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名师单元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名师单元解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8 09:4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名师单元解读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标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 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2)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3)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0.5学分,9课时;可由教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单设学分,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1)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
(3)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家国情怀。
2.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技巧流程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资料,快速筛选信息。
4.学会从现象中发现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意识;学会根据事实说理,展开分析论证;学会梳理归纳材料,进行综合提炼;了解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要求,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理性思维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点
学习任务 价值导向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单元总体: 家乡文化生活 1.多方面了解家乡文化生活,丰富对家乡文化的感受和认识,进而思考家乡文化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增进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 2.参与家乡生活发展建设,见证时代变迁,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以及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等实践活动,深化对家乡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认识。 2.搜集整理资料,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高对家乡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读学习资源,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认识家乡文化与自我成长的关系。 4.掌握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
学习任务一: 写一篇《家乡风物(人物)志》 深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文化特点及其意义,传承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增进对生活家园的归属感 1.了解有关访谈的知识、方法、技巧、流程等,开展实地考察和人物访谈活动,收集有关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在具体情境中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了解有关“志”的写法与要求,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访谈记录,深入理解家乡风物(人物)的文化内涵,撰写《家乡风物(人物志)》。
学习任务二: 写一份关于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参与家乡建设、服务家乡生活的意识 1.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考察、访谈调查、专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开展家乡文化现状调查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聚焦家乡生活中某种文化现象,针对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材料、提炼问题、梳理分析、综合归纳、总结阐释的能力。 3.了解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与般写法,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提升对家乡文化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4.研读学习资源,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家乡与个人的关系,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任务三: 写一份有关家乡文化发展的建议书 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建设,为丰富或改进家乡文化建言献策,增强适应社会、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1.通过搜集材料、提出问题、分析研究,提高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认识能力。 2.掌握建议书的写法与要求为家乡文化的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写一份切实可行的建议书。
学习任务四: 分享交流,反思评价 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看法,敢于进行提问、交流,学会沟通与协作。 1.在分享交流中提高语文听说能力,养成学习他人观点的良好习惯。 2.能够从参与程度、沟通合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围绕“家乡文化生活”设计学习任务。三项学习任务将文化现象的探讨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相互配合逐步深入;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走进家乡,感受了解家乡文化风物,到置身其中,聚焦特定文化现象,深入认识家乡文化现状,再到积极行动,为家乡文化建言献策,进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以上三项学习任务分别引领后面的三个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四体现了本单元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应贯穿于每个学习活动之中,以保证学习任务完成的有效性。
三、单元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说明
家乡,是我们出生和居住的地方,是我们心灵的依靠和情感的归宿。家乡文化,包含着我们居住的街道、社区和村落的一切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家乡的人物,景致、习俗,都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需要我们去寻访、探究,进而发据它们内在的文化价值。了解认识并积极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建设,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单元人文主题“家乡文化生活”,以认识、参与家乡文化生活”为大情境,通过开展实池考察、访谈调查、搜集资料以及撰写调查报告和建议书等语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生活,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大任务:“家乡文化生活”专题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本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要研读学习资《调查的技术》《访谈法》《节日与文化》三篇文章,掌握考察、访谈、调查、写建议书等相关知识写一篇家乡风物志,或者写一份调查报告与建议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三个学习活动组成;一是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是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词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这三项学习活动可以三选一完成也可以依次整合完成。无论选择哪一种,都要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搜集资料、提出建议等方式,了解并参与到家乡文化的建设之中,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会调查分析、专题探究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所搜集的家乡文化的材料进行梳理分析,综合评价,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反思评价。
本单元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可以调动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进行了解,也可以由老师提供知识资料包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还可以由老师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精要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内容,可以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老师则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帮助。
设计意图
三个学习活动各有侧重:第一个学习活动重点是考察、访谈、记录,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解家乡的风物、人物、历史、文化等;第二个学习活动重点是调查访谈、专题探究、小组合作,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家乡生活、理性思考文化现象的能力;第三个学习活动重点是考察调查、参与建议,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