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形图 同步教案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2022_2023学年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形图 同步教案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2022_2023学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7 16: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地形图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初步了解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重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诊
4、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体不同部位模型等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讲解,我们用地形图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变化。
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
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提问:我们教室有大概有多高?(我们班在2楼)
学生回答:
提问:那你站在操场上再看我们班的教室有多高?
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问题2次回答的答案不一样?
学生回答:
教师解释: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让学生读课本P23内容。完成计算。教师播放PPT第2-4页帮助学生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都是指垂直距离
不同点:测量起点不同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P24页计算:
学生看书完成并做答。
教师播放PPT第4页解释具体做法
过渡:我们上面学习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用来描述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差的,那这些地点在地面的分布我们叫什么呢?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深谷,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千奇百怪的地表形态叫地形。
板书、二、陆地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包括:
播放PPT第6-10页,并让学生看课本P25页文字部分,师生共同学习和归纳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山地——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高耸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
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在200米以下。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最后教师小结:
过渡: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三、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定义: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它表示该区域中某一海拔高度的各个地点的集合。
播放PPT第14页,让学生看到登高线的形成过程,加深记忆。
提问:等高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回答:
播放PPT第15页让学生按顺序完成练习1和2,了解等高距和等高线的特点:同图等距,同线等高的特点。
播放PPT第16页,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并演示“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播放PPT第17页,完成练习,让学生了解路线的选择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按照不同地区的登高线的不同,把这些地形区按照等高线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名字。
播放PPT第18页,展示生活中的地形: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说出地形名称
依次播放PPT第19-29页让学生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注意各种的特点,边播放边讲解。
播放PPT第30-31页分2种情况对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进行小结.
播放PPT第32-36页完成练习①-⑤,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
板书、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让学生读课本P27页读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播放PPT第38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提问: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画出来的 ?
讲解: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小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
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 陆地地形
三、 等高线地形图
四、 分层设色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