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A(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7 07: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A
一、基础积累(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譬如(pì) 慷慨(kǎi) 天姥(mǔ) 舞榭(xiè)
B笙箫(shēng) 剡溪(shàn) 契合(qiè) 吮血(yǔn)
C游弋(yè) 哺育(bǔ) 訇然(hōng) 憔悴(jiāo)
D沉吟(yín) 祠堂(cí) 呦呦(āo) 嘈杂(záo)
2.下列各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苍皇北顾。
D.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恣英发。
3.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早期的词,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
乐府、诗余等。
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
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秦观、周邦彦、陈亮等。
4.下面加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白天这条小巷也少有人走,更何况晚上。走在小巷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B.对于人生中的痛苦与挫折,我们要用“不以己悲,不以物喜”的旷达来自励。
C.大家出来游玩,遇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
D.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号啕大哭,只是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并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并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美丽女子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象征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离骚》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B.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C.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联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6.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徐明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宴会上叔叔要和他喝酒,他拒绝道:“谢谢叔叔抬爱,只是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B陆华去某公司面试,他对面试官说:“贵公司发展潜力很大,文化氛围也很浓郁,我非常希望能加入您的团队。”
C.公开课后,评课时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老师说:“我只是畅所欲言罢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D.小王到乔迁新居的同事家里做客,他送给同事一幅画,并对同事说:“家里挂这幅画,你的新居就能蓬荜生辉。”
7.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肉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 ,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
8.最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明显加大了互学互教的力度。甲同学不以为然,认为听老师讲息量更大,学习效率更高;乙同学表示支持老师现在的做法。你赞成哪个同学的观点呢?请结合“学习金字塔”图表,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阅读鉴赏(52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0分)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E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阕运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下阕写赏月不得的愁绪。
10.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2分)
浣溪沙·闺情①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再会的情景。②宝鸭鸦形发式,或者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11.“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6分)
12.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青山①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倍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11)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虛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闻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注鬼神”。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有改动)
【注】①青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享誉中外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园位于景区内。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作者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是因为宁静的青山埋葬着千古诗人,这里留下了诗人众多的足迹,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这种喧嚣环境的不满。
B文章第⑤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青山墓园”,是作者青山行的主要目的地,引起下文对李白多次来到当涂生活创作情况的叙述。
C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是因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于此,这里布满了他的足迹,文学成就达到最高峰。
D第⑧段中作者引用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的演讲,是为了说明李白和巴尔扎克在文坛上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4.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请概括作答。(7分)
15.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请指出两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7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杜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杜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宣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十”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十”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十”把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十”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另方面,对于郡些家庭经济条件因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D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果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D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18.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7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是诗歌的常用手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的句子是: , , 。
(2)《声声慢》中使用叠词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 , , 。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檗禅师)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点拨
1.A(B项,“契”应读“qì”,“吮”应读“shǔn”。C项,“弋”应读“yì”,“哺”应读“bǔ”,“憔”应读“qiáo”。D项,“呦”应读“yōu”,“嘈”应读“cáo”。)
2.B(A项,“粟”应为“栗”,“颠”应为“巅”。C项,“蠃”应为赢”,“苍”应为“仓”。D项,“出”应为“初”,“恣”应为姿”。)
3.D(D项,秦观和周邦彦以婉约见长。)
4.A(“前不见后人,后不见来者”不能形容人烟稀少。)
5.C(A项,搭配不当,“象征”“形象和性格”不搭配,“象征”改为“表现”。B项,结构混乱,“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句式杂糅,删掉“仍令人震撼”。D项,语序不当,不仅……也……”有两个主语,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放到“不仅”的后面。)
6.D(“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此处用于说别人不得体。)
7.①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面 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
8.示例:我赞成加大互学互教的力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种主动学习方式。调查数据表明,采用互学互教的做法,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以达到50%~90%,特别适合于重要知识的学习。
9.CE(C项,“浓墨重彩”有误,这里是运用白描手法。E项,“反衬”不正确,应为对比。)
10.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②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
(抓住这首词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写词人无月可赏;“路也难通,信也难遇”写词人壮志难酬的郁愤;“杯且从容。歌且从容”写词人借酒浇愁排遣郁愤的洒脱。)
11.“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绽放。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开”的含义。“开”字在这里有双层含义,一是指“绣面芙蓉”,二是指词中女子情窦初开。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1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她外貌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真挚、炽烈、大胆。
(要抓住重要的描述性语言分析,这首词的上阕重点写其容貌,下阕写其心情。)
13.B(A项,“暗含了作者对这种喧嚣环境的不满”错,应是表达了对李白的仰慕和敬挽的情怀。C项,“文学成就达到最高峰”无中生有。D项,“为了说明李白和巴尔扎克在文坛上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错。)
14.李白的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不可逾越,他的一生是与诗歌相伴的一生,所以他是幸福的;李白虽才高出众,但时运不济,没有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所以他又是不幸的。
15.(1)虚实结合。文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青山墓园”,也写到了由现实的景物触发的联想,如李白在当涂的经历以及这里昔日的景物等。这使得文章内容丰富,使得李白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中既有对当涂秋景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和评价,还抒发了对李白的缅怀、仰慕、叹息之情。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感情充沛、自然,内涵丰富,感染力强。
16.D(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17.C(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
18.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概括答题要点。)
19.(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仓皇北顾
(2)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0.【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应分析每句名言的意思,然后立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次品味后才知其中蕴含的真正意义,强调“熟读”“读书要思考”反复阅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强调“实践”。“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说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强调“自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表面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内蕴深厚,犹如静水流深,有时我们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感觉相当容易,岂不知别人当初是经历了多少风雨才有今天的成就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这篇作文可写的内容非常多,如:正确读书、怎样对待困难,从小事做起等。写作时注意要有中心,不要对材料面面俱到地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