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课题 快乐的动物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6节。本课是在初步认识平均分和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图,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体会“倍”的含义;“倍”不作为科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念性定义, 本课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既要学会画图表征,又要能够用算式求解,有意识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2.学习内容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快乐的动物的主题情景,体会动物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实际上是对除法意义的拓展。理解了“倍”的意义,就能理解除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平均分问题,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引导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难点 理解“倍”和“几倍”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吹泡泡。 2.填一填,算一算。 二、导入新课师:今天的森林里格外热闹,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 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数一数,填一填师:我们先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课件出示:师:它们各有几只?你能帮老师数一数吗?课件出示:二、画一画、圈一圈、认一认师:请你用圆画一画小猴和小鸭的只数。师:如果把小猴子的只数看作一组,那么小鸭子的只数可以看作这样的几组?反馈:师:观察上图我们知道小猴的只数是1个3,那么小鸭的只数呢?师:也就是说小鸭的只数有2个小猴只数那么多,即6里面有2个3,这时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也就是:6是3的2倍。你能列出算式表示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吗?师: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你的想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从图中可以看出 6 里面有2个3,用除法计算,即6÷3=2,也表示6是3的2倍,所以说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要写“倍”字。三、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师:找一找小松鼠和小鸡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先用圆圈画一画松鼠和小鸡的只数。课件出示:师:如果把2只松鼠看成是一组,那么小鸡的只数可以看作这样的几组?圈一圈。反馈:松鼠的只数是1个2,小鸡的只数是4个2,所以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也就是说8是2的4倍。师:根据自己的发现,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反馈:8÷2=4答:松鼠数是小鸡的4倍。师:照这样,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画一画、圈一圈,然后列出算式解答。课件出示: 师: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我们都是用是什么方法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四、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师: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说一说。师:小牛花的钱数是小兔的几倍呢?想想怎样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列出算式计算。引导学生得出:6÷2=3答: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3倍。师:狐狸花了多少钱?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反馈: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我认为狐狸花的钱与小兔花的钱数有关。师:尝试画图表示狐狸和小兔所花钱之间的关系。反馈:狐狸花的钱数是小兔花的4倍,就相当于花了4个2元。师:4个2元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师:你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反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集体反馈。学生独自摆一摆,然后集体展示。学生在书中圈一圈,然后展示反馈。学生:是2个3。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6÷3=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学生尝试用圆圈表示,展示反馈。 学生独自圈一圈,然后展示反馈。 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展示。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交流。学生自由说说。学生尝试画图,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独自列式计算,然后展示反馈。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数一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利用画图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会并理解了“倍”的意义,初步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理解了“倍”的意义,知道了除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平均分问题,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试一试的学习,巩固学生的新知,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也明确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填一填。2.画一画。3.解决问题。 4.拓展应用:豆豆今年3岁,姐姐今年15岁,那么去年姐姐的年龄是豆豆的几倍?明年姐姐的年龄是豆豆的几倍?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快乐的动物 ——认识“倍”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