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燥热、融洽、黄昏、春风拂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看照片,谈谈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
2、肖复兴对他的评价。
出示: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1)、指名读
相机正音、理解“楷模”。
(2)、 读了这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3、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黄昏 余晖 绿葱葱 春风拂面
删掉 推荐 融洽 燥热 摇曳
密密麻麻 莫名其妙
第一行,读出韵味
第二行,燥热 删掉 摇曳的读音,删的书写
(3) 第三行,齐读
3、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交流:(1)、通过看叶老修改稿的原件,感受“密密麻麻”
(2)感受“愣住了”,体会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 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通过同桌讨论和出示字典中的注解的方式感受用字的准确性。
(2)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①、 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同桌互相体会。
②、交流,删改后的句子怎么样,从而理解书中的“干净”,“规范”的意思
3、学习重点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①、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②、师生合作配乐读整段。
师: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
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
生(齐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字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齐读)
(4)、此时,你想说什么?
(二)、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结合本篇课文感受:“具体事实,真情实感,亲切自然”的写法。
四、拓展写话
望着那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的作文,望着那激奋人心的评语,我心潮澎湃,此时此刻,我想对叶老先生说些什么?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脑海中,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六、结课设悬
叶老带给我们的感动还有很多很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节课再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