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难
忘
的
泼
水
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
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呢?
泼水节 是傣族人民的节日
难忘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和他们一起过节了。
交流分段情况
1
2
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1961年的泼水节很幸福、很难忘。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烘托出泼水节热闹、喜庆、欢快的气氛。
课文详解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
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
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
水节。
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说明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仪式隆重、热烈。
人们从各处赶来欢迎周总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比喻。火红的凤凰花地毯营造出一种热烈、喜庆的氛围。
江面上驶过的船多。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很多花炮升上天空,热闹非凡。
表现出人们盼望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突出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一身傣族的装扮,体现了他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周总理和蔼可亲。
身穿( )
( )色长裤
( )色头巾
水红
对襟白褂
咖啡
周总理是怎样的打扮?你来对照图片填一填吧!
和傣族人民打扮一样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快乐心情。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动作描写。写周总理给傣族人民泼水祝福,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妈妈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筷子。
句子拓展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衷心祝福,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写出了人们尽情、尽兴地过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互动的欢乐气氛。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周总理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1961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共同度过了一个幸福而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周总理
热烈欢迎 欢呼
泼水 祝福健康长寿
笑容满面 敲鼓跳舞
泼水 祝福
共度佳节
幸福难忘
结构梳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拓展延伸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