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捉迷藏》
2、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流畅地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体验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3、能够有感情的表演歌曲,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体验三拍子的律动感,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歌曲第二乐段旋律音准。
五、教具:钢琴、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聆听《捉迷藏》伴奏律动进教室,全班模仿老师拍三拍子的节奏走进教室。提问:音乐的节奏是什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二)节奏练习:
1、出示节奏(1):3/4 XX XX XX︱X–XX︱XX XX XX︱X––︱︳
2、请一位学生试读节奏(1),全班再用“LU”音齐读节奏(1)。
3、出示节奏(2):3/4
4、对比节奏(1)找区别,学习附点节奏,并用“LU”音齐读节奏(2)。
5、拍击三拍子节奏读节奏(2),并要求高位置读节奏。
(三)学习歌曲
1、聆听伴奏,观看四季图片的视频,设问:图片是关于什么的?
2、初听歌曲,设问:听听春夏秋冬都在做什么?揭题《捉迷藏》。
3、复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呢?
4、再听歌曲,设问:春夏秋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谁躲着谁?
5、分析第一乐段歌词,师带学生按节奏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再听歌曲,设问:春夏秋冬分别藏在哪里?
7、分析第二乐段歌词,并按节奏朗读第二乐段歌词。
8、老师范唱歌曲,学生看谱默唱歌曲。
9、学生随琴用“LU”音慢速学唱旋律。
10、学生随琴用“LU”音慢速完整哼唱旋律。
11、师生接龙学唱歌词,并交换。
12、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词。
13、学生随原唱轻声演唱歌词,要求音量不超过原唱。
14、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情绪处理
1、请学生找出歌曲最后四个乐句的尾音(6 5 3 1),说出尾音的规律,并唱一唱。
2、师结合四个季节分析尾音越来越低的原因:
(1)春天万物复苏——音就比较高昂。
(2)夏天树荫下乘凉——音高低一点。
(3)秋天落叶纷飞舞——音高还有小尾巴。
(4)冬天进入冬眠——尾音低而轻。
3、结合老师的分析,学生带着动作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展示表演
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分角色演唱。
(六)小结:春夏秋冬,大自然变化多姿多彩,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生活中还有许多美,正等待着我们去歌唱!我们要学会给生活带来美,更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