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游击队歌》课件(共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游击队歌》课件(共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27 19: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游击队歌》课件

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东乡人。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专学习。1926年入党。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1928年随红四军撤至海丰。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1934年,以《牧童短笛》、《摇篮曲》两首钢琴曲荣获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头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赴华北宣传抗日。后到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及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任教学工作。1941年,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至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的工作。1943年到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团。后任华北文工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其代表作有:
歌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电影音乐《风云儿女》、《马路天使》、《上饶集中营》、《宋景诗》等。此外,还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学术著作。
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作于1937年年底。当时,作者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写此歌时,住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首次演出时,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随后便流传到全国各地。歌曲初刊于1938年5月出版的《自由中国》第二号。同年夏天,在武汉改编为四部合唱。1942年拍摄的影片《自由中国》,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为大型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作配乐。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这首歌仍保持着久唱不衰的魅力。
作品分析
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队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音乐轻快活泼,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革命的自豪感。词曲配合贴切,小军鼓般的节奏型贯穿全曲,富有弹性,适于部队行军时演唱。
学唱歌曲
范唱
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