及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论据是围绕论点服务的,不管是事例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必须紧扣段落的分论点或整个文本的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能支撑论点的就可以用,否则就淘汰掉。
16.A.“只要能用心专一、持之以恒,人生就能因此而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的说法太绝对。
D.文本第三段并非与中心论点无关。该段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放慢脚步,欣赏身边的美。
故答案为:AD。
17.首先判断文体,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思考结构。也可以采用“先……再……接着……最后……”的模式进行。文本二,首先由生活物品引出中心论点,然后通过例证和道理论证指出放慢脚步,注重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总结,要在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份快乐。
故答案为:①首先,用生活中的物品引出中心论点,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②然后,举例论证“慢慢走,欣赏啊”;③接着,道理论证精神享受很重要;④最后,再次点明要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份快乐。
18.链接材料一讲述 南仁东、黄旭华等专注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用力的论证了“用心一者事必成”的观点 ,这正是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所以放在文本一。而钱钟书在《论快乐》里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说明的是要放慢脚步欣赏风景,这正是文本二的观点。
故答案为:①材料一放在文本一,举南仁东、黄旭华等专注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用力的论证了“用心一者事必成”的观点。②材料二放在文本二,引用钱钟书的话论证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很重要,进一步论证了“我们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的观点。
19.【答案】【参考例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凛冽的寒风卷着大地上的万物,平日里湛蓝的天空这时变得乌云密布,街道异常冷清,我走在路上,心却早已飞向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早点屋。
一进屋,我便嗅到了一股不同往日的味道,伴着粥香一起被纳入胸内。我不禁左顾右盼,终于找到了香甜味道的来源,墙角的一株含笑。墨色的枝干上长着点绿,那点绿又掩着胜似美人娇羞的淡黄。当真是娇羞,遮着,掩着,犹抱琵琶半遮面,我深吸了一口气,想把这味道,永远留在鼻腔,丝丝缕缕的香, 沁人心脾。
这时,一个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衣冠不整,头发凌乱,一边擦着鼻涕一边不屑地叫道:“老板娘,一碗热粥!”“好咧!稍等。 ”老板娘带着和平日一样的热情真诚地答道。
老板娘拿起一只碗,迅速地套上一个塑料袋,熟练地拿起大勺子,将浓香的八宝粥舀进碗里,最后又飞快地系上塑料口袋。轻轻地递给年轻人,叮嘱道:“给, 拿好啊。”年轻人心不在焉,只见他用右手的小指勾住塑料袋,在塑料袋与手指接触的那一瞬间,美味的粥洒落了一地。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做的是什么生意?”年轻人如一只饿狼般怒吼。这时风刮得更大了, 路上的行人更多了。老板娘并没有生气,而是将洒在地上的粥清理干净,重新盛好一碗粥,递给年轻人说:“给,这次一定要拿好啊!”年轻人顿时红了脸,接过粥,转身就没影了。
“明明就是他的错,为什么还……”我疑惑地问老板娘。老板娘乐呵呵地说:“这个年轻人一看就是遇到难事了,心情很差,我也帮不了他什么忙,一碗粥而已,希望能让他心里暖和些。 ”说完又扎进了香气弥漫的世界。
我突然又嗅到了一股芬芳,便条件反射地望向了那株含笑,似乎又多出了几点绿,淡黄的颜色羞涩地藏在那点绿中,香气弥漫……
多年以后,我只要想起那个冬天温暖的早点屋,我的记忆里便满是芬芳。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全命题作文题。作文的题目是“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从“记忆里”可知这篇文章已经限定必须是回忆性质的。另外构思的重点就是“芬芳”,一方面可以是自然生活中散发芬芳的植物,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比喻一些美好的事情和品质,如果能够在具体的事件中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表达效果会更好。
【点评】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初试卷
一、(24分)
1.(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
(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战马飞奔,弓箭齐发的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   。
(4)面对春花烂漫的美好景象,每个人的感受截然不同。有些人无比快乐,有些人却倍加伤感。“   ,   ”(杜甫《春望》),触景生情,感时忧国;“   ,   ”(晏殊《浣溪沙》),慨叹时光,伤别怀旧。
【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
