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你能否找出教室里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东西?
找一找
电灯
广播
塑料杯
电焊的书柜
5.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1870——20世纪初)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的时间:
具体表现:
历史解释
你从概念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新技术、新发明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世界近代史》
资本
劳动力
生产技术
市场
1.疯狂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资本积累。
3.一工后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结合材料和视频,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应具备哪些条件?
19世纪后期世界形势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内战
5.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有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主要成就 人物 发明
电的应用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
和新材料
美国爱迪生
德国戴姆勒
德国狄塞尔
德国本茨
美国福特
瑞典诺贝尔
美国海厄特
法国夏尔多内
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建成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
汽车内燃机
柴油内燃机
制造配有汽车发动机的汽车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飞机
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
炸药
赛璐珞
人造纤维
美国莱特兄弟
预习检测
“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
一、电的应用
发电机
机械能
电能
电动机
机械能
发明
发明
电力
理论 基础
电磁感应
动力
生产
生活
法拉第
圆盘 发电机
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
蒸汽
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一、电的应用——电的发现
主要成就 人物 发明
电的应用
爱迪生(美国)
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
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一、电的应用——电的应用
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爱迪生的白炽灯
爱迪生的电报机
爱迪生的电影放映机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从他的经历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爱迪生讲述自己的生平和故事
1、自己出身贫寒,但从不放弃努力,他坚信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2、自己从小就极富想象力,什么事都喜欢刨根问底。空闲时喜欢一个人独处,思考问题。
3、自己发明电灯时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进行了几千次的实验,失败无数次,历时三年才终于发明了能点亮1200小时的耐用炭丝灯泡。
他一生取得了1000多项的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一、电的应用——电的应用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这是人们对这位伟大发明家的赞誉。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逝世。10月21日,为了纪念爱迪生,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一分钟,从密西西比河流域到墨西哥湾陷入了一片黑暗;纽约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也熄灭了。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贝尔在测试电话,1892 年
1922年8月7日,美国所有的电话都变成了“哑巴”。因为8月2日,贝尔不幸与世长辞,葬礼定在8月7日进行。这一行为目的要让所有的美国人都感受到,没有电话的日子是多么的不方便,从而铭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一、电的应用——电的应用
电气时代
最显著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876(德)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93(德)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新”的能源
——石油
1883(德)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000万吨
1870年
1900年
80万吨
世界石油产量
石油工业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历史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和他发明的第一辆汽车
早期汽车
①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奔驰1号,车速最快为15km/h。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发明与发展
②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大王”
亨利·福特(1863—1947)
早期的福特汽车
他的杰作是世界上第一种流水线作业的汽车产品——T型车。福特的T型车使汽车成为大众化商品。它创下了一个惊人的纪录,19年间总共生产销售了一千五百万辆。
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
奔驰车标
他把汽车的价格削减了一半,降至每辆260美元,1913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301美元,1914年,一个工人工作不到四个月就可以买一辆T型车。
手工作坊型
流水线生产
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当时汽车的年产量大约12辆.
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发明与发展
②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作用: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汽车的演变
①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1903年,成功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 1 号”。
1908年9月17日莱特兄弟为美国军方进行飞行表演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飞机
②中国人冯如制造出技术先进的飞机,斩获国际大奖,被誉为“中国创始飞行大家”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作用: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
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b.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a.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c.1869,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
d.1884,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成本低
性能好
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人造纤维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1833-1896)
诺贝尔物理、化学奖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根据他的遗嘱这笔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人物扫描
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石油工业
塑料工业
炸药工业
化学工业
飞机工业
汽车工业
电器工业
电力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新兴产业:
①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垄断组织产生
垄断组织的形成
②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一战。)
材料四: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沙漠化
雾霾
水污染
战争
④社会生活变化: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也带来环境污染。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领先国家
标 志
主要成就
进入时代
影 响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英国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纺织:珍妮纺纱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汽船、火车机车
新能源:煤炭
蒸汽时代
1、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
2、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4、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
电力:发电机、电灯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飞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
电气时代
1、经济方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生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扩大活动范围,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政治方面: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形成。
反思:在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有何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闭关锁国,爆发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重。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主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进步时也要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6世纪,新航路开辟
②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7-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C60年代-19C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程
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
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造成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