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 量:120分钟 满 分:150 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狙击(jū) 尸骸(hái) 遏制(è) 游说(shuō)
B.浸渍(zì) 婆娑(suō) 典押(yā) 洗涤(dí)
C.作揖(yī) 青荇(xínɡ) 机械(xiè) 忤逆(wǔ)
D.屠戮(lù) 创伤(chuànɡ) 譬如(pì) 籼米(xiān)
1.B / A游说(shuì),C青荇(xìnɡ),D创伤(chuā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褴褛 令人瞩目 变本加厉 虎视眈眈
B.叱骂 黯然神伤 步履蹒跚 绿树成茵
C.斑斓 苍海桑田 睡眼惺忪 不假思索
D.篱笆 大汗淋漓 涕泗交流 短小精捍
2.A / B绿树成阴(荫);C 沧海桑田;D短小精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申明的正式签字仪式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B.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游轮很快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C.曾经,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D.外头工人抱怨送礼这种额外负担,包身工却羡慕这种可以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3.A申明:郑重说明。声明: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的文告。此处应为“声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B.受台风影响,台湾东部多处地段严重塌方,一名大陆旅游团领队失踪、19名大陆游客失去联系、三名台湾人士失踪的严重后果。
C.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关注工资待遇,还非常重视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对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在赛后拥有与自己知名度相当的代表作,成为选秀歌手能否走红的关键,没有几首传唱度高的好歌,歌手的人气终成镜花水月。
4.C/A.动宾搭配不当,将“改善”改成“改变”。B.缺谓语,在“塌方”后加上“造成了”。D.前后不呼应,一面“拥有代表作”对两面“能否走红”。
5. 下面是长沙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为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B.学宗邹鲁,礼义廉耻圣贤心
C.天通荆楚,华章盛世帝王业
D.天通荆楚,繁华太平帝王业
5. A/根据对联仄起平收、词性相同、结构相当的原则判断。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杂文集《呐喊》、小说集《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晚年著有《随想录》。
C.《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编撰,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
D.《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
6.B/ A项中,《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C项中,《论语》并非孔子编撰的,由孔子的门人编写成书。D项中,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二、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7.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8分)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歌选择了 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 的自然景象。(4分)
7.(1)风、水、马、黄尘(2分,答对1个得1分);(秋风凛冽、河水冰寒、黄沙飞舞的)寒冷萧索、苍凉辽阔。(2分)
(2)两首诗都是战争题材的诗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杨诗中“寸心明白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王诗中“白骨乱蓬蒿”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分)
(2)心系国家,立志杀敌(2分)
反对战争(2分)(言之成理即可)
8.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8. ①粪土当年万户侯(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5)尤使我耳不忍闻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属皆且为所虏 属:下属
B.目眦尽裂 眦:眼眶
C.则与斗卮酒 与:给
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9.A/类,辈。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樊哙侧其盾以撞 B. 劳苦而功高如此
吾其还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C. 欲诛有功之人 D. 窃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C/之:均作结构助词,的。A其:上句,代词,作定语,他的;下句,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B而:均为连词,上句,表并列;下句,表修饰。D为:上句,动词,认为;下句,介词,被。
11.翻译下列语句。(8分)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译文:
⑵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分)
译文:
11.⑴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计分点:举、刑、胜)
⑵坐了一会儿,沛公(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计分点:须臾、如厕、因)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之囚。
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邦的良机。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A/范增的目的是要让项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7分)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
1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B. 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C. 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D. 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13.A/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14.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译文:
14.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一起吃酒糟、米糠)的妻子不能抛弃。(计分点:闻、交、糟糠、不下堂)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5.文中的“中国人”和“此”分别指什么?(4分)
答:
15.“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2分) “此”指“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等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表现是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2分)
16.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5分)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答:
16.①暂且偷生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流血牺牲中,看到一点驱除现实黑暗的希望;(2分)②真正的革命者将受到激励,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2分)作者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的意义。(1分)
17.概括选段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7.①对残忍的段政府和无耻的走狗文人的强烈控诉和愤恨。②对刘和珍等遇害青年的深切悼念和痛惜。③对爱国学生勇毅精神的赞美。④对苟活者的期待和对猛士们的激励。(答对两点给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9分)
等着的轿车
[美] 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8.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丰富含义。(4分)
⑴ 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
答:
⑵ 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答:
18.⑴ 滑:书的脱手看似无心,实则是姑娘有意为之,她希望得到小伙子的关注,而或有人生的际遇。(2分)
⑵ 冷冰冰:写姑娘表面冷漠,装作矜持高贵,而内心则热切渴望被有钱人爱慕。(2分)
19.简要概括小说中“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答:
19.长相“秀气”,来自劳动阶层。(1分)爱慕虚荣,虚伪势利,装扮高雅,希望得到富家子的爱慕,向往上流社会贵族小姐优裕的生活。(3分)
20.小说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就此做简要赏析。(6分)
答:
21.请联系实际,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5分)
答:
七、写作(60分)
请以“打扫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