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7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
【教学背景】
  《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刻画了一系列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儒林”指的是读书人这个领域,“外史”指的是野史、杂史,区别于官府修订的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正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主旨。
  2.以第三回为例,分析内容,认识讽刺笔法。
  【教学重难点】
  以第三回为例,分析内容,认识讽刺笔法。
  【教学思路】
  学生初步接触《儒林外史》,有必要对该书作者、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情节、主旨做一番整体介绍,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而能更好地去阅读该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由于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讽刺小说,书中展现的时代背景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讽刺这种艺术手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文本,通过圈点批注书中主要情节、人物去体会。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一部书:“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谈论的是哪一部书吗?没错,他指的就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请同学们看书P62的第二段文字,走进作者吴敬梓先生。
  活动二:写作背景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是以后一千多年来士人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早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国家选拔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制度日趋腐朽,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了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吴敬梓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了该书。
  活动三:主旨介绍
  语文书P62第三段文字介绍了书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用笔勾画出来。
  活动四:读书方法指导
  1、以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为例,请同学们对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人物的描写进行圈点批注。
  2.学生填写下面的表格。
(1)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境遇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饿了两三天,断粮了 众乡邻送,
住 一间草屋,一厦披子 ,门外是茅草棚 张乡绅送的三进三间的房子
用 极其匮乏 邻居搬来桌凳,许多人来奉承
地位 备受冷眼、欺凌 众星捧月,高高在上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贤婿老爷”“姑老爷”
说话的态度 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 趋炎附势,谄媚
所带的礼品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嫁女的解释 倒运 有些福气
对相貌的评价 尖嘴猴腮 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 诋毁范进的才学 才学又高
认为范进能否考中 ‘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 自己够眼光,“认得人”
对亲家母的称呼 老不死的老娘 老太太
(3)(范进中举后)众乡邻、张乡绅的表现
众乡邻 张乡绅
有拿鸡蛋的,有拿白酒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搬来桌凳 登门拜访,套近乎,送银子,送房子
  明确:通过以上三个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对比,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社会风气的败坏,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同学们在读《儒林外史》时,一定要沉下心来,对于人物、情节定要仔细读、认真思、勤批注、善对比,体会不同人物作者寄寓的不同情感。阅读时,可以按照这几个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去梳理文章,体会情感。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地痞恶棍的典型:严贡生
  正面人物的代表:王冕、杜少卿
  我相信,一个月后大家读完《儒林外史》,你一定会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会对当时读书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较为透彻的了解,更会对封建科举制度下败坏的社会风气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
  【布置作业】
  阅读《儒林外史》,着重分析周进、范进、汤奉、王惠、匡超人、严贡生、杜少卿等几位人物形象,看看作者对他们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人物: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
  手法:对比—→ 讽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病句的“诊断”与“治疗”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学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纵观近几年中考和高考,辨析及修改病句已经成为必考点。对于初中孩子来说,每每遇到病句修改却只能靠虚无缥缈的语感和“人品大爆发”了。所以“知病因”然后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做到“无病一身轻”。
【学习目标】
1. 了解病句产生的原因和病句的基本类型。
2. 掌握病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出现病句。
【学习难点、重点】掌握病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出现病句。
一、课前设计预习单
课前预学单介绍病句概念,每种类型的病句给出一句,请学生命名病句类型,预学单中最后写出学生的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知学情。)
二、课中五步妙招斩
1趣导入,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利用社会热点,引起学生兴趣。学习病句十分枯燥,开头一点甜,不仅可以提起兴趣还可以明确病句概念——简单粗暴,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者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例如:从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台词中查找,范冰冰致歉信中病句查找,各大报纸错误,外国人学汉语搞笑病句视频,中考题等。
2明学情,根据学生痛点教学。教师将大多数学生命名的病句类型写在黑板右侧,不论对错,仅供展示与理清思路。整理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教学,有的放矢。
3道天机,归纳演绎小组合作。
教师给出同一类型的几例病句。与黑板右侧学生命名的病句一一对应,明确类型。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一个病句类型后,开展小组合作,找出明确的病句类型。在老师示例找出第一种病句类型后,学生挑战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不明等病句类型。学生交流看法和思考结果,在课堂上短时间内碰撞思维出的火花。
最后,集全班之力,共同总结出常见六种病句类型。
4辨方法,一读二提三改四查。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二提:提取主干(主、谓、宾), 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语病,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及其它语病。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5 看风向,聚焦考试风云在线。
三、课后巩固解病难课后巩固解病难,持续21天的科学巩固法。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需要落实在每一次实践当中,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和21天习惯养成法则安排巩固练习。课间5分钟小结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当天晚上作业20题训练,每题5分,量化学习成果。第二天晚上作业20题训练,每题5分,巩固与量化学习成果。第五天作业20题训练,每题5分,巩固与量化学习成果。第八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作业20题训练,巩固练习。
【小结】病句,以往都是指导学生怎么学,而老师怎么教却一直未被关注。如何为学生减负?除却题海战术更应该配合科学合理的巩固练习,训练学生语感,让学生自带发现病句的“敏感度”,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做到“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