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冀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冀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27 17:0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少)冀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我的家乡在河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自然美,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3、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复习已会唱歌曲,增强表现能力。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好歌曲,学会用情演唱。
教学难点:
关注学生是否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燕山的图片和一些具有河北风情特色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
(生回答)
师:没错,这里就是河北,河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人杰地灵,出过很多名人,所以那里的人们也以此为豪。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我的家乡在河北》。
三、教授新课
(老师初次播放音乐《我的家乡在河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歌词。
(老师播放歌词。)
师:同学们,从歌词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河北人民对于河北深深的自豪与热爱,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音乐。
(老师逐句教唱歌曲。)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演唱一遍歌曲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的家乡在河北》,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歌曲里所蕴含的对家乡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我爱承德,我爱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承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自然美,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3、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复习已会唱歌曲,增强表现能力。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好歌曲,学会用情演唱。
教学难点:关注学生是否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避暑山庄和长城等具有承德特色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
(生回答)
师:没错,这里就是承德,承德隶属河北省,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歌曲《我的家乡在河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歌曲。
(老师带领同学们复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在河北》。)
师:河北很好,可是承德作为河北下辖的一个市,也是十分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我爱承德,我爱家》。
三、教授新课
(老师初次播放音乐《我的家乡在河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歌词。
(老师播放歌词。)
师:同学们,歌词提到了很多很有名的地方,比如承德避暑山庄,这可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同学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歌曲。(老师逐句教唱歌曲。)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演唱一遍歌曲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爱承德,我爱家》,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歌曲里所蕴含的对家乡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色美,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2、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3、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复习已会唱歌曲,增强表现能力。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好歌曲,学会用情演唱。
教学难点:
关注学生是否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
教学过程: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活动与练习:
这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什么?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之情。
《我爱我的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通过快乐的创编活动,加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在乐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
教前准备: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2、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伴奏音乐。)
播放课件:祖国的名胜古迹及美丽风光。
(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说一说
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游 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
师: 看!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在我国西藏境内。
师: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
生:中国的万里长城!
师:这是什么
生:故宫。
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师:同学们,我国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城墙、最古老的宫殿外,还有宽阔的海洋,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同学们请看。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壮观的景象后,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爱我们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
2、听一听
(1)出示课题《我爱我的家乡》,听教师范唱。
(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
师:刚才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啊?
生:珠穆朗玛峰……
(2)复听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师:我们中国真是个好地方啊,当你看到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世界之最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兴奋、自豪、骄傲……
(3)再听歌曲,体会速度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打一打拍子,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
3、唱一唱
(1)学生跟老师一起轻轻地哼唱旋律!
(2)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学生尝试演唱一些乐句,老师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跟琴完整演唱
教师要求:第一第二句连起来时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第三句注意“那里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时值。演唱时注意有休止符号的句子,要有“声断气不断”的感觉。
(4)巩固练唱
A、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师:这么美丽的国家,我们都很热爱她!故宫、长城...........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是多么的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来唱一唱我们家乡!
B、分小组接龙唱。
C、请个别同学领唱前四句,后2句同学们齐唱。
D、学生有感情演唱《我爱我的家乡》。
小结:
同学们,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家乡都是无比美丽的,大家一定要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1、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2、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3、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难点:
1、体验到歌曲的美感并努力唱出美感。
2、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电子琴,PPT,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
(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诗人?
(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
2、词曲作者简介:
海涅:德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a、X | X X XXX | X.X X | X X XXX | X. 0 0 ||b、XXX XXX | X.X X | XXXX X X | X.0 X ||c、X | X X XXX X| X.X 0 X |X X XXX X| X. X. ||
要求:手划拍读节奏
2、讲解重难点知识
6/8拍子的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重点: X四分音符 X 八分音符 0四分休止符 0八分休止符难点: X.=X+X(符点四分音符)变化音音准 #1
3、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
4、学唱歌词
(1)听录音范唱提问: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2)用正确的方法和状态模唱歌曲旋律,母音为“LU”。
(3)纠正不足再次模唱。
(4)加入歌词小声哼唱。
(5)解决难点,教唱重点乐句。
(6)集体连贯地演唱。
(7)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随录音再次演唱歌曲。
小结: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让我们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你们最高理想的彼岸,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成功的!
《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绪。能用笛子对歌曲中两个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奏。
2、学会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来分别演唱歌曲中的两个声部。
3、体验并表现歌曲中少年儿童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歌声与微笑》
2、大跳音程、变化音的音准把握
教具准备:
影像资料、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歌声与微笑》的伴奏音乐,学生进教室。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歌?
答: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时,是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银河少年合唱团表演了这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这个节目。
1、欣赏1989年春晚视频,感受歌曲带给我们的情绪感受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唱了起来。感觉心情怎么样?
师:同学这首歌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
师小结:是啊,这首歌带给我们轻松活泼,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我们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
2、发声练习
用“啦”模唱歌曲的最后一句;你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我么?唱得有跳跃感一点。
学唱曲谱并唱准#5。
二、歌曲与作曲家简介
这么好听的一首歌,它的作者又是谁呢?我们来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简单介绍词曲作家、介绍歌曲
三、参与体验,学习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这首经典的老歌!
1、歌词教学
师: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按着节奏,有感情地来朗读歌词。
纠正附点节奏
2、歌曲教学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想不想来唱一唱呢?
(1)学唱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自己先试一下吧。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带上我们真诚的心,还有甜美迷人的微笑来唱一唱吧!
师:你们的歌声有一点点打动我的心。如果你们能多一分亲切,多一分流畅,再多一分真诚与微笑。我想肯定更能打动我。
(2)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提示:唱准#5
3、歌曲处理
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和微笑来传达我们真诚的爱。
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教学童话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 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完整听赏,并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3、 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 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故事要简洁)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6、放音乐《彼得与狼》,学生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 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 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当然这些画并不像美术课那样追求画面的高质量,而追求画面上所反映出的内容。)
三、 小结。
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太阳——熟透的苹果》
教学目标:
1、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掌握力度记号的作用。
2、掌握变音记号的作用。
3、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PPT,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太阳像什么?(像苹果)
师:太阳就像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太阳——熟透的苹果》。
二、教授新课:
1、师:《太阳——熟透的苹果》选自童声合唱套曲《天上果园》。在这个组曲中,作者提示了童心(想象天空是个大果园),表现了童趣(到天上果园去游玩),引出了童思(要想摘甜美的果子,必须学好本领--架起知识的天梯)。
2、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歌词。
(老师播放歌词。)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歌词中充满了童趣,他把太阳比作红红的苹果。
3、老师播放歌曲《太阳——熟透的苹果》。
师:同学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了吗?
