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分一分(一)说课
CONTENT
目 录
1
教材内容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5
教法和学法
4
教学重难点
6
教材的处理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体系结构
与地位作用
教材思想
教材编排
相关知识背景
教材对比
人教版教材
第一次:三年级上册
第二次:五年级下册
北师版教材
三下
三下
五上
五上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认、读、写分数。
经历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对其进行平均分,会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和若干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会用纸条测量的方法,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体系结构
与地位作用
教材思想
教材编排
相关知识背景
教材对比
教材体系结构与地位作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整数的认识
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除法与平均分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初步认识(核心)
后续的相关内容
本册教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再认识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承上启下,奠定基础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是 “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中重要的一课,是数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堂概念课,主要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体系结构与地位作用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两次《分一分》,意在用具体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分数的意义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体系结构
与地位作用
教材思想
教材编排
相关知识背景
教材对比
教材编排
小学阶段“数的认识”的学习共有7次,本册是第6次。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分数学习的一个难点,整个学习过程贯穿着“认识——比较——计算”的思维主线。本单元共8课时,教材将 “分一分(一)——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认识”做为了本单元的起始课,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探索分数的意义,进而去解决运算问题,分散学习难点,突出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体系结构
与地位作用
教材思想
教材编排
相关知识背景
教材对比
教材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应用意识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 要点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健康生活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 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体系结构
与地位作用
教材思想
教材编排
相关知识背景
教材对比
学生具备整数的平均分和小数的认识等相关基础知识,已掌握折、涂、画等操作的相关基本技能。
相关背景知识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三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活泼好动,对数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喜欢折纸和涂色,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身心状态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根据生活情境想办法表示一张纸的一半。
能力水平
学生能够提出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正确的处理信息,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思想误区及障碍
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且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目标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达到目标
第一课时 分一分(一)(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3.在用分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分数的价值。
第二课时 分一分(二)(多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认识) 第三课时 比大小(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四课时 吃西瓜(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03
02
04
01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知道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抽象概括和数形结合的基本技能。
教学
目标
在数学问题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学会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通过分——涂——折——认——说等活动,利用面积模型在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角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读、写、认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整体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的认识,是小学“分数的认识”中学习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其一是学生概括能力较弱,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重点,其二是学生认知水平局限,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重难点突破1
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一分,从“一半”引出平均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此环节主要采用五环教学法的导、学分散难点。
重难点突破2
动手操作涂——折等活动数形结合,用五环教学法中的导、学、展、议。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分数的意义,引线搭桥,提前做充分的准备,分散学习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重难点突破3
教师结合折—涂—分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母、分子的意义,帮助学生由点到面,降低理解分数的意义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重难点。
教学、学法
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充分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分数的意义,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五环教学法:学、展、议、导、练。以教师的“导”和激励性的评价,引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展示中自主建构分数的知识。
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种学习不是事记忆和模仿,操作实验、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通过分、涂、折、画、认、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直观认识 ,初步形成分数的表象,会读简单的分数。主要学习方式如下:
教法和学法
学
展
议
导
练
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利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课题——《分一分(一)》
技术工具:蒙层,遮挡。
技术工具:希沃授课助手实时上传学生作品。
技术工具:蒙层,遮挡。
三、巩固应用
设计基础练习、变式训练和拓展练习
教学设想——课堂总结
教学设想——布置作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置梯度练习,分层作业
教学设想——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认识
感谢聆听
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 武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