(2)四面歌残终破楚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夺、楚、霹雳、溅。
故答案为:⑴匹夫不可夺志也
⑵四面歌残终破楚
⑶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⑷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点评】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屑(xuè) 藤蔓(wàn) 刹那(chà) 退避三舍(shè)
B.喑哑(àn) 感慨(kǎi) 尴尬(gà) 鲜为人知(xiǎn)
C.残骸(hái) 雄踞(jù) 摩挲(suō) 寸积铢累(léi)
D.抽噎(yē) 雕镂(lòu) 挑拨离间(jiàn) 狼奔豕突(shǐ)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方言误读
【解析】【分析】A.不屑(xiè);
B.喑哑(yīn);
C.寸积铢累(lěi);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紫荆山上的千年古寺,穿过古色古香的牌楼小廊,一座座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庙殿近在眼前,看着走廊上的神话故事壁画和庙宇上的______,______有赏心悦目之感。而这些精美绝伦的彩绘,均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古建筑彩绘传承人白迎君之手。除了画画,笛子、二胡等农村常用的乐器他也很______。他说,学习艺术,得有耐心和细心,切不可______。
A.雕梁画栋 霎时 娴熟 囫囵吞枣
B.金碧辉煌 立刻 熟练 走马观花
C.雕梁画栋 霎时 熟练 走马观花
D.金碧辉煌 立刻 娴熟 囫囵吞枣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与语境相符,而“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与语境不符;“霎时”比“立刻”时间短,应用“霎时”,也符合语境;作为一位艺术家,对于乐器,应用“娴熟”;“走马观花”指看得不仔细,而“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与不细心学习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我们。下面六个短句,分别写的是范仲淹、李清照、鲁迅三位名人的故居,请你根据内容搭配成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只填序号)
①漱玉词国恨难愁 ②至乐无声唯孝悌
③太羹有味是读书 ④千秋俎豆重苏台
⑤金石录闲情好梦 ⑥一代功名高宋室
范仲淹:    李清照:    鲁迅:   
【答案】⑥④;⑤①;②③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 “一代功名高宋室”说的是范仲淹的历史功绩,“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室”是仄声字,“台”是平声字,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辨别上下联。
“金石录”“漱玉词”指代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编写的《金石录》和李清照的《漱玉词》。“梦”是仄声字,“愁”是平声字,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辨别上下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是三味书屋中的对联。
故答案为:⑥④;⑤①;②③
【点评】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学校组织科技节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我策划】科技节活动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并简述内容。
(2)【专家我邀请】学校拟邀请中科院王教授来做讲座,时间定于4月18日上午9:00,地点定在学校报告厅。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给王教授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3)【我是发明家】在活动留言板上,小刚同学的发明设想吸引了你的注意,请你参与这个活动,进行发明设想。
方便雨伞——我发现一下雨就特别麻烦,因为你必须得用一只手举着伞,这时就提不了很多东西了,如果谁在这时打个电话过来,那可真是一场“灾难”,你是接还不是不接呢?所以,我就想发明一种方便雨伞。这种雨伞的伞柄很短,并且在伞柄末端连接有一个帽子和两根用来固定的带子。你只要戴好“伞帽”,再绑好“伞带”,就能彻底解放双手,轻松地在雨天行走了。
【答案】(1)①科普宣传:利用宣传栏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主题活动。如向学生介绍科技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利用周会课介绍近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事迹等。②科技展览:参观科技馆,通过多媒体演示、科普教育影片滚动播映、科普讲座、科普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与“高大上”的科学研究进行“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示例:
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我校准备举行科技节活动,您在科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们诚邀您来给我们做讲座,时间是4月18日上午9:00,地点在学校报告厅,期待您的到来!