师:歌曲速度稍快,十分热烈。
1、老师教唱歌曲。
2、同学们合唱歌曲。
小结:
同学们,童心是为难得的东西,我们要保持童心,可同时,我们也要学号知识,架起知识的天梯。
《司马光砸缸》
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整首歌曲的情感,充满感情的演唱。
教学准备:
图文故事视频、课件、歌曲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初步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议一议:
1、让学生运用语言复述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小组议论:我们要学习司马光的什么精神?
得出:应学习司马光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
三、听歌曲《司马光砸缸》:
1、找出歌曲中最紧张的一句歌词。
2、说出歌曲中高潮处的主要情绪。
四、运用打击乐器感受音乐形象:
1、认识四种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响板、蛙筒。
2、介绍双响筒、铃鼓、钹、小鼓四种打击乐器。
3、感受声音,寻找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讨论:乐曲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音效?
引导学生按歌曲中不同角色的音乐特征,寻找不同音效效果的打击乐器,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五、教师逐句教唱歌曲,以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歌曲。
六、完整欣赏歌曲后,学生集体演唱一遍歌曲。
七、小结:
老师总结《司马光砸缸》这首歌曲中反映出来的值得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向司马光学习。
小小音乐剧《司马光砸缸》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司马光砸缸》的同时,将故事改编成音乐剧的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能够有感情的演绎音乐剧。
教学重难点:
把握整首歌曲的情感,充满感情地演绎音乐剧。
教学准备:
图文故事视频、课件、歌曲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歌曲《司马光砸缸》,同学们还记得怎么唱的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司马光砸缸》。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在这首歌的基础上加上表演,你们喜欢表演吗?
生:……
二、议一议:
1、学生在听赏歌曲的同时,讨论音乐剧的情节设置。
2、小组议论: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的将音乐剧完美的呈现出来。
三、说一说:
1、学生毛遂自荐,说明自己设想的音乐剧的情节发展。
2、师生共同评价。
3、如果学生都不主动发言的话,教师可挑选几个人发言,以便于后面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演一演:
1、教师挑选设想比较好的情节,让学生练习表演。
2、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在一旁指导,并提醒要注意合适的节奏。
3、学生分组表演音乐剧,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将歌曲改编成音乐剧,同学们真不错,课后可以选一些其他的歌曲,也这样改编成音乐剧。
《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
教学目标:
1、能用明快、圆润的声音深情的演唱歌曲《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
2、引导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
2、把握歌曲情绪。
教具准备:
电子琴、节奏卡、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
生:见过。
师:秋天到了,风一吹,蒲公英随风而去。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
二、教授新课
1、欣赏歌词。
师:请大家一起朗诵一下歌词。
(学生朗诵歌词。)
师:蒲公英随风而去,去干嘛了呢?
生:去安家,去播种,去创造。
2、欣赏音乐。
(老师初次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是清新的。
3、教唱音乐。(老师逐句教唱歌曲。)
4、合唱音乐。
(同学们合唱歌曲。)
小结:
师:同学们,蒲公英长大了就要去播种去安家,你们迟早也会长大,也要离开爸爸妈妈,那时候,你们也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在我和你之间》
教学目标:
1、能用明快、圆润的声音深情的演唱歌曲《在我和你之间》,感受歌曲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真挚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学唱,在视唱“友谊节奏”的过程中生生互助,突破难点,体会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唱出切分音及十六分音符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体会友谊的珍贵
教具准备:
电子琴、节奏卡、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导掌握:
1、教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谈谈什么是友谊,创设友谊情境,将学生带入友谊的氛围。
生:友谊就是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互相帮助。
2、友谊的节奏
X XX XX I XX XX I XX XX I X - I X XX I X XX XX I XX XX I X - II
三、新歌部分:
1、录音范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生:这首个表达了人们对友谊的赞美和渴望
2、引导学生打开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复听歌曲,指导学生从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力度方面去感受歌曲。
师:歌曲的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生:第一部分声音圆润连贯,中速稍慢。第二部分声音明亮有弹性,欢快跳跃。
4、录音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5、随琴跟唱歌曲,个别地方进行纠正。
6、采用齐唱、男女对唱等方式熟悉歌曲。
四、情感处理:
1、师生探讨怎样才能把歌曲演唱的更动听、更能表达歌曲的情感。
2、分组接龙、领唱、齐唱、师生接龙。
3、采用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小结:
师:老师忠心的希望你们珍惜时光,在学校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好好学习,开心的度过每一天!
《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有地方韵味地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2、能积极参与演唱、听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体会到“众人合伙力量强”的内涵,增强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1、歌曲中附点与切分节奏及几个旋律大跳部位的准确演唱。
2、歌曲两声部多种形式的声部合作及声音的和谐。
教学重点:
1、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众人合伙力量强”的主题思想。
2、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课前五分钟练习,为唱歌做好准备。
2、 拍手游戏,模仿教师的节奏,分组依次加入,并请同学用一句俗语表达出游戏里所蕴含的道理。
二、欣赏歌曲,感受特点:
1、第一次聆听,初步感受歌曲
师:播放歌曲提出问题 :歌曲的情绪和演唱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 聆听歌曲,初步感受。
2、再次聆听,了解歌词方言特点
师:请你找出能表现出湖南地方特色的歌词。并找一找歌曲中出现最多的音是那些?
生: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湖南歌曲的地方特色。
3、听赏。何纪光演唱版《一根竹竿容易弯》
师:有一首歌正唱出了这个道理。请听《一根竹竿容易弯》。边听边想:这是哪里的民歌,你是从哪一点听出来的?
生:……
师总结:这是一首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先生演唱的湖南民歌,它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歌曲内容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需要团结合作。
学生了解并认识歌唱家何继光。
师:找出你喜欢的乐句跟随演唱,看看谁能唱出地方特色。
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自己喜欢的乐句。
三、新课学习
1、听赏与学唱歌曲主旋律
循环播放童声版单声部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播放《一根竹竿容易弯》伴奏音乐。
(师:)学生视唱曲谱(师用键盘伴奏)。
(唱之前出示1 2 3 4 5 6 7七个音符)。
师:(唱完后答)最多的是6 1 3 ,没有4 7两个音。
师总结:这首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由6、1、2、3、5五个音组成,骨干音为6、1、3。
(3)唱单声部歌词。
师:听,拉拉队在用歌声欢迎我们呢。快用歌声告诉他们,我们马上就到了。
(A)跟唱歌词。
播放童声版单声部歌曲《一跟竹竿容易弯》。
(B)试唱歌词(师及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师:快到了,大家把我们的龙虎精神展示出来,一起唱歌来答谢热情的拉拉队吧。
(C)齐唱单声部歌词。
播放《一跟竹竿容易弯》伴奏音乐。
2、学唱第一二乐句的第二声部并练唱这部分合唱
我们来加油!
