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9 12:4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 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沏茶 / 堆砌 坎坷 / 窠臼 妊娠 / 莘莘学子
B. 逋慢 / 晡食 桎梏 / 浩瀚 着装 / 不着边际
C. 洋溢 / 谥号 陨首 / 愠色 悭吝 / 铿锵玫瑰
D.溯源 / 宿愿 须臾 / 囹圄 缉拿 / 开门揖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B.当我们在欣赏帕瓦罗蒂留下的穿云裂石的美妙歌声时,也请记住他的宝贵生活经验:“选定一把椅子”。
C.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不忍卒读的作品,内容低俗,文字粗劣。
D.近几年,香港、澳门高校纷纷涌入内地招生,规模年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尖子生把入港求学作为第一选择,今年更是如同七月流火一样地“旺”。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若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
B.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
C. 河南农民韩洪刚因将自家地里难卖的萝卜免费送人而蹿红网络,“免费送”虽然让他有所损失,但也为他的红薯打开了销路。
D. 清明节期间,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突降暴雨,导致很多航班被延误或取消,大量滞留在机场的旅客没有像往常那样大闹相关航空公司,而是保持了理性的态度。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9题。(22分)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之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讨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兹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高祖目子野而言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虽有见否之异,其于刊改一也。”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谥曰贞子。(选自叶圣陶、夏丏尊《国语百八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泣血哀恸,家人异之 异:觉得……奇特、与众不同
B.寻除尚书比部郎 寻:随即,不久
C.高祖目子野而言曰 目:眼睛
D.终身饭麦食蔬 饭:以……为饭,吃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弗之逮也 姜氏何厌之有
B.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 吾属今为之虏矣
C.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其孰能讥之乎
D.高祖以兹事体大,召人集寿光殿以观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7.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3分)
①少好学,善属文。
②约见而叹曰:吾弗之逮也。
③王师北伐,敕子野为讨魏文,受诏立成
④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
⑤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⑥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子野对奶奶和父亲都十分孝顺,两位老人去世后,他悲痛不已,恪尽礼节,感动天地。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
B.裴子野继承祖父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都很中肯,深得沈约佩服。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论》相提并论。
C.裴子野写文章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讨魏文》,徐勉等人深为叹服,高祖也称赞其文气势豪壮。
D.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分)
(3)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2分)
(4)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2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_____ _____ ___,______ __ _______。(李密《陈情表》)
(2)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 。(李密《陈情表》)
(3)然力足以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 ,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illectual Re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上,13题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
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5分)
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访作家陈忠实
高晓春
陈忠实,中国西部文坛代表作家之一。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您自己说,您是在一种十分沉静的心态下写作《白鹿原》的,请问您是如何把握这种心态的?
陈:《白鹿原》一共写了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与书上的故事和人物保持着一种距离和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因此进入了这种沉静的写作心态。
这种写作心态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故事中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比如《白鹿原》描述的那段历史对于当代中国人,包括当代作家,一般来说都能脱离个人的情感因素,都能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原因之二是我完全处于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在写作开始,我就有了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体现恩格斯所讲的现实主义创作原理的精髓——我所编织的故事要完全让人物自己去说话,作家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应全部付诸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原因之三是处于一种对自身生命的感受。我写《白鹿原》时四十六岁,完稿时五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十岁是老年人的界线了。在跨入老年这个行列后,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体现我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高:文学与现实、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陈: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经历、感受生活。以前我们遵从毛主席的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那时候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去深入体验,比如到农村、到大工厂、大工地,现在仍有一部分作家这么做(挂职锻炼)。我以为作家深入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到某一生活场地去深入;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全身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接触各种人物、事件。这两种都是可取的,作家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深入生活的方式。
至于历史,我们只能间接地去体验、感受了。把握历史,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住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鲁迅先生的《风波》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是因为鲁迅把握住了“剪辫子”这一具有历史特征的细节,并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真实——没辫子还怎么生活?怎么见人?留辫子时代的社会心理秩序被打乱了,剪了辫子,心理上有了恐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道德、审美标准的诞生。
从“文革”时期的“本本主义”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喇叭裤,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无不是人的心理秩序的打乱、重组、适应、平衡、又打乱……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讲,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寻找到新的平衡的历史。感受历史,就应该是把握住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的真实。虽然对心理真实的感受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说人性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沟通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最基本的支点,也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情感的最基本的支点。我们为什么喜欢外国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尽管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感受到于连的情感、安娜的情感。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它不应该给读者带去阅读上的障碍,它应该与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沟通。如果达不到这种沟通,只能说是作家的感受层次浅,或者说是艺术的表现能力差。
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好作品就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作家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陈:从作家的角度讲,他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艺术的创作理想诉诸文字之后,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与同时代的人,甚至与未来时代的人完成一种沟通与交流。而读者读书的目的——如果他经历了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他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通过这部书得到验证,并且在更深层次上给了他启示,他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了解了作品中的历史;那么,他就肯定了作品中的故事,并且在心里肯定作品,欣赏作品,从而完成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家永远不要抱怨读者,作家只能努力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争取从生活体验进入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争取读者的最终认可和接受。作家其实就是活在读者这片土壤中的,读者不喜欢你的书,你所创造的价值就自然会被否定,尽管这是很残酷的。
16.陈忠实所说的“沉静的心态”指什么?(4分)
17.根据文本的对话内容,说说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5分)
18.如果说“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读者的认可程度”,那么对于具体的作品而言,它的读者数量越多,它的文学成就与价值也就越高吗?请结合文本,试举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运用题(8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4分)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1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20.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五、写作(60分)
21.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段考语文答卷
成绩
一、选择题(27分)(请将选择题答案选项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
二、古诗文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3分)
(2)
(3分)
(3)
(2分)
(4)
(2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7分)
(1)
(4分)
(2)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三、现代文阅读
13. (5分)
14.

