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静夜思( 精读课文 )
(
教学目标
)认识“夜、思”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床”等 7个生字。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积累生字生词,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 (
教学课时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2课时
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
)
认识“夜、思”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床”等 7 个生字。(重点)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
二
)介绍作者
李白 (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
三
)读准字音
自主练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字。
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先借助拼音自学,然后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
我会读生字。
夜(yè) 思(sī) 床(chuáng) 光(guāng) 疑(yí)举(jǔ) 望(wàng) 低(dī) 故(gù)
(1)注意正音,“思”是平舌音,“床、光、望”是后鼻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多音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地:dì(地上) de(悄悄地)
读一读:铅笔掉在地(dì)上,我悄悄地(de)把它捡了起来。
游戏巩固: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摘“苹果”,“苹果树”上结着红彤彤的“苹果”,每个“苹果”上都写着本课的一个生字:夜、思、床、光、望、低、故、疑、举。
(
四
)识记字形
1.(出示课件)出示生字:“思、床、前、光、低、故、乡”。
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生活中识字:前——前后光——灯光 乡——乡村
熟字加偏旁: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底——低
猜字谜识字:大人不在小儿上。(光)
书写指导:“思”上收下放,书写时“田”字中间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 “床”字中“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字头的横不宜过长。
“前”字下面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光”字的上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横在横中线上起笔。
学习偏旁“心”,教师教写偏旁。想想还有哪些字含有这个偏旁,如念、想等。
学生在语文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积累字词。举头:抬头。思:思念。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疑:不能确定是否真实;不能有肯定的意见;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怀疑。霜:气温很低时凝结在地面上的白色冰晶。
指导学生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讲评。
(
五
)初读课文
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同桌互读,9个生字都读对了,在生字表右边打上一颗星;有错误,就再读一读。
把古诗读正确,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思、床、光”。
小组合作,说一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预设: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
六
)课堂小结
初读古诗后,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第二课时
(
课时目标
)
读懂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难点)
(
教学过程
)
(
一
)课前导入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 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 )
教师口述: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想象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看到月光穿过窗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他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
二
)整体把握
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学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2.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
(
三
)品读释疑
1.《静夜思》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什么?
预设:《静夜思》描写了月光、明月,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亲人。
《静夜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静夜思》描绘了晴朗的夜晚,诗人仰望窗外的明月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画面。
品析炼字
诗的前两句:“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 , 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的月光误当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 , 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而诗的后两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望着空中的明月,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这正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而自己却远游在外,远离亲人,不由得心生感慨,思念家乡。
(
四
)方法探究
三步读诗法
解诗题:弄明白题目的意思。
明诗意:通过注释、字典等工具书弄懂不理解的词语,把词语的意思串起来,就是诗句的意思。
悟诗情:根据诗意,体会领悟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五
)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时,首先,要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其次,要读出古诗的韵律,如朗读节奏:
床前 / 明月 / 光,疑是 / 地上 / 霜。举头 / 望 / 明月,低头 / 思 / 故乡。
朗读时还可以配乐朗诵,或配上简单的动作。最后,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受诗的画面和韵律之美。
(
六
)课文主旨
这首诗借明月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
七
)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
八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比赛背诵古诗。
(
课后反思
)
成功之处: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次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通过出示《静夜思》
的背景插图、播放优美的配乐、出示李白以及霜的图片等,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走进诗人思乡的情怀中。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情境,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诗句的过程中体会字词的意思,在反复朗读中,读出古诗的节奏,进而进行背诵。
(
板
书
床前——明月光
景
凄清
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思念故乡想念亲人
情
孤单
低头——思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