校团委
2022年4月15日
(3)【示例1】手指按摩套——现在同学们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大,最受伤的就是手指了!每次写完作业,写字的几根手指总会又酸又麻!这时就轮到我的“手指按摩套”登场了。你只要把它套在酸麻的手指上,再按下电源开关,它就會发射出一股微弱的脉冲,从而使手指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以达到缓解酸麻的功效。每次只要使用一分钟,效果绝对超乎你想象。 【示例2】课堂提醒椅——我想发明一种课堂提醒椅,这种椅子与老师手里的提醒仪是配套的。如果课堂上老师发现某个同学违反纪律,就摁一下提醒仪上那个同学的名字,椅子就会马上产生振动,他就知道是老师在提醒他要认真听讲了。这样就不用老师指名道姓地去告诫违反纪律的同学,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还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应用文;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题干设置的情景是科技活动节,要求为科技活动节设置两项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以举行科技展览,播放科技影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益智等等。
(2)题干要求以校团委的名义给中科院的王教授写邀请函,注意邀请函的格式:标题置于中间,称呼顶格。要把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写出来,结尾要有署名和时间。
(3)此题考查学生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的能力。要把活动的流畅搞清楚,同时用简明扼要地语言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发人之所未发,要有一定的创意,语言简洁明了。
故答案为:⑴①科普宣传:利用宣传栏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主题活动。如向学生介绍科技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利用周会课介绍近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事迹等。②科技展览:参观科技馆,通过多媒体演示、科普教育影片滚动播映、科普讲座、科普知识问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与“高大上”的科学研究进行“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我校准备举行科技节活动,您在科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们诚邀您来给我们做讲座,时间是4月18日上午9:00,地点在学校报告厅,期待您的到来!
校团委
2022年4月15日
⑶【示例1】手指按摩套——现在同学们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大,最受伤的就是手指了!每次写完作业,写字的几根手指总会又酸又麻!这时就轮到我的“手指按摩套”登场了。你只要把它套在酸麻的手指上,再按下电源开关,它就會发射出一股微弱的脉冲,从而使手指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以达到缓解酸麻的功效。每次只要使用一分钟,效果绝对超乎你想象。 【示例2】课堂提醒椅——我想发明一种课堂提醒椅,这种椅子与老师手里的提醒仪是配套的。如果课堂上老师发现某个同学违反纪律,就摁一下提醒仪上那个同学的名字,椅子就会马上产生振动,他就知道是老师在提醒他要认真听讲了。这样就不用老师指名道姓地去告诫违反纪律的同学,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还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学生活动设计的能力。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是考查对邀请函的写作能力,要求以校团委的名义给中科院的王教授写一封邀请函。注意邀请函的格式,语言表达要得体。
⑶本题考查学生活动参与及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活动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二、(46分)
6.(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古诗阅读】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幽深冷寂。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似空虚”写出了潭水和山川的空灵,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故答案为:幽深冷寂。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诗句的赏析及其所表达的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注意言简意赅。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 诗歌。
(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古文阅读】
孟尝君①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②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③,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④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⑤,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登徒:人名,复姓。③发漂:喻微小。④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⑤中闺:宫中的小门。
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闻 君 于 齐 能 振 达 贫 穷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卖妻子不足偿之    ②君岂受楚象床哉?    
③莫敢入谏    ④公孙戍趋而去   
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止文之过/何陋之有
B.皆以国事累君/受命以来
C.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万钟于我何加焉
D.公孙戍趋而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
11.选文中的公孙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邹忌都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异同。
[链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7.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
8.妻子儿女;难道;没有谁;离开
9.D
10.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以后如果)到其他未去过的国家,(他们)将用什么礼物馈赠给您呢?
11.两人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迂回切入,委婉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以小国的感受,推及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言辞思切,令人深思。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划分时要结合句子结构和意思进行。同时,平时要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断句标志词,比如说话的“曰”“言”“道”,也可以利用句式的对称性来分析。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平时要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善于整理。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找到比较分析的角度,而最基础的是对文本的整体阅读,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和概括。
7.句意为:听说您在齐地有怜恤孤贫的美德。根据句意句子停顿为: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
故答案为:闻 君 于 齐 能 振 达 贫 穷
8.①句意为:卖掉了妻室儿女也赔不起。妻子,妻子儿女;②句意为:贤公难道准备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吗?岂,难道;
③句意为:没有人敢于进谏。莫,没有谁;
④句意为:公孙戍快步退了离去。去,离开。
故答案为:妻子儿女;难道;没有谁;离开。
9.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把/自……时候开始。
C.于:在/对。
D.而:表修饰。
故答案为:D。
10.句中重点词有:受,接受。至,到达。以,用。句意为: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以后如果)到其他未去过的国家,(他们)将拿什么礼物馈赠给您呢?
