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 动物的行为(1)
--- 先天性行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掌握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初步
分类;掌握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科学思维:学会对动物行为进行初步分类;理解每种特殊行为
的生存意义;
探究实践: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
奥秘的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新知导入
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新知讲解
1、动物的行为:
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
不仅如此,行为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的行为主要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类。
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一、动物的行为
讨论交流
下列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孔雀开屏
哺育雏鸟
与生俱来的行为
与生俱来的行为
动物的这些行为都是先天性的,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性行为。
老鼠打洞
新知讲解
二、先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 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2、 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新知讲解
4、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
5、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 :
常见的先天性行为包括:摄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等多种。
新知讲解
(1)摄食行为:
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
动物的食性不同,摄取食物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新知讲解
例如,婴儿饥饿时的啼哭、碰到乳头时的吮奶动作都是一出生就有的。这种反射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这是一种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学习)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吸吮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嘴唇中的感受器
大脑以下神经中枢
新知讲解
(2)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 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
(点击图片播放)
(4)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4)节律行为:
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行为。节律行为分为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
到点瞌睡
昼伏夜出
新知讲解
(5)洄游行为和迁徙行为
某些鸟类等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
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为。
新知讲解
(6)社会行为
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 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也称为社群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
例如,一个蜂群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外出“侦察”的工蜂可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有关蜜源的信息告诉同伴。
讨论交流
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
动物的其他常见行为:婴儿啼哭、蛙泳、蛇行、蜘蛛结网、春蚕吐丝、动物贮食、领地占有、……;还有动物的印随行为等。
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会跟随着它们第一眼所见到的移动物体,把其当作它们的母亲,这就是印随行为。
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它移动目标走。
课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看见青梅,分泌唾液
C.听到青梅,分泌唾液
D.看见青梅图,分泌唾液
A
课堂练习
2、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听悲惨故事情节,泪流满面
D
课堂练习
3、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引不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刺激因素
C.饱食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课堂练习
4、处在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B.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象
C.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象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象
A
课堂练习
5、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的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的产生对比目鱼采说( )
A.有利于保护自己
B.属于比目鱼的一种防御行为
C.有利于逃避敌害
D.A、B、C各项所述都对
C
课堂练习
6、一只有角的雄羚羊,靠它的眼睛和发达的嗅觉,识别出一只雌性羚羊进入自己的领地,它立刻跑到雌羚羊的身旁,表示对雌羚羊的“亲热和爱慕”,这是同种雌雄动物的( )
A.支配 B.识别 C.孵卵 D.求偶
D
课堂练习
7、 判断下面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是否正确:
(1)哺乳动物所有的运动都只由运动系统来完成 ( )
(2)动物都是通过声音交流信息的( )
(3)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
(4)能运动的动物都有骨骼和肌肉( )
(5)无脊椎动物没有防御行为( )
(6)动物通过学习行为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8、 有人用鸽子做实验,他将一只饥饿的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并将结果绘制成直方图A和曲线图B(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A图后可知鹰进攻成功的几率和鸽群数量的关系是:
;
课堂练习
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
(2)分析B图后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
;
(3)请你分析鸽子社会行为对鸽群生活的意义。
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
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总结
1、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等方式。
2、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3、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4、常见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会行为以及迁徙、洄游等多种行为。
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行为:
动作:爬行、奔跑、游水、飞行等方式;
受神经、激素调节
二、先天性行为:
繁殖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等。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内容;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后天学习行为”相关内容;
5、有条件的同学查阅读:人和动物还有哪些行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