2/4 ||:x o x o | x o x o | x o o x | x o :||
(1)学习一二乐句第二声部。
(2)练习第一二乐句合唱。
师:合唱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自评)。
师:龙舟赛上鼓点起什么作用?(鼓劲,统一划船节奏。)
我们的加油声也就是起到鼓点的作用。
(3)练习卡农部分及学唱尾声
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段。
师:谁来说说,看了这个片段后有什么感想?
生:……
3、师:看,这段音乐河波光粼粼,非常美,我们来唱一唱。
(1)齐唱过渡句及第三乐句(键盘伴奏)。
(2)慢速练习轮唱部分。
师:真是你追我赶,胜负难分啊。那只好来一次加时赛了,这次就换一队先出发。
(3)换声部练唱。
4)学唱尾声。
(A)慢速视唱曲谱(师键盘伴奏),换声部练习。
(B)加入力度处理mp<f。
师:(师指一生领唱一二句)用你优美的歌声缓解一下大家赛前紧张的心情。(对大家)我们把船划回起点去。
4、完整试唱整首歌曲(师指挥)
小结:
师:希望大家加强合作意识,学习各种有效的合作方法,成为优秀的人才。
《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从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反复记号的用法。
2、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3、体会歌曲的情绪,提高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唱歌。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反复记号和乐器合奏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琴、录音机、竖笛、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听音乐,大胆想象,认为音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提问:两首乐曲的情绪是否相同?你喜欢哪一种?
(师)同学们,老师也是喜欢欢快活泼的乐曲,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我们热爱美、追求美,我们的世界中处处充满了真善美。(观看课件)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美;和平的友谊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美;团结的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真善美的小世界。
(以上激情导入,不仅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从各个角度初步感知了真善美,为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奠定的基础。)
二、学唱新歌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思考:欣赏歌曲的同时,想一想歌曲演唱的顺序是怎样的?
3、分析结构,讲解反复记号D.C.。
(让学生观看反复记号D.C.动画的前进方式,明白反复记号D.C.的用法和作用,为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4、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与学生同唱的同时,手势提示弱起小节。
5、学唱歌词
着重解决“我们来唱歌,我们歌唱”这一句。
6、检验歌曲的掌握情况,随伴奏带演唱。
教师注意听学生是否有唱错的地方,并指出,通过听教师的演唱来改正错误。
7、激发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以上设计使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完整的去感受歌曲、学唱歌曲,从学唱的过程中感受真善美。)
三、乐器训练
1、打击乐器的练习。
学生在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编配伴奏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编意识和合作能力。
2、竖笛练习。
运用竖笛解决二声部,使学生在吹竖笛的同时,熟悉自己的旋律,体会和声的效果。
3、乐器合奏(打击乐器+竖笛)。
少部分同学运用打击乐器自始至终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到分声部处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
(此设计是让学生运用乐器表现歌曲,体会乐器表现歌曲的美妙,增加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四、小结
我们用歌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了真善美的小世界;学习了反复记号D.C.由于反复记号D.C.的出现,使歌曲变成A+B+A的形式,我们用歌声和乐器来表现D.C.。第一遍,用美妙的歌声表现真善美的小世界;第二遍,按刚才的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遍演唱歌曲。
(用歌声和乐器完整表现歌曲,既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又使课堂教学结束在音乐的氛围之中。)
《口琴与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通过对口琴和打击乐器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音乐的了解。
教学工具 口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你们有了解过口琴和打击乐器吗? 生答。
二、介绍口琴和打击乐器。
1、口琴介绍
口琴,自由簧气鸣乐器。为小型的吹奏乐器。琴身呈长方形,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见的为24孔双簧口琴,用自然音阶演奏。此外还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弦口琴、变调口琴等。一般琴长约16~20厘米,上下有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音。所有口琴都靠将空气呼入或吸出琴孔振动簧片从而发音,并来回移动,吹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音。布鲁斯口琴每孔装有一对簧片,演奏者呼气时发一音,吸气时发另一音;而复音口琴因为相邻的上下两格音高相同,而相邻的左右两孔一孔为吹音,一孔为吸音,所以演奏时将口含放在约4个方格的地方。复音口琴旧式吹奏方法与布鲁斯相同,而新式吹奏方法则为口含7孔(即14格),舌头盖住左边6孔,有节奏的放开作伴奏。伴奏吹奏方法详见教程。每对簧片一般调成相邻的音高,如呼气产生E音,吸气会产生F音。上面描述的口琴19世纪在德国发明,它是以从亚洲带入欧洲的某些口风琴为基础改进的。
2、打击乐介绍
乐器分类名称之一。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戏曲中称为武场。京剧打击乐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乐器为主。
三、进入课程学习
1、练习一
用复音吹奏法吹奏《丰收锣鼓》片段,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2、练习二
用复音吹奏法吹奏《美丽的村庄》片段,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3、分小组演奏。
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学习了口琴演奏和打击乐器演奏,希望大家都能热爱音乐并能继承发展下去,下课。
《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2、能够在听乐曲的同时展开联想,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3、结合欣赏曲,了解曲作家贺绿汀的生平,并能能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以及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 最后一段,再现第一段的主题,只是在第一段的曲调上稍加装饰,使乐曲更加流畅、紧凑、欢快。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呢,我们先听一段比较熟悉的音乐,听完之后要回答问题哦!”
播放上节课学唱的歌曲《牧童》。
师:听完这首歌曲,大家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生:《牧童》。
师:对,不错。这是我们学过的歌曲《牧童》,让我们大家一起跟着伴奏再来唱一遍。
师:那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也是以“牧童”为题材的,它是一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乐曲《牧童短笛》。
(1)整体欣赏一遍。
师:请大家仔细的聆听乐曲《牧童短笛》,听完以后回答我两个问题——
1)整个乐曲能分成几乐段? 2)各个乐段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分成三个乐段,速度,慢——快——慢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2)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个乐段的情绪,并尝试记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1)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师:这个乐段的旋律是怎样的,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旋律优美、流畅。让人联想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2)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师:这个乐段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情绪上有怎样的变化?