故答案为: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以后如果)到其他未去过的国家,(他们)将用什么礼物馈赠给您呢?
11.邹忌是从生活中的事例,推己及人去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两人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迂回切入,委婉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以小国的感受,推及到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两人都没有直接进谏,而是迂回切入,委婉进谏。公孙戍是从孟尝君的美德、美名及仁义廉洁说起,以小国的感受,推及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言辞思切,令人深思。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生死合同
在印度孟买有一家艺术珍品店,店老板姓王。这天下午快要打烊时,一个年轻人醉醺醺地赶到店里。
王老板眉头皱了皱,问:“伦德尔,你又喝酒了?”年轻人一听,垂下了头,小声说:“王老板,你再借给我一千块钱吧!”
王老板使劲地摇了摇头。原来,伦德尔是个很不错的画家,跟王老板有过不少交往。可自从喝酒上瘾以后,他每天都喝得烂醉。伦德尔把脸一抹,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赖来:“今天不给我一千块钱,我就不离开这儿!”
王老板似乎没辙了,跺了跺脚,道:“你啊你,难道你的命就一钱不值?为了喝酒,你是不是人都敢杀!”
店里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伦德尔缓过气来,说:“说不定我真可以杀人。”
王老板望着他,眼睛转了转,说:“我这里倒有桩生意。”伦德尔咽了一口唾沫:“行,你说吧。”
王老板想了想,说:“他叫黎憨,住在香港,他家有个盖世珍宝‘黎蚌珠串’。你去香港找我的朋友约翰,杀死黎憨,把‘黎蚌珠串’带回来。约翰就住在黎憨家隔壁,他会把一只匣子交给你,里面有行动的指令。这是那只匣子的钥匙。”
伦德尔接过钥匙。王老板耸了耸肩,继续说:“黎憨可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我建议你带着这把匕首。把它练顺手了。”说着,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匕首。两人签了一份生死合同,约好九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天晚上,伦德尔忍不住又喝了个一醉方休。第二天下午才懒洋洋地爬起来。他下意识伸手到口袋里摸香烟,摸到的却是那把不祥的小匕首。他站在床头,稳住身子,举起匕首向几英尺远的洗脸架瞄准,然而,洗脸架却不知怎地摇摆不定,手呢,也莫名其妙抖个不停。他突然打了个冷战:看来这酒是不能再沾了!
伦德尔把匕首放回口袋,躺在床上。可眼前老是晃着酒瓶,他又坐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狠狠地照自己的脸打了一下子,猛地一摔门,走上街道。
口渴折磨着他,他拿起一只空酒瓶,灌了点自来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他知道为了让手不颤抖,头脑灵敏,只能忍受戒酒的痛苦。他甚至发誓:等拿到三万块,他要把整个酒吧包下来,请所有人狂醉一场!
就这样,伦德尔又熬过了一周……他开始恨起王老板来……
四周。伦德尔明显感到手上有了力气,没多久,就达到能闭着眼睛,把匕首指哪打哪的地步。但随着时间一天天临近,他突然想撒手不干了。然而,生死合同已经签下。这杯苦酒,不喝也得喝了。
八周后,伦德尔踏上了去香港的轮船。约翰对伦德尔一见如故,兴奋地说:“欢迎你到这里来,伦德尔!”一进屋,约翰就取出一只匣子给了伦德尔。
伦德尔小心翼翼地问道:“你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约翰摇摇头说:“不知道,是几天前才到的。”“哦,”伦德尔把匣子夹在腋窝下,忍不住又小声问道,“你知道黎憨吧?”“黎憨?知道。这儿的人都知道黎憨,是个邪神。”
伦德尔打了个寒噤,觉得事情有些严重。他打量了一下四周,低声说:“王老板打发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杀死黎憨,把‘黎蚌珠串’带回去。”约翰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出声来:“哈哈,黎憨是当地的一种迷信说法,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呢……至于‘黎蚌珠串’,请跟我到阳台来吧。”
伦德尔跟着他来到阳台上,出现在眼前的,是三个小湖,湖上是一排庄严肃穆的灰色山峦,好一片美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景色!一种久违的激情顿时涌上了伦德尔的心头。约翰用手指着前方,笑道:“这一带的湖光山色就是有名的‘黎蚌珠串’。他把你当傻瓜在耍着玩呢!”
