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第2课时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第2课时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7 22: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4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1.你是用什么语气朗读对话的?语气中体现了人物什么心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对吕蒙 ,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 。
要求严格
关心、厚望
深入探究
反问句,孙权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而是 。对吕蒙不听劝诫表现出
的意味。
不悦和责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弧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有别的目的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军中多务”的理由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深入探究
“大惊曰”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叹。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

难以置
深入探究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反问句,有对自己今非昔比的自豪,再次突出 ;还略带揶揄, 。
信的长进
进步之巨大
气氛融洽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居住在偏远之地吴下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也作刮目相看,比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2.从学识浅薄的“吴下阿蒙”,到智勇双全、让人“刮目相看”的将军,是什么原因促使吕蒙有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开卷有益,只要肯学,就会有所收获。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深入探究
3.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有什么深意?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与蒙论议”之后大为惊叹,佩服吕蒙的才略。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也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深入探究
4.我们从鲁肃、孙权、吕蒙三个人物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鲁肃
1.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出发,要讲究方法策略。
孙权
吕蒙
1.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交友要交不断进步的人,要敬才、爱才。
2.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有所成。
3.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只要用心,总有办法。
深入探究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赞扬了“开卷有益”的精神,并且告诫人们
,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人物对话言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
课堂小结
只要肯学,就会有所收获
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孙权的建议与当时的 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天下纷争,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从历史中总结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成为了当务之急。孙权劝吕蒙“涉猎”“见往事”,是因为
。从历史中学习经验,以应对现实世界复杂的 。
拓展延伸
孙权劝诫吕蒙读书学习,不求其“为博士”,而意在“见往事”。
现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政治和军事形势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贯通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宋神宗以其 ,命名它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因此本书的内容以政治和军事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编年体通史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
(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谥号文正。主要作品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曾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王安石变法”时期,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之久,主持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资治通鉴》
毛泽东主席自称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
拓展延伸
你认为司马光退居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孙权劝学》的具体内容,你有什么样的体悟和思考?
司马光在新党当政、不受重用的情况之下,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资治通鉴》,是和孙权劝勉吕蒙一样,希望皇帝能从历史中学习经验以应对现实。
拓展延伸
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报效祖国。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