生:相比第一乐段,速度变快,情绪由恬静、抒情的变为活泼、欢快的。好像是在描绘天真的牧童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的场景。
3)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师:这个乐段与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稍有装饰。
师:对,第三段是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稍加了装饰,这是民歌中常用的“加花”,它能够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
2、再整体聆听全曲,完成书上的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整体听一遍,看着书上23页,将你所听的结果标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3、欣赏不同版本的《牧童短笛》:长笛版。
师:听了两种不同版本的《牧童短笛》,同学们分别有什么感受呢?
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课后作业。
师:今天听的这首曲子,同学们知道是谁的作品吗?
生:贺绿汀。
师:对,不错。那请同学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专题搜集材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1)贺绿汀的故事。
2)贺绿汀与《牧童短笛》的故事。
3)贺绿汀的其他作品。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又欣赏了另一种风格的以“牧童”为题材的音乐作品,相信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课上都表现的非常好,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听一些音乐作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牛背上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完整熟练的演唱歌曲。
2、把握歌曲情绪,能够富含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歌曲情绪。
2、能够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PPT、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呢,我们先听一段比较熟悉的音乐,听完之后要回答问题哦!”
播放上节课学唱的歌曲《牧童短笛》。
师:听完这首歌曲,大家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生:《牧童短笛》。
师:那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也是以“牧童”为题材的——《牛背上的孩子》。
二、讲授新课
1、(老师展示歌词。)
师:同学们从歌词中看出了什么?
生讨论。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小主人翁,牛背上的孩子十分的热爱学习,同时,他的生活也是十分惬意的。
2、老师初次播放音乐。
3、师:同学们感觉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悠闲的,愉悦的。
4、同学跟琴学唱歌曲。
5、同学跟伴奏合唱歌曲。
小结:
同学们,牛背上的孩子十分热爱学习,你们也要向他一样热爱学习啊。
《我的小绵羊》
教学目标:
1、聆听两种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动物形象。
2、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小绵羊》,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的有力。
2、选择动物进行编创歌词。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绵羊头饰森林图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我的小绵羊》的伴奏音乐中迎接学生进入课堂。(1、随音乐进教室,并按三个半圆就坐。)
2、教师面带笑容,唱师生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
师: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声音吗?
师:老师也来模仿一下,听一听老师模仿的声音有没有变化?
师:你还喜欢什么小动物?(生说:小猫)一起模仿一下小小猫的叫声——生模仿
师:它的叫声和小猫的比起来他是怎样的?——连贯
师:小羊长得什么样子?头上还长了什么?犄角——拿出手来模仿一下,一起模仿一下它的叫声,——生一起模仿
师:让我们随着一段音乐来模仿一下小绵羊?——随伴奏来一遍
师:看来孩子们都很喜欢小绵羊,老师也想模仿一下小羊,听一听小羊的脚步声是怎样的?X X X-可以用手拍出来。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刚才这段音乐,看看在这段音乐里你能不能找到这个节奏,——二次三、感受音乐伴奏三、聆听歌曲
1、导入新歌:动物王国真热闹,可是有一个动物家族没来欢迎,猜一猜是谁?
谜面:
身披一件大皮袄,
山坡上面吃青草,
为了别人穿得暖,
甘心脱下自己毛。
1、老师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羊,都想唱起来了?想不想听——听听老师都唱了什么?
师范唱
2、谁听出来了?唱了什么?
师:你们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绵羊呢?(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回答:调皮、可爱、美丽)
四、歌曲教学
1、歌曲教学一部分
师:同学们看歌谱,听老师来演唱一遍歌曲,听的时候注意她的演唱顺序,
(听教师范唱。)
(1)学生看大歌谱轻声跟范唱学习。
(2)学生找出不会唱的乐句。
(3)用慢速连接起来唱一唱。
2、学生随伴奏带演唱。
小结:
1、师:要是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回答:难过、没劲、伤心……)
2、师总结: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手拉手保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只有这样,地球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3、师生一起在《森林狂想曲》中结束本课教学。
《牧马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哈萨克族民歌,了解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2、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够用自然圆润、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
3、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表现歌曲。
2、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欣赏一段歌舞,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舞蹈?
(课件:哈萨克舞蹈《心爱的冬不拉》)
生:讨论,回答。(哈萨克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哈萨克族去了解那 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吧!
(课件:简介哈萨克族风土人情)
师: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 基础的哈萨克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
二、学习新课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讨论,回答。(欢快地、活泼地)
2、教师范唱曲谱,学生跟琴哼唱。师弹琴,学生视谱用“啦”进行旋律模唱。
3、学生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的情绪)
4、共同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唱这首歌时,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师: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了歌曲的表现内容,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哈萨克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5、欣赏《牧马之歌》合唱版,再次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歌曲处理与创作
1、导入:
同学们都能唱好歌曲了,让我们根据歌曲旋律来 设计动作,进一步地感受哈萨克民歌的韵味和魅力。
2、节奏练习
2/4
x x x x〡x x 〡 x x x 〡x – ‖
3、鼓励学生自由设计动作,边唱边律动。
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发展了丰富多采的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知道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风格特点。
2.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打击乐器等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3.了解、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能随乐模仿演奏参与。
教学重难点: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2、能随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
三角铁、响板、铃鼓、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听赏导入:
1.播放乐曲《闲聊波尔卡》片段, 随乐参与体态律动。
2.播放乐曲《铁匠波尔卡》片段,随乐参与画图谱。
师:从这些乐曲的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总结:波尔卡的基本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的、有趣地、诙谐幽默地。)
二、介绍“波尔卡”。
师:你们知道音乐名《波尔卡》中,“波尔卡”是什么吗?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师:波尔卡最初是欧洲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轻快活泼的男女对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会以圆圈的队形进行表演。而这种舞蹈的音乐也被称为称为“波尔卡”。后来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喜欢这种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用“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三、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师:听过这么多好听的波尔卡音乐片段之后,我们该怎样记住一首好听的波尔卡音乐呢?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聆听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波尔卡》乐曲,学习完之后,也许你会掌握好听赏音乐的好方法。
1.初听全曲。
带问题聆听:你能记住音乐中的某一个片段吗?
