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植 被
概
念
分
类
植被的概念和分类
自然界(一定的地方)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1)根据人类影响程度及群落类型
天然植被: 天然形成的植被
人工植被: 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
森林、草原、荒漠等
人工经济林、人工草场、花园等
(2)根据存在区域
陆地植被
海洋植被
森林
经济林
分辨: 植物≠植被
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植物
一片地方,成群生长的整体——植被
裸地
植物
植被
植被与环境
植被的形成过程
植被水平分布与热量和水分的关系
植被与环境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与环境--水平分布(温度/热量)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
温度(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
植被与环境--水平分布(降水)
荒漠
草原
森林
降水量>400mm
降水量200~400mm
降水量<200mm
植被与环境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规律
光照强度
强
弱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
植物层
原因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植被与环境--垂直分布
【思考】思考根茎的大小和生长环境有什么联系?
不同的根茎特征
莲,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状茎,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
须状根。
红柳,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
地上部分纤细,但地下根系发达.
吸收养分和固定植株
根呈须状,较短浅
根系发达、深长(深30米)
从更深更广的土壤中吸取水分、抵抗大风
【思考】落叶的原理是什么?
春
夏
秋
冬
森林中的落叶现象
落叶可以减少蒸腾,减少水分的消耗,利于植物在寒冷和干旱季节生存
你能认出图片中的地方是哪儿吗?你能描述一下图片中的植被有什么特点吗?
【思考】叶片的大小和生长环境有什么联系
不同的叶片特征
叶片宽阔,
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阔叶
减少水分蒸腾、反射阳光
硬质,叶片小,有腊质光泽
针叶
硬叶
针状、鳞状、条形
减少水分蒸发、抗风
植被--森林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森林—热带雨林
分布区域
气候特点
典型区域
植被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等。
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②植被种类丰富、垂直构造复杂
④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③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
印度广乞拉朋齐
露生层
树冠层
林下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米
板状根
茎花现象
适应雨林终年潮湿多雨的环境:
1.有效支持地上部分,避免头重脚轻;
2.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
3.利于呼吸和保持水分
适应雨林荫蔽的环境特点:
下层的植被把花朵开在老枝和树干上,空间比其树冠开阔,是适应昆虫异花传粉的一种技巧。
分别说明板状根和茎花适应的环境条件
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区域
气候特点
典型区域
植被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我国南方地区,美国南部地区等。
①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 垂直结构较简单;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中国广西南岭
杜鹃花科-吊钟花属
山茶科-山茶属
壳斗科-锥属
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区域
气候特点
典型区域
植被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
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
降水适宜
我国北方地区,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地区等。
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中国大兴安岭
春
夏
秋
冬
加拿大落基山脉亚寒带针叶林
森林—亚寒带针叶林
分布区域
气候特点
植被特征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松、杉为主,树叶针状,抗寒抗旱
极地苔原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植被特征:要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为典型的寒带生态系统
苔原植被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上海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江苏
浙江
北京
台湾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森林植被多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会出现什么植被?
热带和温带,
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草原;
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
植被—草原与荒漠
热带草原的湿季
热带草原的干季
夏季的锡林郭勒草原
冬季的锡林郭勒草原
比较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气候特征,分析二者植被特征及分布地区的差异。
温带大陆气候区
植被—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
热
带
草
原
温
带
草
原
热带草原的湿季
热带草原的干季
分布地区: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典型区域:东非高原、巴西高原、印度等地。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植被特点:①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 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②散生着灌木和乔木
热带草原
夏季的锡林郭勒草原
冬季的锡林郭勒草原
分布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典型区域:中亚,我国内蒙古高原等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植被特点: ①草原夏绿冬枯,
②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北部非洲的热带荒漠景观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温带荒漠景观
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
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花海。
【思考】荒漠植被有什么特征?
黄山迎客松的旗形树冠
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旗形树冠对当地的风向有指向作用
风向
植被与环境
旗形树冠一风力影响
火地岛的旗形树冠
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减少和水分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阳坡热量好,迎风坡水分好,植被相对茂盛
阴坡热量差,背风坡水分差,植被相对稀疏
地形
植被与环境
苔藓
阴湿环境
铁芒萁
酸性土壤
碱蓬
碱性土壤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与环境
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光和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机质
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改造
植被与环境
少数植被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1、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改造
植被与环境
通过植物蒸腾,大气获得了水汽
(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
裸地
植物
植被
植被与环境
植被的形成过程
百年以上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工程
形成稳定的天然植被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天然植被。
植被与环境
【活动】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①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为 。
②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 。
③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 。
④ 叶片呈针状的为 。
⑤ 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 。
⑥ 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 。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针叶林
植被类型 对应气候(地区) 气候特点 植被特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②植被种类丰富、垂直构造复杂,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
③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③少茎花、板根等现象。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且降水适宜。
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结构简单。
亚寒带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寒冷漫长 ①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②以松、杉等植物为主。
小结
红树林
【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结合视频,阅读教材P85的文字材料,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A 适应和防止海浪冲击
B 便于通气,保淤保滩,净化空气
C适应海滩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
D适应海水浸泡,利于排盐
【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抵御风浪袭击,防风消浪,固岸护堤——“海岸卫士”
加速淤泥沉积,保淤保滩。
净化海水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