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8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2·河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下列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坚决拒绝第一支烟 B.进行适宜锻炼
C.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D.沉迷网络游戏
2.(2021·河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同学们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B.过期的药品可以服用
C.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D.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3.(2020·河南)在我国,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经常不吃早餐
C.不酗酒,远离毒品 D.坚持体育锻炼
4.“我青春·我健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B.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C.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5.(2022·汝阳模拟)2022年3月30日郑州市宣布,疫情防控期间,在公共场所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等行为涉嫌违法,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佩戴口罩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加强卫生管理
6.(2022·信阳模拟)“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明同学感冒了,为了尽早恢复健康投入学习,可以加量服用感冒药
B.艾滋病可通过不安全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所以不要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共餐、握手
C.新冠肺炎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计划免疫是最有效的措施,所有传染病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青春期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增强,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二、资料分析题
7.(2022·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
(1)根据资料一,戴口罩、勤洗手能够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这是因为经呼吸道飞沫和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2)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这是因为 和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8.(2022·信阳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筒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3月,世卫组织宣告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2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24738458例,累计死亡病例5905344例。
资料二:“新冠肺炎”在2022年1月波及河南的郑州、许昌商丘等多个地市,为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结合近期国内疫情特点,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进入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人员需测体温,疾病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健康人平时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三:我国研发的浙冠病毒疫苗已进入全民三剂接种阶段,政府部门要求所有公民应接必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捉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新冠病毒与其他生物相比,没有 结构;医务工作者 (填“能”或“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肺炎。
(2)资料二中要求疫情期间,健康人平时勤洗手、出门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等措施,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看,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 。
(3)资料三中接种灭活减毒的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 。因此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来看,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 。
(4)科研人员在培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时,用活的鸡胚而不用煮熟后冷却的牛肉汤原因是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 中。
三、材料分析题
9.(2021·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新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 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技术。
10.(2020·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于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1)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 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 免疫。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你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 。(答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1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常与父母沟通交流都是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沉迷网络游戏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2.【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正常发挥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过期的药品不可以服用,如服用,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符合题意。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C不符合题意。
D. 烟酒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吸食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行为,故远离烟酒,拒绝毒品,保持身心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C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酗酒,远离毒品、坚持体育锻炼,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CD不符合题意。B.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按量进食,B符合题意。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C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5.【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说,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出门戴口罩等。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艾滋病及其预防;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为避免药物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应正确选用服药剂量,不能随意加量,A不符合题意。
B.与艾滋病病人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不可以通过预防接种的方式预防,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
7.【答案】(1)接触或密切接触;S蛋白
(2)甲;抗原或抗体;抗体或抗原
(3)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是与病人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后,再触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2)抗原: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甲为阳性。这是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身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8.【答案】(1)细胞;不能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预防接种(接种疫苗)
(4)活细胞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
(2)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健康人平时勤洗手、出门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4)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9.【答案】(1)蛋白质
(2)活细胞
(3)抗体;抗原
(4)转基因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其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3)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类属于特异性免疫。S蛋白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S蛋白相当于抗原。
(4)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其中有利用到转基因技术。
【分析】(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0.【答案】(1)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传染源
(2)杀菌物质;非特异性(或先天性)
(3)抗体
(4)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所以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中断传染病不会流行。(2)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因此,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3)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分析】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11.【答案】(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8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2·河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下列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坚决拒绝第一支烟 B.进行适宜锻炼
C.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D.沉迷网络游戏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常与父母沟通交流都是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沉迷网络游戏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2.(2021·河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同学们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B.过期的药品可以服用
C.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D.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正常发挥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过期的药品不可以服用,如服用,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符合题意。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C不符合题意。
D. 烟酒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吸食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行为,故远离烟酒,拒绝毒品,保持身心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2020·河南)在我国,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经常不吃早餐
C.不酗酒,远离毒品 D.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C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酗酒,远离毒品、坚持体育锻炼,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CD不符合题意。B.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按量进食,B符合题意。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我青春·我健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B.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C.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C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5.(2022·汝阳模拟)2022年3月30日郑州市宣布,疫情防控期间,在公共场所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等行为涉嫌违法,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佩戴口罩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加强卫生管理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说,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出门戴口罩等。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2022·信阳模拟)“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明同学感冒了,为了尽早恢复健康投入学习,可以加量服用感冒药
B.艾滋病可通过不安全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所以不要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共餐、握手
C.新冠肺炎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计划免疫是最有效的措施,所有传染病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青春期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增强,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艾滋病及其预防;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为避免药物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应正确选用服药剂量,不能随意加量,A不符合题意。
B.与艾滋病病人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不可以通过预防接种的方式预防,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
二、资料分析题
7.(2022·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
(1)根据资料一,戴口罩、勤洗手能够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这是因为经呼吸道飞沫和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2)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这是因为 和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答案】(1)接触或密切接触;S蛋白
(2)甲;抗原或抗体;抗体或抗原
(3)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是与病人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后,再触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2)抗原: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甲为阳性。这是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身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8.(2022·信阳模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筒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3月,世卫组织宣告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2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24738458例,累计死亡病例5905344例。
资料二:“新冠肺炎”在2022年1月波及河南的郑州、许昌商丘等多个地市,为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结合近期国内疫情特点,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进入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人员需测体温,疾病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健康人平时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三:我国研发的浙冠病毒疫苗已进入全民三剂接种阶段,政府部门要求所有公民应接必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捉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新冠病毒与其他生物相比,没有 结构;医务工作者 (填“能”或“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肺炎。
(2)资料二中要求疫情期间,健康人平时勤洗手、出门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等措施,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看,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 。
(3)资料三中接种灭活减毒的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 。因此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来看,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 。
(4)科研人员在培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时,用活的鸡胚而不用煮熟后冷却的牛肉汤原因是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 中。
【答案】(1)细胞;不能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预防接种(接种疫苗)
(4)活细胞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
(2)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健康人平时勤洗手、出门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4)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三、材料分析题
9.(2021·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新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 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技术。
【答案】(1)蛋白质
(2)活细胞
(3)抗体;抗原
(4)转基因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其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3)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类属于特异性免疫。S蛋白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S蛋白相当于抗原。
(4)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其中有利用到转基因技术。
【分析】(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0.(2020·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于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1)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 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 免疫。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你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 。(答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答案】(1)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传染源
(2)杀菌物质;非特异性(或先天性)
(3)抗体
(4)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所以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中断传染病不会流行。(2)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因此,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3)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分析】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1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