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
一、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脱离环境来谈资源利用,也无法脱离资源来谈环境保护。
按成因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
课堂活动P.13:判断原生与此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自然资源衰竭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
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的减少
由环境污染
演化而来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概述
课堂阅读P.14:生活中的“公害”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①西亚和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和中亚沙漠区,故是荒漠化问题。
②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
③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可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④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
⑤沿海海域,应是海洋污染问题。
请你推测①-⑤分别是哪种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P.14:
1. 根据图 1-11,描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课堂活动P.15:水污染的分类
按人类活动方式,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中,由矿产资源开发导致 → 点污染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农药和化肥导致 → 面污染源
课堂活动P.16:水质采样监测点
设计采样监测点的位置,将下列各点的序号标注在图上,说明理由。
(二)大气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烟尘。不少严重的大气污染灾难,都与煤炭使用有关。
课堂阅读P.15:燃烧煤炭导致大气污染
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废弃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另外,日本“石油之城”的“哮喘事件” 与“科威特哮喘”,都是由石油化工产品的过度使用造成的。
课堂活动P.17-18: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洛杉矶小汽车众多的原因。
城市规模大,住宅郊区化(住宅区面积大且位于城市外围);
高速公路系统发达;
城市人口多,收入水平高。
课堂活动P.17-18: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2. 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光化学烟雾易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的原因。
洛杉矶三面环山;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无风天气多;
易出现逆温层,烟雾难以扩散。
课堂活动P.17-18: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3. 治理洛杉砚光化学烟雾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对我国有何启示
①建立跨区域管理与治理机构,实现联防联控;
②出台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政策;
③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
④产业结构调整;
⑤能源结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⑥做好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
主要通过法律、技术和经济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理污染。
二、环境污染
(三)固体废物污染
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大量固体废物因难以利用而被抛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丢弃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课堂阅读P.18:固体废物的分类
课堂活动P.19:采矿业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铁矿开采时,处理剥离的岩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通常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来建设排土场和尾矿库。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唐山滦县城南 10 千米,于 2007 年投产,现为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该铁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抓住曹妃甸建港的契机,用废石填海造地,并在开滦煤矿采煤沉陷区利用尾矿进行填充。此外,该铁矿在矿坑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土,阻断矿坑与地下水的联系,从而避免了采矿对地下水的污染。
(1)司家营铁矿施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何现实意义
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填充采煤沉陷区和填海造陆的成本。
三、生态破坏
(一)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课堂阅读P.20: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
课堂活动P.21:水土流失的类型与分布
AB: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三、生态破坏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就某个生态系统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减弱其抗干扰的能力,并威胁到系统的稳定性。
课堂活动P.22:
3.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如土豆品种多,就可能存在抵御真菌病的基因,从而抵御病害的发生。
课堂阅读P.23:遭到毁坏的热带雨林
课堂活动P.22:爱尔兰的土豆
1. 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且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2. 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土豆性喜温凉,需要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
爱尔兰气候温凉湿润,土壤疏松肥沃,适合土豆生长。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小结: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两大领域。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防治开始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符合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
与污染防治相比,生态保护的范围要更宽泛,影响更广,任务更为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花费的资金也更多。
课堂探究P.12:神秘的复活节岛
课堂活动P.12:神秘的复活节岛
1. 在世界地围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环境封闭,与世隔绝;
亚热带,受信风影响,温暖干燥;
植被稀少,以灌木、草地为主;
地表以砂砾、岩石为主;
海洋资源丰富。
2. 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课堂活动P.12:神秘的复活节岛
3. 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公元4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15世纪
公元17世纪
开始有人
人口过度增长
人口到达顶峰
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人口大大衰减
公元20世纪
土著居民少
人口增长
人口压力大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物质需求超过环境供给能力
环境污染
废物排放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