2.听第一主题旋律。
①随乐律动。
②随乐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律动。
③师生随乐参与律动接龙。
3.复听全曲。
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4.听第2、3主题旋律。
①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②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自己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③ 随琴哼唱第三主题旋律。
5.复听主题1旋律。
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
6.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黑板上指挥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7.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三角铁、铃鼓、响板)
师:小乐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老师播放音乐,请你尝试即兴随乐敲一敲。
①、随音乐即兴演奏:生评价:你觉得刚才我们演奏的效果怎样?师评价:我们应当和谐的参与演奏,要仔细聆听音乐,要随音乐进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点。
②、组建小乐队:活动: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学生随指挥的手势参与演奏。
四、介绍乐曲名。
1.师:如果要你给这首好听的音乐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
2.师揭示曲名,介绍演奏乐器。
《单簧管波尔卡》,因为这首音乐非常欢快好听,人们又取名为《欢乐波尔卡》。单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组的一种乐器。
3.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活动:播放音乐主题1旋律,学生随乐参与演奏姿势的模仿。
五、拓展与延伸:
师生随乐曲参与集体舞表现全曲。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欢快好听的音乐波尔卡,这都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尽情的享受音乐的美妙吧!
《鳟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学生能够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资料,以达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歌曲的特点。
3、情感目标:学生在了解《鳟鱼》后,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喜爱并有兴趣继续下节课的歌唱学习。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演唱《鳟鱼》。
2、通过学习歌曲,分析音乐的调式,掌握歌曲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观察鳟鱼图片,由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鳟鱼,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种。)
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有同学可能会说:“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作,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鳟鱼》。
三、新课教学
1、认识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2、欣赏歌曲(首听)。
教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1: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
学生2: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3、深入歌曲的内容,再次欣赏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
学生1:音乐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次分明明亮,第二次声音较前者有所变化,声音边得低沉了。
学生2:音乐分为三段,第一段描写了鱼儿的自由、快乐;第二段描写了渔夫的阴险;第三段描写了渔夫把小鱼钓上钩。
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对。《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做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
教师:音乐听完了,请问大家对哪一乐句印象最深,能给大家哼唱出来吗?(学生哼唱)
教师:这正是音乐的主题,它的旋律明快、流畅,形象地描绘了鳟鱼在潺潺流水中遨游的情景。
反复与学生一起哼唱音乐主题并分析第一部分及两段歌词:轻松自由的音乐主题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水里快乐的嬉戏。伴奏音型活泼轻快,节奏平稳,中速,力速平和。
教师:现在我们来听音乐的第二部分,请大家注意乐曲与第一部分的区别。
在经过一个短短的低沉急促的间奏后,进入到音乐的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由于情绪变得暗淡、压抑,因此调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大调式转入小调式,旋律和伴奏音型紧张起来,钢琴奏出的细碎的不稳定的音符,表现了不平静的水面和作者忧心忡忡的心情。
四、学生表演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
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小结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回顾。
2、对本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我的太阳》
课题
欣赏《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体验不同人声演唱的特点及演唱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随音乐跟唱歌曲,体验歌曲演唱情感和男高音特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引导发、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说什么声音最美?
生:(人的声音最美。)
师:人声可以分类吗?
生:(可以的。)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太阳》。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学习。)
1.人声的分类
人声可分为哪些?如果细分它还可以分为?
生:(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如果细分又可以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
2.不同人声有什么特点?
生:(高音比较高亢、明亮、悠扬;中音比较宽厚、结实;低音则比较低沉、浑厚。)
3.在男高音和女高音中还能够分出什么类型的高音?
生:(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
4.男女童声有什么特点?
生:(音色近似、声音明亮、清脆、甜美。)
5.欣赏《我的太阳》
(1)了解歌唱家帕瓦罗蒂。(学生看书后,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师:帕瓦罗蒂是哪国歌唱家?他有什么样的美称?
生:(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他有“高音C之王”的美称。)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太阳》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太阳》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生:(这首歌曲旋律爽朗、豪放,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赞美之情。)
2.这首歌曲是男高音演唱的,请问男高音演唱的特点是什么?
生:(高亢、明亮,声音有穿透力。)
3.你能够跟随音乐唱一唱吗?(教师可以播放中文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好唱一些。)
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轻声跟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作品,我们知道了男高音的特点,知道了人声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声音也变得更动听。
《蓝色的雅特朗》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平稳的气息,轻柔的音色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2、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3、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德育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激起学生对家乡亲人和家乡美景更深的爱恋。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2、能唱好倚音及切分音及附点八分音符,并能积极参与二声部的合唱,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教学准备:
钢琴、电脑、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我们的口号是:(师)感受音乐,(生)体验快乐!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课件出示:歌曲《天马的故乡》)
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中的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我们的故乡甘肃武威。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一首《天马的故乡》让每一位武威人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无不感到亲切、骄傲和自豪。家乡是每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最使人留恋的地方,不管是身处他乡的游子还是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总会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有着最美好的记忆,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到遥远的欧洲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去感受一下那里的异域风光,和当地人对家乡雅特朗的爱恋和赞美。
(课件出示:课题《蓝色的雅特朗》)
2、音乐知识:八六拍子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八六拍的发声练习。
(课件出示:《家乡美》)
师:刚才同学们用甜美的声音练唱了《家乡美》这首短小的练习曲,下面我们来聆听《蓝色的雅特朗》,请你判断这两首歌曲的节拍是否一样?
(师揭示八六拍子及其强弱规律。)
3、听赏范唱,感悟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用心去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是怎么样?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课件出示:播放歌曲)
生:旋律起伏婉转、从容流畅、富有歌唱性、充满思念之情等等。
师:好,大家说的都很对啊。那这首歌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啊?
生:演唱形式是童声合唱。第一段是用的童声齐唱,第二段是用的童声合唱。优美抒情。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中写到了那些景色?
生:雅德朗的波浪、美丽的马力扬、斯普利特故乡。
师:这首歌是南斯拉夫的民歌,它所描写的都是那里的景色。故乡的海“雅德朗”(亚得里亚海)、故乡的山“马力扬”(亚得里亚海滨的山)、故乡的城“斯普利特”(亚得里亚海滨城市)的思乡之情。讲了这么多老师想来问一下,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把它学会?