伦德尔凝视着眼前壮丽的景色,胸中豁然开朗。他把匣子放在桌上,掏出钥匙,“砰”的一声,匣子打开了,伦德尔定睛一看: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些颜料、画笔、调色板,还有画布。
伦德尔慢慢抬起头,望着约翰说:“关于‘黎蚌珠串’的事,你也错了,我会按合同约定,把这串珍珠带回去的!”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作者是如何刻画伦德尔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第10段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4.文章中有很多地方都暗示了王老板并不是真的让伦德尔去杀人。请找出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5.文中的“生死合同”有特殊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答案】12.画家伦德尔身染酒瘾变得颓废。王老板为了挽救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假装雇凶杀人劫物。最终使他戒掉了酒瘾,拿起画笔重新振作起来。
13.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伦德尔与酒瘾做斗争时的艰难,暗示了他内在性格的坚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下文他成功戒掉酒瘾做铺垫。
14.“王老板似乎没辙了”“王老板望着他,眼睛转了转”;这样写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更能体现王老板用心挽救伦德尔的善良热忱。
15.生死合同是王老板和伦德尔签订的雇凶杀人劫物的合约。内容是伦德尔杀死“黎憨”,带回“黎蚌珠串”,然后王老板付给他三万块钱。也指王老板用计策使伦德尔戒掉酒瘾,并鼓励他重拾画笔描绘湖光山色,重新挽救了伦德尔艺术生命的良苦用心,突出表现了王老板的善良热心,爱才惜才。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①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②结合人物所做的事。③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④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情节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人物特征和创作意图去分析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标题及其含义的探究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动和主题的揭示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2.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先整体阅读文本,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模式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全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伦德尔的画家身染酒瘾变得颓废。王老板为了挽救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假装雇凶杀人劫物。最终使他戒掉了酒瘾,拿起画笔重新振作起来。
故答案为:画家伦德尔身染酒瘾变得颓废。王老板为了挽救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假装雇凶杀人劫物。最终使他戒掉了酒瘾,拿起画笔重新振作起来。
13.题干要求回答作者是如何刻画伦德尔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第10段相关内容简要分析。首先要掌握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其次是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分析。第十段“伦德尔把匕首放回口袋,躺在床上。可眼前老是晃着酒瓶,他又坐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狠狠地照自己的脸打了一下子,猛地一摔门,走上街道”,该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伦德尔和酒瘾作斗争的艰难,从侧面看出他的性格还是坚强的,也为他最终戒掉烟瘾铺垫。
故答案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伦德尔与酒瘾做斗争时的艰难,暗示了他内在性格的坚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下文他成功戒掉酒瘾做铺垫。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伏笔和暗示的把握与分析能力。题干具体要求找出王老板并不是真的让伦德尔去杀人的语句,并体味其妙处。从“王老板使劲地摇了摇头。原来,伦德尔是个很不错的画家,跟王老板有过不少交往。可自从喝酒上瘾以后,他每天都喝得烂醉。伦德尔把脸一抹,一屁股坐在地上”“王老板似乎没辙了,跺了跺脚”等语句看出他并不是真的要年轻的画家去杀人,而是要让他戒掉酒瘾。这表现的是王老板的仁慈和善良。
故答案为:“王老板似乎没辙了”“王老板望着他,眼睛转了转”;这样写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更能体现王老板用心挽救伦德尔的善良热忱。
15.分析标题的含义,要善于从表面上到实际上,即由表及里的分析。生死合同,表面指王老板和和伦德尔签订的雇凶杀人劫物的合约。内容是伦德尔杀死“黎憨”,带回“黎蚌珠串”,然后王老板付给他三万块钱。细读文本可知这是王老板为让年轻的画家伦德尔戒掉酒瘾,鼓励他重拾画笔的良苦用心,是非常有智慧的谋略。这从侧面烘托了王老板的仁慈善良,爱才惜才。
故答案为:生死合同是王老板和伦德尔签订的雇凶杀人劫物的合约。内容是伦德尔杀死“黎憨”,带回“黎蚌珠串”,然后王老板付给他三万块钱。也指王老板用计策使伦德尔戒掉酒瘾,并鼓励他重拾画笔描绘湖光山色,重新挽救了伦德尔艺术生命的良苦用心,突出表现了王老板的善良热心,爱才惜才。
