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洋与人类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海洋与人类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6 19: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1、说出图中海底地形名称。
马里亚纳海沟
11034米
2、“奋斗者” 号坐底的位置应该在图中什么位置?
3、在图中标明这些海洋资源主要出现的位置。
A.油气资源 B. 渔业资源 C.可燃冰 D.锰结核
A大陆架海底
B大陆架海域
C
D海底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思:
1.海洋资源的分类?用途?
2.海洋生物资源概念?用途?
3海洋矿产资源的分类?用途?
4.海洋空间资源的用途?
海洋生物资源
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种类: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用途:
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提取用于生产各种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的有效成分。
用途:
大陆架海域、温带海域、寒暖流交汇及海水上泛海区渔业资源丰富
温带沿海大陆架渔场成因?
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养料。
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问题:
①过度捕捞
②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填海造陆
③海洋污染
对策:
①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②合理捕捞,捕养结合
海洋矿产资源
(二)海洋矿产资源
分类
滨海砂矿
油气资源
可燃冰
开发利用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
锰结核(多金属结核)
1、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①数量: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
量的34%。
②分布: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海面
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
海底
我国沿海广阔的大陆架,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石油之海”
2.可燃冰: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其列为我国第173个矿种。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替代能源。
3. 锰结核多分布在海深 4 000 米以下。
4.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
小结:海洋矿产资源
分类及分布
滨海砂矿
分布在滨海地区
油气资源
分布在大陆架地区
可燃冰
分布在大洋洋盆
锰结核(多金属结核)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海面
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
海底
(三)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思考:为什么人类要开发海洋空间?
开发的意义:
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开发海洋资源,
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三)海洋空间资源
1、运输空间:
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海南三沙市:
(三)海洋空间资源
1、运输空间:
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优点:
缺点:
海洋空间利用的优缺点:
空间广阔,
立体利用,
地价便宜,
不迁人口,
隐蔽性好,等。
环境复杂,
气象多变,
海水腐蚀性强,
海冰破坏性大,
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等。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
1
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2
3
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海洋生态破坏与污染
原油泄漏
废弃渔网困住海豹
海洋垃圾污染
美国漏油事故
思考1:大量石油进入海洋,会给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1、对水生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2、油膜覆盖,抑制光合作用,使渔业资源衰退
3、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的气体交换,对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4、影响旅游业
5、危害人类健康
★ 阅读P110讨论3分钟
思考2: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
1.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2.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3.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向海洋排污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和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材P110:
议一议,试提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
知识总结:海洋与人类
  
海洋环境保护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甲地海水深度可能为 ( )
A.25 m B.45 m C.65 m D.85 m
2.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为(  )
A.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夏季伏旱时间长,降水日数较少
C.鹅卵石多,增温快利于晒盐 D.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3.与乙地相比,丙地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地附近海冰 (  )
A.资源更丰富 B.开采更方便 C.运输更便捷 D.需求量更大
C
D
A
课堂练习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知识拓展
拓展:什么海域易发生赤潮?
(1)所处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海域;
(2)地形半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海域;
(3)位于携带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河流入海口的海域;
(4)海水养殖业发展快的海域。
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
  ③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