生:喜欢,想。
4、学唱歌曲
⑴ 模唱
(课件出示歌曲曲谱,学生一起跟着老师琴声用“lu”小声哼唱)
⑵ 跟唱
师:现在我们对旋律稍稍熟悉了,我们就试着跟老师的琴来唱一下。
(老师伴奏、学生唱《蓝色的雅德朗》)
师:(做适当的评价)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遍要求是只要唱第一段,把这段的情绪表达出来,把音唱对、唱准,节奏把握对。
⑷学习齐唱部分
学生依琴轻声完整地练唱旋律。
师:同学们,我们分别学唱了这首歌曲的合唱和齐唱部分,请大家看一看,找一找,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重复出现)
师:(评价)那怎么样把歌曲唱得更好呢?生:注意节奏的准确,声音的饱满,连贯,气息的保持、唱出六八拍的韵味等等。
师:说的对,那我们现在就按照这样的要求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唱,争取把它唱好听好不好呢?
师:我们现在轻声、完整地练唱一遍
⑸学唱歌词
①朗读歌词。
②学生轻声跟唱。
⑹情绪处理
师:这是一首描写身在异国他乡的诗人,怀念自己家乡和家乡亲人的歌曲,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同学们将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自己的歌声之中,用轻柔的音色完整地来演唱歌曲。
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小结:
同学们,蓝色的雅特朗让我们了解了异国民歌的持久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了它抒情浪漫的音乐特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把更多的中国音乐也带给世界,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下课!
《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内容:
1、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西洋铜管乐器——小号的介绍。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小号的音色及形状。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更加热爱世界经典音乐文化。
教材分析:
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都是把强音放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形成切分节奏感,颇有特色。第二乐段的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现力,显得有条不紊。第三乐段速度渐快,它是热情奔放的塔兰太拉风格的舞曲,旋律由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非常快。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塔兰太拉舞曲的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表现作品。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听《那不勒斯舞曲》音乐学生走进教室。
学生听着《那不勒斯舞曲》音乐走进教室。
让学生听着《那不勒斯舞曲》音乐进教室,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上课,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听的音乐,你觉得美不美?(美)那么听了这么美的音乐,难道说你不想起来跳一跳吗?
生:想!
师:那么让我看看,都有哪些勇敢的同学能够到前面来给大家跳一跳。(找几个学生台前做动作)
师:同学们,他们几个跳的怎么样?(非常美)你们就甘心落后吗?我想不会吧!来!全体起立!我们也来跳一跳。(聆听《那不勒斯舞曲》做动作。)
[让学生根据音乐创编动作来发展他们的音乐想象。]
二、介绍小号。
师:同学们,我真没有想到你们的动作会那么美,既能和音乐一致,又能变化多样。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听了没有,这首曲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谁知道,请举手。
师:你对小号了解有多少?能不能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适当地进行师生间的角色转换,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能增长学生的自信。]
生:……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号实际上是由金属管子弯制而成的,那么再请大家观察一下:小号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谁看出来啦,请举手。
师:你的观察力可真强,是用铜制成的。所以说小号属于铜管乐器。了解了以上的情况后,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小号的音色。
师:感受了小号的音色后,你觉得它属于铜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还是低音乐器?
三、出示课题。
师:你的判断力可真强,是高音乐器,而这首曲子呢,也就是今天老师要介绍给大家的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做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具有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曲名是《那不勒斯舞曲》。
四、介绍曲作者——柴可夫斯基。(放《那不勒斯舞曲》的演奏)
1、出示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肖像。
师:看到了柴可夫斯基的肖像,或许你们已经产生了好奇,关于他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通过向老师提问了解有关柴可夫斯基的知识。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间接促使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3、小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一一来解答你们的问题了,柴可夫斯基呢,是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很多,像: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悲怆交响曲》等。如果同学们想多了解一下柴可夫斯基,那么就请你们上互联网吧!那里会告诉你许多有关他的内容的。
五、初听作品。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下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做的由交响乐团演奏的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那不勒斯舞曲》。
六、介绍《天鹅湖》。
1、了解学生对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了解情况。
2、找1名学生讲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
七、再次感受作品。
师:同学们,作为世界经典艺术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它不但剧情美、音乐美,而且舞蹈更美,下面就请大家观看一下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像。
八、了解芭蕾舞。
师:同学们,芭蕾舞是不是很美?你们要不要尝试一下?那么我先问一下:在咱班有没有学过芭蕾舞的?请举手。那谁能到前面教给大家几个动作?
师:你想教些什么?
生:我想教芭蕾舞的手形和手位动作。
1、 学生介绍芭蕾的手形。
师:把你的手举高点,让大家看清你的手形。
2、 学生示范一下芭蕾的手位。
3、 播放《那不勒斯舞曲》音乐,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是不是已经感觉到了芭蕾舞的美了,下面,请大家伴着音乐再把手位动作来做一遍。
4、观看舞蹈实况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动作。
师:同学们,实际上在芭蕾舞中有好多动作是通过芭蕾手位的变化而来的。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下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像,看看在这个曲子的舞蹈中都用了哪些手位动作。我们也可以边看边模仿。
5、教学评价。
师:通过模仿,我发现同学们找到了芭蕾舞的舞蹈感觉,有的同学学过了芭蕾舞做的很美,而有的同学做的还不是很到位,但美也出来了,也体现了芭蕾舞的美,如果哪个同学有兴趣的话,以后可以继续学习。
[教学评价既要鼓励优秀学生也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同时还要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所以教学评价语言的设计要慎之又慎。]
九、学习主题音乐。
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遍的音乐,你们对主题音乐是否熟悉呢?那么先听老师弹一下吧!
1、 老师弹奏主题音乐
师:这个主题音乐你们熟悉吗?(熟悉)下面就请同学们用la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模唱一下主题。
2、 用la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一下。
师:模唱完主题后,把你们的手伸出来,我们来模拍一下主题的节奏,然后再想一想:主题的4个节奏是否相同?首先听老师示范一下。
3、 模拍节奏。
十、再次聆听作品。
师:以上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实际上这个曲子共有三个乐段,哪三段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1、引导学生通过情绪和速度的变化为乐曲分段。
2、引导学生说出三个乐段的情绪和速度。
十一、表现作品。
1、 分组讨论采取用什么方式表现音乐。
2、 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表现音乐。
十二、拓展知识。
师:同学们,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好多,除了今天学习的《那不勒斯舞曲》外,还包括我们熟悉的《四小天鹅》,同学们,要不要观看一下《四小天鹅》的舞蹈实况录像?
