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生命的诗意
单元专题教学设计
了解鹤立鸡群的陶渊明
了解杜甫刻意求工的语言艺术
导入
01
02
03
目录
尝试写作(众说纷纭评太白)
04
进一步了解陶渊明、李白等诗人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创作成就。
较为深入地理解“诗意生命”的内涵。
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学写文学短评。
1.下面一组材料,揭示了怎样的社会制度?试作概括。
导入
(1)诗人笔下的现实
咏史·郁郁涧底松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史学家笔下的现实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晋书·刘毅传》
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勿让贤之举。
——干宝《晋记总论》
(3)概括总结: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等,致使有才的人得不到重用。
导入
污浊不堪的晋代社会。
政治腐败,社会不公。
文人失节,虚伪谄媚。
导入
总结晋代的社会
了解鹤立鸡群的陶渊明
1.体会陶渊明为官的心路历程:
(1)陶渊明的官场经历
任官次数 历任官职 任官年限
第一次
江州祭酒
不详
第二次
桓玄幕僚
三年
第三次
镇军参军
一年
第四次
建威参军
五个月
第五次
彭泽县令
不足三个月
(2)陶渊明的官场经历说明了什么?
陶渊明官场经历断断续续,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2.读懂下面的材料,想一想:后人从哪些方面评价陶渊明的?
备受推崇的陶渊明
评价 作家(作品)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苏轼《与苏辙书》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苏轼
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与苏辙书》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辛弃疾《水龙吟》
评价 作家(作品)
渊明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龚自珍《杂诗》
韬此洪族,蔑彼名级。
颜延之《陶徵士诔》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萧统《陶渊明集序》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
续表
了解杜甫刻意求工的语言艺术
杜甫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他自己的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所说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
体会动词的锤炼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读懂全诗,领会全诗主旨的基础上,体会“赴”字的妙处。
“赴”字,把山峰写得势欲飞动。
尝试写作(众说纷纭评太白)
1.研读下面的针对李白的评价,加深对李白的认识。
析: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谪仙人”——贺知章
(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碎语》上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开放,不崇拜某家某派。
既敬佩孔子,如:“君看我才能,何以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又嘲笑孔子,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的人生态度:既像屈原,又像庄子;既热切地希望能够立功报国,又不愿接受尘世的种种束缚。
李白的诗歌热情洋溢,风格豪放,像滔滔黄河一般倾泻奔流,是他精神世界的种自然的表露。杜甫常吟咏凤凰(儒家代表),李白常自比大鹏鸟(庄子)。
评价 作家(作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魏颢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李太白为古今诗圣。
杨升庵《周受庵诗选序》
白居易
2.写作训练:自选一个角度,针对李白其人其诗,写一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