(4分)
15.
(4分)
16.

(4分)
17.

(5分)
18.



(6分)
四、语言运用题(8分)
19、(4分)
20、(4分)
五、写作(60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 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题答案
1. C(A.qī/qì; kě/kē ; shēn B.bū; gù/hào ; zhuó C. yì/shì ; yǔn/yùn ; qiān/kēng D. sù ;yú /yǔ;jī/yī )
2. B(A.危言危行:指不顾忌讳,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B.穿云裂石:穿入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应为“不堪卒读”或“难以卒读”。D.七月流火:指农历七月天气逐渐转凉的时节。)
3. C(A.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自相矛盾。B.句式杂糅,要么用“原因是……”,要么用“……所致”。D. 句子表意不明,“深圳和广州部分地区”有歧义。是两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还是广州的部分地区表意不清楚。)
4.D 5.C,看 6.B,表被动
7.D (1)是客观陈述(4)是文章特色(6)是写作心得
8.B,萧琛也是肯定裴子野的文才的
9.(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地方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啊!
(所以1分;出入1分;非常1分)
(2)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却不能说明白的情况,怎么说得尽呢?
(谬1分;名1分;胜1分)
(3)裴子野为父亲守丧期间,恪尽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的草都为他枯死了!(之墓所1分;为之枯1分)
(4)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呈报,所以没有去写它。
(待旦方报1分;未之为也句式特点1分)
10.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11.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 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5)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答案】C【解析】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3. 【答案】BD【解析】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4.【答案】①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四段以及第五段。
15.【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16.【句意理解】(4分)①“沉静的心态“是指作家与书中的故事、人物保持一种距离,②有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不掺杂个人的情感因素,③能用冷静而理性的眼光审视生活。[4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17.【内容分析】(5分) ①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②要努力做到深入生活;③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④必须高度关注“人性”,要借助这个支点完成与读者的沟通。[5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答对四点5分。]
18.【问题探究】(6分) ①文学作品能够完成(达到)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得到最终的认可与接受,这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前提。②但读者数量的多少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读者对作品的认可程度,因为这与读者的阅读兴趣、生活经历以及时代性、民族性差异有关。③譬如当代中学生中阅读韩寒作品的人肯定多于读《红楼梦》,但显然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同样读本国作品的人要多于读外国作品的,这并不能说明本国的文学作品成就一定超过别国。[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要有分析,有举例,意思对即可。]
19.答题分解步骤: 时间:7月1日至8月1日(亦即7月份);地点:北京;人物(对象):北京公安与逃犯;事件(过程、结果):缉拿、211名逃犯归案;方法手段:网上作战,分级督捕。
答案: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20. 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第一次段考作文评分参考意见
作文题目: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①从于丹的角度分析,可以有以下立意:要立志高远;要敢于争先;要志攀高峰;要勇立潮头;要追求成功的结果等等。
②从易中天的角度分析,可以确立以下中心:做任何事都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走好人生(事业)的每一步;要量力而行,只要尽力就好;力所能及无遗憾;要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等等。
③综合两人看法,辩证分析。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25—21)分 二等(20—16)分 三等(15—11)分 四等(10—0)分
基础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等级 表达25分 切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漂亮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点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l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色彩
三、扣分,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少于700字,在三类评分;少于600字,在四类评分;字数更少的,酌情给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每用错3处标点扣1分。 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综合分类评分
⑴一类文:50—60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语言生动、结构严谨、字迹美观。
⑵二类文:42—49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文体特征明显、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字迹工整。
⑶三类文:36—41 基本符合题意、有中心、内容不够具体、文体特征模糊、语病不多、结构基本完整、字迹可辨认。
⑷四类文:〈 36 不符合题意、无中心、内容空泛、文体不合要求、语病较多、结构不完整、字迹难辨认。
⑸年级平均分:控制在43分左右。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