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由合到分: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战略转移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细化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及黄埔军校的创立。
2.识记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和结果,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新课导入】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
理
解
概
念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 景
根据材料,阅读课本70页,归纳国共合作的原因。
①共产党:工人运动的失败,认识到需要寻找革命同盟者。
失 败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
内容:
a.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改组国民党。
1923年6月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 景
失 败
②国民党:革命屡遭失败使孙中山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③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推动。
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多,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了,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 ——孙中山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2.实现:国民党“一大”
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地点
中共代表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国
共
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新
三
民
主
义
提出反帝要求
更广泛的民主
维护工农的利益
联俄
联工
扶助
农工
三大政策
意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3.军事准备:黄埔军校
阅读课本,归纳黄埔军校的创办情况。
来者命革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
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时间:
地点:
负责人:
意义:
黄埔军校的创办
1924年5月
广州
孙中山(总理)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9岁。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
1.背景
军阀 控制区域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直隶
孙传芳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
张作霖 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和北京等
张作霖
35万
20万
20万
孙传芳
吴佩孚
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侵扰,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2.开始
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蒋介石任国民革命总司令
北伐战争
时间:
目的:
对象:
战场:
1926年7月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3.进程
1926年10月
1926年7月
1926年11月
1926年12月
先头部队攻占长沙
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汉;
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占领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
收复福州,进入浙江、上海
1927年3月
占领南京;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第四军独立团进入湖南
1926年5月
叶挺独立团
“铁军”
北伐军胜利进军,先后歼灭吴、孙主力;
广州国民政府前往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思考题: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节节取胜?
原因: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争;
②作战英勇,战术指挥得当;
③共产国际的支持;
④工农革命运动的大力支持;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4.工农革命运动
①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上海三次武装起义)。
农民武装队伍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的前线作战。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反革命政变
阅读课本,归纳蒋、汪反革命政变的概况。
政变 罪魁祸首 时间 地点 结果
四·一二
七·一五
蒋介石
汪精卫
1927.4.12
1927.7.15
上海
武汉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失败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5.7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称“宁汉合流”
汪精卫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1927年
1927.4.18
1928年底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全国
1927.9
蒋介石“二次北伐”;
日本制造皇姑屯实践
1928.6
宁汉合流
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探究思考】如何理解北伐战争胜利了,
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这句话呢?
1.胜利: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名义上完成了国家统一。
2.失败:旧军阀被打垮,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
遭受重大打击的中国共产党又该寻求什么样的出路呢?
中国该走向何处呢?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
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我们的扬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家国情怀】道阻且长,行则终至。
【思维导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兴起: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背景
实现: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背景
进程
工农革命运动
反革命政变
“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