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故事导入
战国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国吞并小国,那是平常而又平常。有一天,秦国想用方圆500里的土地来换方圆50里地的安陵国。其阴谋那是显而易见的。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小小的安陵国如何自保,安陵国的命运有会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起去感受两千年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敌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背景介绍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唐雎介绍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字词积累
唐雎(jū) 怫然(fú)
徒跣(xiǎn) 抢地(qiānɡ)
韩傀(ɡuī) 要离(yāo)
休祲(jìn) 缟素(ɡǎo)
字词理解
(1)加惠(给予恩惠。)
(2)怫然(盛怒的样子。)
(3)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4)抢地(撞地。抢,碰、撞。)
(5)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6)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7)谢(道歉。)
(8)谕(明白,懂得。)
(1)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错”同“措”,置、安放)
②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2)古今异义。
古义:这样,如此
例句:非若是也
今义:判断动词
是
只,仅仅
例句:岂直五百里哉
直
古义:
今义:
跟“曲”相对
交换
例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易
古义:
今义:
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
即使这样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
古义:
今义:
表转折的关联词,与“但是”连用
道歉
例句:长跪而谢之
谢
古义:
今义:
感谢
吉祥
例句:休祲降于天
休
古义:
今义:
休息
屈服
例句:秦王色挠
挠
古义:
今义:
(用手指)轻轻地抓
只,仅仅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古义:
今义:
徒弟,学生
(3)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使
虽然(指示代词,这样)
秦王怫然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
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夫
怒
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
怀怒未发(名词,愤怒、怒气)
受地于先王(介词,从)
仓鹰击于殿上(介词,到)
请广于君(介词,向)
于
徒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而
者
以君为长者(代词,……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
以头抢地尔(介词,用、拿)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以
重点句子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④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⑤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全文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从语言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内容理解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阴险狡诈,不懂用一兵一卒就想霸占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其许寡人——以强凌弱、不可一世;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狂暴、残忍;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虚伪狡诈、盛气凌人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不畏强权、视死如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智慧、勇敢
从写法的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1)对比
秦王现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
唐雎先恭而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
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
秦王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对比,艺术上叫做相反相成,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
(2)衬托手法的运用
比较安陵君与唐雎的答秦王语: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同:都反对“易地”,拒绝的理由是相同的;
异:“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这种话只能出自安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软弱,说话委婉;唐雎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则一句比一句更有锋芒。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
唐雎: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正气凛然。
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精读文章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章主题
文章运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欲易安陵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使秦原因
斗争经过
取得胜利
安陵君: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
反击护国
秦王:轻寡人与
唐雎:千里不易
秦王:天子之怒
唐雎:士之怒
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
胆识兼备
唐雎不辱使命
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
胆识兼备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