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现代科技发展对改变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充分认识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时间:
2、原因:
3、概况:
二战后
材料一: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材料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产能过剩,优化了资源配置,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
战争的推动
二战后美苏冷战的推动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的重视和推动
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二战后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时间:
2、原因:
3、概况:
二战后
战争的推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战后国家间的竞争;
各国重视和推动科技的发展;
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
计算机
人工智能技术
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引领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____________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
尖端科技
4、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阅读课本30—32页,按照下图总结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
成就 表现 意义
计算机与互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航天技术
海洋技术
新材料技术
4、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阅读课本30—32页,按照下图总结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
成就 表现 意义
计算机与互联网 ①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②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军用网络 ③ 计算机网络演化为互联网,20c90s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溶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发展远程教育、人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 机器人制造、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技术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俄、美、法、中等国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洋技术 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 1997年,中国成功完成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2020年“奋斗者”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发掘海洋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
新材料技术 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到生产生活中 新材料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领域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军队机械化水平的物质支撑和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基础条件
“无人仓库”
“无人码头”
“无人驾驶”
3D打印
人工智能
你知道哪些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海上牧场
海水淡化
半导体材料
光纤材料
纳米烧蚀防热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领袖层明显地感觉到外来威胁的存在。因此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在火箭、人造卫星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和突破,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成就突出,使我国的航天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请回答:
依据材料,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国家重视;设立专门机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成就突出;发展领域广泛;
起步早;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发挥科技的经济效益/航天业务商业化);加强中外合作
原因:巩固国防安全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新中国教育的发展等。(任意2点,即可得4分)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聚焦: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无人工厂”—— 正在生产汽车
劳作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
越发依靠科技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 青藏高原上的通信基站
全媒体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讯技术迅猛发展;轻松了解社会动态,方便与外界沟通;
应用程序开发促进通信交流
全媒体发展汇集各种渠道消息;
电子商务发展;更全面认识世界;
“地球村”形成
推动社会的进步
材料: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思考2: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3. 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
现代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反面影响?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沉溺网络世界的人们;“核泄漏”“核武器”毁天灭地;“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将人类道德伦理推向极限;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但同时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等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模式。
①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
②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
③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④信息渠道来源多,使人们更好的认知世界。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带有双重性(利、弊)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
航天技术
海洋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新材料技术
1
2
3
4
5
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科技改变生活
本课小结:
1.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科技水平决定了国家主权安全
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2.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等走进平常人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表明( )
A.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B.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现代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现代技术产业化成就显著
B
C
时间 重要标志 经济要素
18世纪末 工业革命 工厂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出现
20世纪中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3.下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 )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C.生产工具革新激化劳资矛盾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
D
4.通过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所美国企业的数据,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长期产生了更大的正向效应;在进一步分析了179所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后,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
D
年份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等
2010年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5.下面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
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 )
A.传统手工业衰落
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视全球
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没有影响
C
6.光绪帝去世仅比慈禧太后去世早一天,关于其死因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戴光绪帝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帝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其无中毒现象。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用高科技手段检测并证实了光绪帝是被砒霜毒死的。据此可以得出( )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运用高科技手段都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时间越往后越能确认历史的客观事实
B
7.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居家隔离不能上学的困难,我校开设网课,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A.网课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B.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C.互联网有利于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
D.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