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加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加时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7 21: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加时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
2.苏轼《水调歌头》
(1)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3)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4)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3.苏轼《水调歌头》
(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深挚
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2)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片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词中加粗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有人说,词中的“起舞弄清影”与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①“丙辰中秋”交代了写词的___________,“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上片__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
(2)“起舞弄清影”中“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8.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问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甲词中加粗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画框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明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的哲理。
2.答案:(1)不知天上宫阙
(2)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3)起舞弄清影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睛圆缺
3.答案:(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4.答案:(1)时间 缘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C
解析:(2)C项中“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有误,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5.答案:(1)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苏轼的词句与李白的诗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或“月下自己的影子”比作自己的知己好友,体现了苏轼和李白在逆境中依旧超然洒脱的个性特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语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更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起舞弄清影”意为: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为:我吟诵诗篇,月亮便伴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两句都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或“月下自己的影子”人格化,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知己朋友来写,生动形象,富有韵味。联系写作背景,苏轼此时被贬密州,李白此时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然而他们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对月起舞,顾盼之间,显露出对生活的热爱。所以这两句诗词都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依然达观洒脱的性格特点。
6.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这一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此”是近指,“此事”指代的内容从前文即可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词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学生要先了解词句内容,“转朱阁,低绮户”写了月光的流转,“无眠”更直接表明词人深夜难眠。再结合全词内容,联系词作背景和词人经历,便可理解词人的情感。
7.答案:(1)①时间 写作缘由
②望月 怀人
(2)“弄”有逗弄、戏弄之意,表现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可以想象到舞姿的美妙,词人也借此排遣内心的孤独、惆怅。
(3)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常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要有豁达的胸襟。
8.答案:(1)月亮
(2)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A句体现出词人的感悟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
解析:(1)句意: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2)A句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
很有哲理意味。因此,该句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B句中“谁怕?”的意思是“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个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却始终那样地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最后被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所以,该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