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课件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课件 (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7 14: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家国情怀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1 古诗三首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边塞诗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内容写成的诗。诗中主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羌笛、胡雁、夕阳、大漠、长河、胡天、明月等。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出塞
[唐] 王昌龄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朗读《出塞》,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qín
zhēnɡ
jiànɡ
____堵塞
____塞车

sài
sāi

____塞外

______将士
______将军
jiànɡ
jiān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怎么理解这句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能
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想象: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 _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 ________________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
悲哀
痛恨
愤怒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使
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英勇善战的将领在,就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资料链接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资料链接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资料 链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课后第二题)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早日结束战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有和平和安宁是从古至今所有人的心愿。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
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主旨概括
凉州词
[唐] 王翰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人,开元中任秘书正字、通事舍人等职,后贬仙州别驾、道州司马。
主要作品:其诗载于《全唐诗》中,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作者简介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朗读《凉州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词朗诵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到些什么?
葡萄美酒夜光杯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使人惊喜,使人兴奋。
欲饮琵琶马上催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 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沙场
战场。
醉卧沙场君莫笑,
“君莫笑”语调诙谐,体现了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士们在斟酌欢饮背后乐而忘忧的豪放旷达。
“君莫笑”体现了什么
古来征战几人回?
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凉州词》一诗写出了边塞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主旨概括
在《出塞》中,王昌龄迫切渴望出现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而一位女诗人也希望在国破家亡之际有像项羽那样的英雄,敢作敢为,勇于担当。她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文学家,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主要作品:《声声慢》《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夏日绝句》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作者简介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杰
人中的豪杰。

也。
鬼雄

鬼中的英雄。
怀念。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的开头两句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来,震撼人心。
(课后第二题)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项羽不肯过江东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宁死不屈。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自杀身亡。表现出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
怀古讽今
资料链接
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汴京失陷。宋高宗赵构领着臣子仓皇南逃,将大片国土拱手让金。动乱中,李清照夫妇也逃亡江南。不久丈夫去世,李清照孤苦无依,尝尽了人间艰辛。在那样国破家亡的岁月里,广大百姓更是饱受战乱之苦。百姓平时受尽了剥削压迫,国难当头,朝廷却抛弃他们于水火之中。
诗中所说的“思项羽”,“思”的其实是什么?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出人活着就要做到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