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的内容。本节知识结构非常清晰,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为主线,依次呈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所以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符合学生喜好的图片,内容看似简单,要让学生辩证看待这三大作用还需要好的引导。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将已经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学生在应用学科术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述和笔数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采用上将关注学生这两方面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除此之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生思考问题,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展示教材第 79 页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这种分解作用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 (1)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以什么为食物 (2)把食物分解成什么物质 这些物质又去哪里了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2)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被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重新吸收和利用。 设计意图:预设和生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 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感知生活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例子。 2.教师总结归纳:我们把以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物叫作腐生生物,这类生物在自然界中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 3.结合图示讲解: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物质的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怎样才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呢 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82 页的三种实验方案,同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为什么 学生阅读第 82 页实验方案,并思考、讨论问题: (1)形成对照实验,只保持一个变量。 (2)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方案 3。因为方案 1 的乙组暴露在空气中,会有杂菌进入,有其他原因使树叶分解,方案 2 同理。而方案 3 进行了灭菌处理,不会有杂菌进入,所以更能说明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在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时,变量要唯一,即只有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除了以动植物尸体及现成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外,能否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这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回答: 能。营寄生生活 2.引导学生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细菌、真菌使人或植物患病的例子。 学生小组内讨论表达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现象。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80 页相关内容,明确常见细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 4.设疑:细菌和真菌能给动植物带来危害,我们能否利用它们造福人类呢 5.指导学生阅读课后“以菌治虫”,正确看待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资料,认同“以菌治虫”的优势: 安全、环保。 设计意图: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三)与动植物共生 1.提出问题:有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使动植物体患病。细菌和真菌与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都能对生物造成危害吗 下面同学们结合教材第 81 页相关内容,说出细菌和真菌与植物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不一定。如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生活在一起,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 2.总结:自然界中大多数细菌、真菌对人体无害,有些细菌和真菌还会对人体有益。有些哺乳动物肠胃内生活着的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人的肠道内有多种多样的细菌,对人体不但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 3.了解生活中的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滥用抗生素会对肠道内正常菌群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滥用抗生素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有益菌群,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进行轮作,提高土壤的肥力,这是为什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能固氮。 2.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知识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生活中见过的有关现象,将抽象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更真实、具体。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让学生通过分小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 本节教学也存在不足,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知识的过渡上还没有完全连贯,没有做到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