[利用《四小天鹅》的录像,一是加深学生对芭蕾舞的认识,二是丰富教学内容,三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十三、布置课外作业。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大家已经爱上了芭蕾舞蹈艺术,同时也喜欢上了由小号吹奏的乐曲,建议大家课下收集一些类似这样的音乐作品,下节课我们好交流一下。今天的课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加沃特舞曲》
教学目标:
1、复习强、弱、渐强、渐弱记号。
2、巩固对四分节奏、八分节奏、附点节奏及休止节奏的联系,并联系自编节奏型。
3、用自制乐器给乐曲伴奏,用不同节奏型来感受乐曲欢乐、轻松的气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的情绪。
2、能够用自制乐器给乐曲伴奏。
教学用具:
节奏卡、纸、笔、自制乐器、乐曲《加沃特舞曲》。
教学过程:
1、欣赏乐曲。
(播放音乐《加沃特舞曲》。)
2、节奏练习。
(1)XXXXX ▏XXX
(2)XXXX ▏XXX
(3)XOXO ▏XOX
(4)X、XX ▏X、XX
3、用不同节奏感受音乐。
(1)用自制乐器给乐曲伴奏。
(2)出示个别学生编写节奏,全班同学用乐器听音乐把节奏打出来。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音乐《加沃特舞曲》,同时也进行了节奏练习,我相信大家的节奏感有了一定的提高。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一段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乐曲欣赏
1.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律。
3. 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① 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② 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③ 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4. 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5. 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三、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2.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老师进行统一安排。前三乐段用动作表现,第四乐段用舞蹈和歌唱主旋律表现,第五、六乐段用打击乐和动作表现,和着音乐师生一起表演。
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
《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
2、运用体验、感知的方法,在律动、舞蹈、听辨、指挥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3/4拍的节拍韵律,并初步感知“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3、掌握《我们大家跳起来》旋律中的跳进、级进和顿音记号。顿音的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级进和跳进。
2、会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鼓、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 5 1 55 1
师:让我们一起开开声,老虎的大嘴巴准备,
过渡:同学们今天的声音还挺漂亮的,知道我们刚刚唱的发音练习是由哪两个音组成的?(5 1)
2,认识音的级进、跳进
师:对了,sol可比do要怎样?(打手号及琴声感受音高)它们中间可跳过好几个音,这样的行进方式叫跳进。还有一种是一级一级上或者下,这种叫级进。你们来找找这句旋律中谁跟谁是跳进、谁跟谁是级进。(出示乐句)
下面考考同学们。板出5 12 34 5 1 1(师唱,讲解。)
二、进行新课:
(一).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A我们大家连起来的这些音,有跳进也有级进,其实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听听它会为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心情。(播放《G大调小步舞曲》)
B优美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的舞会上,男女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迈着小步舞快乐的跳起来。西方音乐之父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先生也非常喜欢小步舞曲,就创作了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再次聆听,用拍手感受乐曲的强弱。
过度语: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能认真听音乐,还能跟着音乐准确的拍手感受节奏,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歌曲,大家想听吗?
放录音《我们大家跳起来》)------同学们听了感觉怎样(有什么感受)?
(二)歌曲学唱
1.找乐句
把打乱的乐句按顺序排出来。
2.找拍子
把强拍、弱拍贴到相应的音符上。
3.学唱歌谱
1)跟琴唱
2)打手号唱
4.读歌词
1)师:那我们边拍三拍子边读出歌词,玩接龙的游戏,我跟你们轮着读,每人读一小节,看我们接的好不好。
2)。师:你们自己读一次。(师用乐器)这歌词容易记吗?
5.模唱旋律
跟老师用LU模唱。
6.学唱歌词
1)先跟着音乐做歌词的嘴型,不准出声。
2)跟音乐读歌词
这首歌非常简短,我们跟着音乐试试能不能把它唱好。
生:跟音乐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到你们这么好听的歌声,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唱。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唱第一句和第三句,请同学们唱其他两句,我们来比比赛看谁唱得比较好。。。。。。
3)让学生设计演唱方式
6.歌曲艺术处理
强调歌曲中顿音和连音的唱法。再听发现老师又对哪里做了处理,最后一句减慢就像舞会结束了。
三、创编表演
师:优美的歌声把大家带到宫廷舞会上,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小步舞风格典雅、庄严,速度中庸。不知道你们当中有没有小乐手弹奏这首舞曲。师教基本舞步,生学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德国作家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以及对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的学习,很好地体验了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此过程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无论在欣赏、还是歌曲的学唱、或是表演等环节,大家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愉快的心情,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快乐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去,做一个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人。最后让我一起再次聆听,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踏歌起舞》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踏歌起舞》
2、学生能跟随音乐《踏歌起舞》一起跳集体舞。
3、学生能了解四种集体舞的基本队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掌握四种集体舞的基本队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舞吗?
生:……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跳集体舞吧。
二、乐曲欣赏
1.初听:《踏歌起舞》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跟着音乐跳集体舞。
师:现在,请大家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律动吧。
三、讲解集体舞。
师:通常指都市广场,校园、厂区由人民大众集体表演的舞蹈。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上的四种队形。
(PPT展示集体舞的四种基本队形。)
师:同学们,这就是集体舞的四种基本类型,那么你们还知道别的集体舞的队形吗?
(老师播放集体舞的视频,大家共同欣赏。)
小结:
歌曲《踏歌起舞》活泼欢快,适合集体舞。今天,我们也学习了一些集体舞的基本类型,同学们要注意把握集体舞的要点。
《踩雨》
教学目标
1、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并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2、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探索如何应用音乐元素塑造形象,表达情感。
3、整合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艺术的美。
教学重难点
1、歌曲强弱节奏表现及休止符的掌握。
2、有感情的演唱,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2、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能说出歌曲的奥妙吗?
