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
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
神。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的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各阶层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抗争探索,救亡图存,直至中国重新获得独立。我们不妨进入“时空隧道”追溯这段历史。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01 1931 1937 1945鸦 第 中 甲 八 抗 年
片 二 法 午 国 日
战 次 战 中 联 战
争 鸦 争 日 军 争
片 战 侵
战 争 华
争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反帝运动 抗日救亡反割台斗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请观看一则新闻,并思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所指的“1895年1月14日,日本窃据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指的是什么事件?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战争的原因(二)战争的经过(三)战争的结果(四)战争的影响(1) 根本原因:
(2) 政治原因:
(3) 导火线(直接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1890年日本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日本
政府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派兵入朝。 阅读教材P57页第1、2、3三个自然段,思考: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战争的原因 发表《军事意见书》《外交政略论》的日 本首相山县有朋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提出“征韩论” 的西乡隆盛 “进行东洋攻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福泽谕吉日本朝鲜满蒙中国台湾亚洲乃至全世界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小小的日本,大大的野心!(二)战争的经过(二)战争的经过战争开始 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但中国实力尚存日军制造“旅顺大惨案”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四天四夜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二)战争的经过战争开始 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但中国实力尚存日军制造“旅顺大惨案”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探究分析题: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官兵全都贪生怕死? 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从光绪皇帝到清政府的多数官员是积极主战的,有些官员甚至主动请缨赴敌。在海军和陆军中,还涌现出众多的誓死抗败的爱国将土,或奋勇搏战,战功卓著,或壮志未酬,血染疆场,或被困援绝,宁死不降,表现了崇高凛然的民族节操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日军所到之处,当地群众也都自发地展开了抗日斗争。台湾人民所进行的反割台武装斗争,尤为慷慨激烈,可歌可泣。 武器装备悬殊极大?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甲午战争中,日军17万人,清军约25万。
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探究: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
原因有哪些? 到甲午战争前,明治天皇甚至干脆用饿肚皮的方法,给他的文臣武将起“带头作用”——前线那些饥寒交加的日本军人,得知天皇每天仅仅吃一餐饭的时候,人人涕泪横流,呼号喧嚣之声满营。
1894年11 月7日,日军攻陷大连的当天,迎来了慈禧的六十大寿。慈禧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战争中的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语录:
“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坚忍约束”
“静守勿动”
“切勿多事”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迄于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一直是想依赖于列强们的调停来“保全和局”的。对于李鸿章的妥协退让外交活动的失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探究: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探究: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避战求和方针。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日本制度先进。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列强不干涉日本侵华,甚至是纵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并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1.使国家财政不堪负重,不得不举借外债。
2.西方国家借此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3.凭借赔款,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发展。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腹地。掠夺原料及廉价劳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中华民族陷入极其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地加深。(三)战争的结果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back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分析甲午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师生合作讨论:1、日本:2、列强: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侵略扩张在远东矛盾尖锐,加紧对华争夺
拉开瓜分序幕(三国干涉还辽)3、中国:(四)战争的影响?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2)你知道这幅漫画代表甲午战后的哪一件事件? (3)渔夫虽然丧失了鱼,但在中国仍获取了什么补偿? 漫画解析日本三国“干涉还辽”3000万两赎辽费辽东辽东1、日本:2、列强: 在远东矛盾尖锐,加紧对华争夺
拉开瓜分序幕(三国干涉还辽)3、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四)战争的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侵略扩张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请看几组资料,完成表格。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平原1899.10朱红灯起义地区义和团团民义和团团旗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口号: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激起了中国人民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仇恨。特别是外国传教士在山东胡作非为,激起了山东等北方人民的痛恨。中国民间有习武的传统,朴素的爱国热情遭遇外国资本主义的罪恶,1898年山东农民首先掀起了这次反帝斗争。运动中期,得到一部分清朝官员的支持,1900年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扶清”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阴谋手段的警惕,给义和团带来了灾难。
“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1.义和团运动基础知识点义和拳外国教会势力猖獗山东扶清灭洋京津 2、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是怎样变化的?镇压 “抚而用之” 剿灭放松警觉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拳匪纪事》 材料二: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3、探究: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历史资料:
八国联军第一次进攻北京失败,逃回天津后,曾不得不承认“义和团所用武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军覆没。”
美国公使在其著作中写道:“世界上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适宜瓜分的。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更齐一、更被古老的带子和魅力拴在一起的了。”
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4、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D.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促其改革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1.9)八国联军在北京朝阳门外屠杀义和团团民 20世纪的大幕又一次以这样沉重的方式拉开了。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第5年,列强又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国土,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各国军队在北京分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国家必须悬挂占领国的国旗,中国的心脏插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自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 。
——《复兴之路》(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1.9)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古都北京被占领金銮殿上的侵略者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1.9)1901年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列强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庆亲王 奕劻《辛丑条约》(1901年9月)①赔银4.5亿两;税收抵押;
②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反帝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组织;①加重人民苦难;操纵中国税收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内容影响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画了副漫画,你从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提线木偶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慈禧语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辛丑条约》签订最大最恶劣的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国力增强清政府封建统治腐朽没落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结果签定《马关条约》危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影响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击镇压义和团运动自发组成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结果签定《辛丑条约》危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
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
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
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
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
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小结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C2. 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诗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占领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D3. 某日本商人,第一次到重庆经商,最早可能是在
A.1842年 B.1858年
C.1895年 D.1901年C4.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D思维升华:
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特点和趋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思维升华:
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特点和趋势?特点和趋势:
(1)侵略国:
(2)经济侵略特点:
(3)政治侵略特点:
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
到资本输出为主从局部侵略到
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小结——拓展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导 言
从1840年开始,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古老中国迈进了近代历史,继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将如何抗争侵略,如何谋求国家富强的道路呢?今天我们通过第14课的学习,一起去探索。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