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8 11: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落花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0至15自然段,体会父亲话中的深意。
2、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以及抓住关键词等方式,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到花生的品质。领悟父亲是想通过议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悟父亲是想通过议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藏而不露、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到花生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板书课题“落花生”
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回顾旧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起看到了作者一家“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也看到了他们聚在一起“尝花生“的场面,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议“起了花生,我们也知道了花生有很多的好处。
4、激趣设疑,引出下文
可是,父亲似乎不只是想告诉我们花生有哪些好处,父亲的话似乎另有深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父亲到底想通过“议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初读课文10-1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父亲认为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试着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点名回答,检查学生是否有认真读课文。)
预设:他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和花生那样,将自己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发现问题,发现“对比”,引出品质
(1)提问:老师有一个疑问,父亲明明是在说花生,为什么还要提到桃子、石榴和苹果呢?谁能来提老师解惑?
预设:父亲是将和花生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水果来进行对比。
(2)教师总结:是啊,父亲是想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进一步体现出花生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却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3)再问:花生的内涵是怎么样?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或成语将花生的内涵概括出来。
预设: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教师板书)
(4)总结:是呀,花生虽然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它却在背后付出了许多,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正是因为花生拥有这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才得到了父亲的高度认可。
3、读出“对比”,在朗读中感受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读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指名读)
(2)评价:你读的很流利,但我觉得你能读的更好,可以试着讲花生和其他水果的对比读出来,请你再读一遍。
(3)学生再读。
(4)鼓励全班同学读:她/他读得这样好,你们能读得比他/她更好吗?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4、引出父亲的话
(1)问:读到这里,请你们想一想,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并没有。)那父亲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预设:父亲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2)再问: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父亲是在讲做人的道理的呢?试着将这句话读出来。
(3)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5、品读父亲的话
(1)问:父亲的话说出了对孩子的期望,你们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提示:试着找关键词)
预设:我是通过“不好看”和“很有用”这两个关键词来理解的。这两个关键词突出了花生不计名利的优秀品质,同时让我明白了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很有用的人。
教师总结:是啊,这就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
(2)请一名学生读,并提示:读出父亲的期望。
评价:读得真到位,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就站在我的面前正在对我说话。
(3)鼓励全班读:相信其他同学也能读的更好,接下来请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也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评价:读得真有感情,读出了父亲的语重心长。
6、引出“我”的话
(1)问:看来大家都读懂了父亲的话,那么少年许地山他读懂了吗?(也读懂了。)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
评价:同学们真有眼光,就是这一句!
7、品读“我”的话
(1)提出疑问:从少年许地山的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词语——体面。“体面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体面”。
预设1:穿着整洁是体面。
预设2:“体面”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
(2)追问:许地山认为人能不能讲体面?(能。)
(3)又问:他认为讲体面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呀?
预设:不能只讲体面。(给予肯定:是的,我们不能做一个只讲自己的外在形象,只顾自己的安逸的人。)
(4)再问:那么许地山认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做一个有用的人。
(5)提出疑问: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预设1:乐于助人的人是有用的人。
预设2: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是有用的人。
评价:大家说的都对,都有道理。
(6)拓展延伸:不止这些,那这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有用的人。
(7)追问:在我们的身边,哪些人可以被称之为“有用的人”?
预设1:那些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们,他们默默奉献,他们是“有用的人”。
预设2: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洁工人们,他们辛勤工作,他们是“有用的人”。
总结:在各行各业都有许多有用的人在默默奉献,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用的人,我们这个国家需要默默奉献的精神。
(8)读一读:带着自己的感悟来读一读这段话。
评价:从你你们的朗朗读书声中,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对自己的期望。
三、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拓展:作者许地山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当他开始创作的时候,就以“落花生”为笔名,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前后,他因四处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许地山先生不仅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更深深地落实在了行动中。
2、再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学习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四、课后小结
1、你们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预设1:我们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的人,不要空有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没有实用。
预设2: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2、总结:我们要像花生一样,拥有朴实无华,默放线,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
3、根据自己的感悟,再读文章10-15自然段。
五、作业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并尝试用一段话将他们写下来。
【板书设计】
2. 落花生
对比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教学反思】
学生“读”的练习不够,应该更注重和加强学生“读”的训练。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重在激起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