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2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
代表作: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卒于巴西佩特罗波利斯。
他创作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写作背景
1
9
1
0
年
6
月
1
日
,
斯
科
特
带
领
探
险
队
离
开
英
国
,
前
往
南
极
。
在
斯
科
特
等
人
行
进
的
途
中
,
挪
威
人
阿
蒙
森
率
领
另
外
一
支
探
险
队
也
向
南
极
进
发
。
经
过
一
番
激
烈
的
竞
争
,
阿
蒙
森
队
捷
足
先
登
,
于
1
9
1
1
年
1
2
月
1
4
日
到
达
南
极
。
而
斯
科
特
队
则
于
1
9
1
2
年
1
月
1
8
日
才
到
达
,
比
阿
蒙
森
队
晚
了
近
五
个
星
期
。
最
后
,
阿
蒙
森
队
胜
利
而
归
,
成
功
的
旗
帜
永
远
飘
扬
在
南
极
点
上
。
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写作背景
而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中。
茨威格发挥想象,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写下了这篇文章。
人物简介
阿蒙森,挪威探险家,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后又飞越北极点。1928年,在寻找飞往北极点的飞艇“意大利”号时失踪。
斯科特,英国海军军官及南极探险家。
1912年在到达南极点后的归程中不幸遇难。
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
认识南极
恶劣:酷寒、烈风、干燥。
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
-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
探险困境
困境1:天气突变——寒冷天气14年来提前到来,斯科特一行用的西伯利亚矮种马都被冻死,只有阿蒙森一行用的北极爱斯基摩狗才能在南极圈拉着雪橇前进。
困境2:煤油消失——装在油桶里的煤油流失殆尽。
因为储存仓库是焊锡材料,焊锡在低温下会变成粉末状,煤油流失是焊锡变性所致。
拽
zhuài
1.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读准字音。
癫狂
diān
毛骨悚然
sǒng
无垠
yín
履行
lǚ
怏怏不乐
yàng
凛冽
lǐn liè
贮藏
zhù
忧心忡忡
chōng
吞噬
shì
羸弱
léi
蹒跚
pán shān
告罄
qìng
白雪皑皑
ái
海市蜃楼
shèn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战栗】
战抖。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风餐露宿】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悚然,恐惧的样子。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2.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理解含义。
【猎猎】
拟声词。形容风声及旗帜被风吹动的声音。
【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语无伦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踉踉跄跄】
走路不稳的样子。
【羸弱】
瘦弱。
【蹒珊】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告馨】
指物资用完。
【海市蜃楼】
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理解含义。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关注每段的首句,理清文章脉络。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1912.1.18
1912.2.17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1912.11.12
斯科特探险队发现有人到过此地了
到达极点,伤心并要做证
埃文斯死去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不久奥茨死去
无法离开帐篷
三人等待死神来临;斯科特写信,并坚持写日记直到离世
一支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斯科特等人的尸体被发现
白色雪原
南极点
屠宰场营地
贮藏点
帐篷里
帐篷里
营地
帐篷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关注每段的首句,理清文章脉络。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一句话概括: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浏览时,哪些段落语句打动了你?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朗读这些段落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精神,体会作者情感。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朗读第2段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斯科特诚实、守信,有高尚的品格和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竞争的失败,所以会接受这项为竞争者的业绩做证的任务。
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明岩石样品的公斤数?
——在寸步难行的死亡边缘,16公斤就是极大的负重,如果放弃它,威尔逊博士可以走完这20公里,生的希望在前,死亡的阴影在后。这一数字细节表现出人物的坚毅、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人感到钦佩。
朗读第6段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
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为什么斯科特如此精准地记录下了1点钟这个时间点和“屠宰场营地”这个地点?
——面对第一个死去的队友,斯科特受到的打击太大,越是伤痛越是会记得准确,庄重地记下时间和地点,是对队友最好的纪念。表达了作者的敬佩、惋惜之情。
朗读第7段
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
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奥茨为什么要出去走走?
——奥茨知道如此下去会拖累队友,给队友带来厄运,他决定坦然向死神走去,为了给他人活下去的希望,无私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身为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作为一名军人,他把死亡当成一种使命,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朗读第10段
奥茨突然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为什么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又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队友们为奥茨的这种泰然而又决然的英雄气概所震撼,也表现出他们惜别战友的心痛与无奈;另外,也表达出作者的敬佩、心痛。
朗读第10段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
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为什么是“骄傲地”等待?
——他们勇敢地直面死亡,没有任何哀叹,他们甘愿为了自己喜爱的探险事业牺牲生命,这是他们最大的光荣,最骄傲的事情。表达出作者由衷地赞美、敬佩之情。
朗读第11段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思考:最后一篇日记是写给妻子的,从把“妻子”改成“遗孀”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斯科特预知到死亡并勇敢地面对,最后的遗书不是为了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朗读第13段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探究
斯科特一行人最后一一死去。茨威格为什么充满激情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而没有选择给成功的阿蒙森作传?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主要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课堂小结
《伟大的悲剧》作为传记文学,作者饱含情感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让我们感受到斯科特一行人的诚实守信、甘为人证、挑战自我、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敢于牺牲的精神。文章歌颂了人类的这些高尚品格。
拓展延伸
选出文中印象最深的一位英雄,结合文章为他撰写墓志铭。
要求:表述语言简练(文白兼可)
抓住突出的精神品格
寄托景仰和哀思之情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