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2.1.1减数分裂(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2.1.1减数分裂(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7 21: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科目 生物 课题 减数分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二.新课讲授(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二)精子的形成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通过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复制的结果,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单体。 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是细丝状染色质状态,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四分体。强调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NA)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人呢?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像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提示〗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减数分裂完成。提问把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FH段和fh段),染色体∶核DNA=1∶1。(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CF段和cf段),染色体∶核DNA=1∶2。(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BC段——DNA复制;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ff′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了两个子细胞。(四)卵细胞的形成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配子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阅读P19~P21 答有丝分裂。答间期。答四个。 23个。思考联会与四分体时期染色体的区别是什么?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由有丝分裂引入到减数分裂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深层次挖掘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变化
作业布置 把同步学案做完,并熟记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
(二)精子的形成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四)卵细胞的形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