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声声慢
(寻寻觅觅)》
纵观全文、意象分析
细读文本、思考启迪
导入
01
02
03
目录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下子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导入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导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18岁时,与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词相互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宋钦宗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赵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的境遇更加的孤寂凄苦。作品集《漱玉词》。
导入
导入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文章写法
纵观全文 意象分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借酒浇愁
为了抒愁情,词人借助哪些意象呢?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北雁南飞,思乡
容貌憔悴
与相思愁绪有关
丧偶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几种意象
欢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离别,离别的愁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词中的“淡酒”表现了酒的无力,没有烈性,表现词人的愁苦之深,思念之痛。
黄花(菊花)表现出高洁的品格。
秋季时分,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情(“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
雁体现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认为秋天大雁南飞是回归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梧桐
(1)表示男女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2)愁闷落寞孤独的情绪。
梧桐。梧桐因为叶子宽大,加之多种在院落,所以往往与雨结合,表现一种寂静孤独的情感。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本词中的“梧桐更兼细雨”表达了作者孤夜难眠,孤独困苦的情怀。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文章写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
提示:挖掘“寻寻觅觅”这四字后面隐含的信息;挖掘“冷……”后面隐含的丰富情感。
细读文本 思考启迪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
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漂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
细细地体味,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
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