3、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4、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有不同的乐趣所在。
《春到沂河》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2、本课学习认知了高音弹拨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欣赏课,根据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教学设计从学生现有学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赏析之中。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欣赏内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学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
(二)通过欣赏《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欣赏并感受《春到沂河》所表现的内容。
(二)通过师生欣赏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教唱歌曲激发兴趣——欣赏乐曲多维感知——创设情境了解沂河——复听乐曲划分段落 吹奏竖笛熟悉主题——知识拓展理解标意——课堂反馈自我评价——课堂小结深化德育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唱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表演,创设情境。
教师现场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创设音乐情境。【设计意图:教师现场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交流听后感受,回答歌曲情绪。
(3)教唱歌曲。
(4)初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2、欣赏乐曲多维感知:
(1)初听乐曲《春到沂河》利用课件进行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乐曲,充分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2)感受情绪。
(3)根据乐曲的快慢、强弱,发挥想象。
(4)听辨演奏乐器。
①为乐曲命名
教师:你们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为它起个曲名吗?(学生回答)刚才大家起的曲名与乐曲的意境都很贴切,这首乐曲作者起名为《春到沂河》,你是怎样理解春到沂河的?这个春不仅表示四季中的春,还表示一种喜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认知柳琴
在刚才的欣赏中谁听辨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略)它是用弹拨乐器柳琴演奏的,为了让大家对柳琴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请到我的乐器收藏室来认识认识柳琴吧!(进行课件展示)【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知柳琴。】教师提问:柳琴的音色是怎样的?有几根琴弦?你能模拟演奏一下吗?(生略)
③实物展示,丰富体验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柳琴)今天教师为大家带来一把柳琴,请同学们近距离的来观看、触摸。【设计意图:通过近距离接触弹奏乐器,丰富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创设情境了解沂河:
刚才我们联想的这么多的美景,下面我们就听着《春到沂河》这首乐曲到沂河去看一看!(点击课件,观赏沂河风光,教师进行讲解。)【设计意图: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是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4、复听乐曲划分段落:
在了解沂河、认识柳琴的基础上,复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并通过模拟弹奏、舞蹈、打击节奏、哼唱等表现形式来进行表演,充分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及音的高低变化,进行乐曲的分段。【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使学生的聆听、感受能力在体验、参与中得到提高。】
5、吹奏竖笛熟悉主题:
教师让学生利用竖笛学习音乐主题,熟悉巩固乐曲主题,加深对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利用吹奏曲谱的学习方法,加深对音乐主题的熟悉。】
6、知识拓展理解标意:
向学生讲解音乐的标意性。【设计意图:向学生说明音乐的想像是多维的,是没有唯一答案的。】
课堂反馈自我评价: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谈感想
(师)2005年天津民族乐团还走出国门,走进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了这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并领略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风采,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生略)【设计意图: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所巩固,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梳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8、课堂小结深化德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张老师希望大家不仅是民族音乐的欣赏者和表演者,更应是它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让我国的民族音乐之树永远常青。【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简单的作曲知识与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有感情的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唱准旋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秋的色彩
1、教师播放课件, 学生欣赏感受。
(多媒体课件将音乐旋律、文字、美术作品、动画等融为一体,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使美感得到有效综合,为创设优美情境,学唱歌曲,实现教学目标,做铺垫。)
2、启发学生谈对秋的感悟,用一两句话来描述。
三、体验感受——秋的语言
了解作者与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指导学生分析并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特点及歌词表达的涵义。
2、教师出示课件,简介词作者,让学生了解廖辅叔和《西风的话》
3、如果你是作曲者,设想一下歌曲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用语言描述,教师板书。
四、探索表现——秋的旋律
(一)歌曲节奏的探索
1、教师出示歌曲节奏,指导学生模仿探究,掌握全曲是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并且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同时了解节拍和节奏特点。
2、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生把四句歌词填到节奏中,提示学生注意一字多音处的填写。教师播放音乐。
3、随节奏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高位置朗读。
(二)歌曲旋律的探索
1、教师弹奏音乐旋律,学生轻声随琴添词演唱。
2、学生通过演唱体会,分析歌曲的调式。
3、教师出示歌曲主旋律线,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观察主旋律走向,说出旋律特点。
4、指导学生视唱歌曲主旋律,唱准一字多音处和七度,八度跳进处。
5、出示课件,介绍黄自。
(三)表现与评价
1、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
2、学生清唱,教师录像后播放让学生自我听赏评价找出不足,加以练习完善演唱。
3、教师出示力度记号,指导学生用力度处理表现歌曲。
4、欣赏天使合唱团等演唱的《西风的话》感受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
5、音配画,教师出示无声画面,学生演唱配音,提高学生表现力。教师录制播放,让学生观看体验成功感。
五、下课
《堆雪人》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堆雪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对冬天产生兴趣,享受无穷的乐趣。
2、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堆雪人》,用富有感情的歌声来表达对冬天、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歌曲三拍子的强弱韵律,随着音乐节奏表演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堆雪人》。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音乐磁带、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音乐童谣
师:音乐课上音乐多,音乐课上你和我,音乐课上游戏、欢乐多又多。
二、导入
猜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
学生回答,提示正确答案。交流描述自己看到过的雪景,雪花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这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一首有关雪的歌曲《乘雪橇》。听完音乐感觉怎样?(生答)那下雪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三、学唱歌曲《堆雪人》
1、导入
师:你们想到的游戏可真多呀,那么你们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学唱一首歌曲《堆雪人》。
2、听音乐
初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堆雪人》好听吗?
复听:让我们感受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与你的演唱情绪相同吗?
再听:既然这首歌曲这么动听,又令你们这么开心,那就让我们伸出小手,为歌曲伴奏吧!
3、读歌词
师:你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那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歌词呢?(找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能告诉我歌曲中的雪人长得什么样子呢?那你心目中的雪人长得什么样呢?如果让你堆一个雪人,你会堆什么样子的呢?
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在黑板上贴一个大雪人。)
美化雪人:现在我堆出了一个大脑袋,大肚子的雪人,谁愿意帮我给他添上五官呢?
4、唱一唱
(1)范唱:这个大雪人真可爱,和你们一样可爱,我很想送给他一个礼物,送什么呢?那我就把这首《堆雪人》送给他吧。
(2)随唱:雪人非常喜欢听,请同学们随着小声哼唱,把雪人请到这里来。讲解跳跃符号。
(3)演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
(4)分小组唱,个别同学唱。
四、活动
1、师:唱的真棒,为我们自己鼓掌。今天的任务大家完成的很好,今天我们堆了这么大一个雪人,还学会了歌曲,高兴吗?那我们给今天这节课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生:自由回答。
2、美化雪人:呀,晚上到了,雪人自己在这很孤单,那让我们发挥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扮雪人,帮雪人找伙伴好吗?
生:自由活动,贴雪花,柏树等物品。
师:好,雪人有小花、柏树、松树的陪伴一定很开心,你看他嘴笑得更开了。
五、小结
小雪花有六个花瓣,晶莹剔透,把世界装扮的美丽又奇妙。风霜雨雪,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事物,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下雪天你们怕冷吗?对,我们不怕严寒,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冬天的故事还很多,下节课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