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7短文两篇
爱莲说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通过作者对莲的描写,你从莲身上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质?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生长
环境
:
“
出
淤泥
而
不
染
,
濯
清涟
而
不
妖
”
——
生性
高洁
,
不
与
世俗
同流合污
,
也
不
孤高
自
许
。
——
通达
事理
,
行为
方
正
,
不
攀附
权贵
,
美名
远扬
。
体态
香气
:
“
中
通
外
直
,
不蔓不枝
,
香
远
益
清
”
课文分析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课文分析
“晋陶渊明独爱菊”
资料链接
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资料链接
帝
城
春
欲
暮
,
喧
喧
车马
度
。
共
道
牡丹
时
,
相随
买
花
去
。
贵贱
无常
价
,
酬
直
看
花
数
。
灼灼
百
朵
红
,
戋
戋
五
束
有
一
田舍
翁
,
偶
来
买
花
处
。
低头
独
长叹
,
此
叹
无人
喻
。
一
丛
深色
花
,
十
户
中人
赋
!
(
白居易
《
买
花
》
)
素
。
上
张
幄
幕
底
,
旁
织
巴
篱
护
。
水
洒
复
泥封
,
移
来
色
如
。
家家
习
为
俗
,
人人
迷
不
悟
。
故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资料链接
洛阳
之
俗
,
大抵
好
花
。
春时
城
中
无
贵
贱
皆
插花
,
虽
负担
者
亦然
。
花
开
时
,
士
庶
竞
为
游
邀
,
往往
于
古寺
废
宅
有
池
台
处
为
市井
,
张
幄
帟
,
笙歌
之
声
相
闻
。
最
盛
于
月
陂
堤
、
张
家园
、
棠棣坊
、
长寿
寺
、
东
街
与
与
,
至
花
落
乃
罢
。
(
欧阳修
《
洛阳
牡丹
记
》
)
郭
令
宅
儒家思想中“君子”人格
资料链接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族人效仿学习的样板。
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4.作者借对莲的赞美、对菊花的惋惜、对牡丹的嘲讽,表达怎样的情感?
课文分析
既
不像
陶渊明
那样
以
“莲”
自
喻
,
通过
对
莲
可贵
的
品格
的
赞
,
表明
作者
的
人生
态度
:
美
消极
避世
,
又
不像
世人
那样
追逐
功名
富贵
,
而
在
污浊
的
世间
独立
不
移
,
永远
保持
清白
的
是
操
和
正直
的
品德
。
守
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课文分析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课文分析
这
是
一
个
反
问句
。
一方面
照应
上文
“
予
独
爱
莲
”
,
另一方面
也
透露
出
作者
对
人生
世事
的
感叹
——
慨叹
当时
与
作者
志同道合
的
人
少
,
能
做到
品行
高洁
的
人
少
。
课堂小结
《
《爱莲说》
描写
莲花
的
可爱
,
意
在
托物言志
、
借
花
喻
人
。
趋炎附势
的
恶浊
世风
。
作者
通过
对
菊
、
牡丹
、
莲
三
种花
的
德
性
品格
的
描
树立
了
莲花
的
美好
,
以
牡丹
作
反衬
,
用
菊花
作
正
衬
,
写
形象
,
歌颂
了
坚贞
的
气节
,
表达
了
作者
淡泊
名利
、
洁
身
委婉
地
批判
了
社会上
追求
功名利禄
、
的
人生
态度
,
自
好
拓展延伸
1
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同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知识积累。
2
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描写你所喜爱的一种植物,并要写出喜爱的原因。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