(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用心一者事必成
①“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锚定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激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就能人生因此而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
②不专注无以攻坚克难,不专注无以固本开新。在把坎坷之路铺成胜利坦途的所有筑梦力量中,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有记者曾专访袁隆平院士:科学家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做什么都非常认真,您内心是怎样的感受?袁隆平院士回答: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它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
③坚持一时或许是激情使然,坚持一世则是对意志力、忍耐力的综合考验。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敦煌莫高窟的研究者用卓著的研究成果扭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也让人们感受到“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魅力。一个专注做事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够管好内心欲望、调适个人和外界关系的人。
④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时间+复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的结果便是起初的37.78倍。一点点改变,一天天坚持,迟早会带来质的飞跃。充分享受时间的复利效应,必须专心专注。从生活现实看,专注是克服时间碎片化、精力分散化的必然选择。“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剪去人生之树上不必要的“枝丫”,主干才能充分吮吸养分,向上生长,叶茂枝繁。当专注成为习惯,就会内化为一种强大力量,支撑我们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踏上事业精进之路。
(作者:暨佩娟。有删改)
【文本二】
①一张旧照片、老先生的一句教诲、电影里的一个眼神、一封泛黄的书信、一个存钱罐、一个老古董……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像我们童年写下的座右铭,像我们长大后建立的梦想坐标,像我们的重要事件备忘录,在我们一路走得太匆忙时,提醒我们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
②朱光潜先生在文章里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无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惋惜的事啊!于是他把这标语,转赠给国人。
③“慢慢走,欣赏啊!”这并不是让人平白无故就慢下来,或者放任散漫不干正经事。说实话,让一个人一直住在阿尔卑斯山谷里,慢慢地看极美的风景,他也会痛不欲生。那些天天游荡的人,反而对世间美景熟视无睹,别说欣赏了,早就看得腻烦了。
④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变成快乐的资料,人生虽有不快乐,而仍能乐观。正是日夜繁忙的人,短暂放松兜风一下,便感觉格外舒畅甜美。我们所要做的,是全心全意专注体会那一刻。
⑤人生虽然忙碌烦扰,但仍然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清风吹过山冈,吹过我;明月悬挂夜空,照着我。风景美丽,满心欢喜,给自己一段快乐吧。
(作者:沈嘉柯。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只要能用心专一、持之以恒,人生就能因此而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
B.文本一第②段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C.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即使穷困,依然可以保持乐观。
D.文本二第③段与中心论点无关,可以删去。
E.文本一语言周密逻辑性强,文本二语言轻灵流畅,都有很强的说服力。
17.请简要梳理文本二的写作思路。
18.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个文本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从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使万里海疆因核潜艇的守护而更加安宁,无不说明成功之路从来就没有捷径,唯有沉潜下来专注有益之事,方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材料二 钱钟书在《论快乐》里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答案】16.A;D
17.①首先,用生活中的物品引出中心论点,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②然后,举例论证“慢慢走,欣赏啊”;③接着,道理论证精神享受很重要;④最后,再次点明要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份快乐。
18.①材料一放在文本一,举南仁东、黄旭华等专注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用力的论证了“用心一者事必成”的观点。②材料二放在文本二,引用钱钟书的话论证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很重要,进一步论证了“我们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的观点。
