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复习回顾
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条件 能量
转运蛋白
速率影响因素
实例
运输方向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O2、CO2、脂溶性小分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顺浓度梯度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大小
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大小、
转运蛋白的数量
思考:生命活动需要的各种物质都可以通过被动运输完成吗?
问题探讨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血液中
碘浓度低
碘浓度高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
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这种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
讨 论
不是
需要
具有普遍性
人红细胞吸收K+
轮藻细胞吸收K+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氨基酸,葡萄糖
实例1:小肠液中氨基酸、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浓度,但仍可吸收。
实例2: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
实例3: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
一、主动运输
1.概念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①逆浓度梯度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
③消耗能量
2.特点
一、主动运输
3.过程
离子与膜上载体蛋白特定部位结合。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将它所结合的离子或分子从膜一侧转运到另一侧释放出来,载体蛋白随后又恢复原状。
特异性
可重复利用
一、主动运输
4.意义
5.实例
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求。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轮藻细胞、红细胞对K+的吸收等
一、主动运输
6.影响因素
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呢?
P点前受物质浓度限制
P点后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
①物质浓度
P点前受氧气浓度限制
P点后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
Q点由无氧呼吸供能。
②氧气浓度
一、主动运输
6.影响因素
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呢?
③温度
温度
生物膜的流动性
酶活性
呼吸速率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物质运输速率
与社会的联系
Cl-转运蛋白功能异常
聚集于细胞内导致胞内渗透压上升
粘液丢失水分变粘稠,无法及时清除
细菌感染
运输 方式 浓度 方向 转运蛋白 能量 实 例 图例
小分子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高→低
高→低
低→高
×
√
√
×
×
√
①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②脂溶性:甘油、脂肪酸
③水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图例
运输方向
特点
举例
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逆浓度梯度)
不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柽柳根部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说出实验思路。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课本P72)
思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
是否需要细胞供能
对照实验设计思路
①将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怪柳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幼苗+溶液(K+)+正常呼吸条件
乙组:幼苗+溶液(K+)+抑制呼吸作用
相同且适宜环境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吸收速率
③若两组吸收速率相同,被动运输;若甲组>乙组,则主动运输。
像唾液腺细胞能分泌淀粉酶、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这些分泌蛋白能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运出细胞吗?
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
注意:
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如:神经递质大部分是小分子物质,但释放的方式也是胞吐
注 意
二、胞吞与胞吐
1.胞吞
二、胞吞与胞吐
1.胞吞
实例:吞噬细胞吞噬病原 体、变形虫摄取食物等
过程
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
小囊包裹大分子
小囊从细胞膜分离形成囊泡
进入细胞内部
二、胞吞与胞吐
2.胞吐
实例:分泌蛋白的分泌、变形虫排出 食物残渣和废物等
过程
大分子在细胞内形成囊泡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
与细胞膜融合后将大分子排出
1. 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什么关系?
2. 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多是供细胞自身使用,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能够分泌到细胞外。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思考·讨论
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胞吞、胞吐的基础;
胞吞、胞吐过程中膜的变性本身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因为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也只能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由于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无法直接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穿过细胞膜运输到细胞外,所以一般只能留在细胞内供细胞自身使用。
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能够进入内质网腔中,并借助囊泡移动进入高尔基体,景加工包装后,包裹在囊泡中的蛋白质就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二、胞吞与胞吐
3.胞吞和胞吐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胞吞 胞吐
图例
运输方向
相同点
细胞外→细胞内
细胞内→细胞外
①不需要载体蛋白
②需要细胞膜上特定蛋白质的识别
③消耗能量能量
④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⑤运输分子一般为大分子
与社会的联系
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
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
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体现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转运蛋白空间结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也要膜上蛋白质参与,更离不开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