【知识点】文章脉络;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道理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地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探究文本思路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每个段落的意思,然后进行整合。也可以从议论文的常见的三大板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入手。答题时要弄清每个段落的内容,再来分析作用说明的思路。
(3) 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及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论据是围绕论点服务的,不管是事例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必须紧扣段落的分论点或整个文本的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能支撑论点的就可以用,否则就淘汰掉。
16.A.“只要能用心专一、持之以恒,人生就能因此而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的说法太绝对。
D.文本第三段并非与中心论点无关。该段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放慢脚步,欣赏身边的美。
故答案为:AD。
17.首先判断文体,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思考结构。也可以采用“先……再……接着……最后……”的模式进行。文本二,首先由生活物品引出中心论点,然后通过例证和道理论证指出放慢脚步,注重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总结,要在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份快乐。
故答案为:①首先,用生活中的物品引出中心论点,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②然后,举例论证“慢慢走,欣赏啊”;③接着,道理论证精神享受很重要;④最后,再次点明要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份快乐。
18.链接材料一讲述 南仁东、黄旭华等专注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用力的论证了“用心一者事必成”的观点 ,这正是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所以放在文本一。而钱钟书在《论快乐》里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说明的是要放慢脚步欣赏风景,这正是文本二的观点。
故答案为:①材料一放在文本一,举南仁东、黄旭华等专注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用力的论证了“用心一者事必成”的观点。②材料二放在文本二,引用钱钟书的话论证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很重要,进一步论证了“我们放慢点脚步,好好欣赏周边的风景”的观点。
三、(50分)
19.(2022九上·南京开学考)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凛冽的寒风卷着大地上的万物,平日里湛蓝的天空这时变得乌云密布,街道异常冷清,我走在路上,心却早已飞向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早点屋。
一进屋,我便嗅到了一股不同往日的味道,伴着粥香一起被纳入胸内。我不禁左顾右盼,终于找到了香甜味道的来源,墙角的一株含笑。墨色的枝干上长着点绿,那点绿又掩着胜似美人娇羞的淡黄。当真是娇羞,遮着,掩着,犹抱琵琶半遮面,我深吸了一口气,想把这味道,永远留在鼻腔,丝丝缕缕的香, 沁人心脾。
这时,一个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衣冠不整,头发凌乱,一边擦着鼻涕一边不屑地叫道:“老板娘,一碗热粥!”“好咧!稍等。 ”老板娘带着和平日一样的热情真诚地答道。
老板娘拿起一只碗,迅速地套上一个塑料袋,熟练地拿起大勺子,将浓香的八宝粥舀进碗里,最后又飞快地系上塑料口袋。轻轻地递给年轻人,叮嘱道:“给, 拿好啊。”年轻人心不在焉,只见他用右手的小指勾住塑料袋,在塑料袋与手指接触的那一瞬间,美味的粥洒落了一地。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做的是什么生意?”年轻人如一只饿狼般怒吼。这时风刮得更大了, 路上的行人更多了。老板娘并没有生气,而是将洒在地上的粥清理干净,重新盛好一碗粥,递给年轻人说:“给,这次一定要拿好啊!”年轻人顿时红了脸,接过粥,转身就没影了。
“明明就是他的错,为什么还……”我疑惑地问老板娘。老板娘乐呵呵地说:“这个年轻人一看就是遇到难事了,心情很差,我也帮不了他什么忙,一碗粥而已,希望能让他心里暖和些。 ”说完又扎进了香气弥漫的世界。
我突然又嗅到了一股芬芳,便条件反射地望向了那株含笑,似乎又多出了几点绿,淡黄的颜色羞涩地藏在那点绿中,香气弥漫……
多年以后,我只要想起那个冬天温暖的早点屋,我的记忆里便满是芬芳。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全命题作文题。作文的题目是“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从“记忆里”可知这篇文章已经限定必须是回忆性质的。另外构思的重点就是“芬芳”,一方面可以是自然生活中散发芬芳的植物,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比喻一些美好的事情和品质,如果能够在具体的事件中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表达效果会更好。
【点评】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