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7 20: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情景再现:1914年的京师大学堂
老师:老爷们好,请起立!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
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概况
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口号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布《敬告青年》一文
1915年
自主学习教材p56-57页,完成表格内容,并做批注
青年(法语)
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个人奋斗的楷模,青年学习的榜样。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1.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 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 ④②③①
2.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学以致用
B
陈独秀
抨击______ 和 _______
提倡______ 和 _______
推倒_____ 建设______
倡导 ______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民主
白话文
科学
旧文学
新文学
旧文化
旧道德
结合教材第57页-58页,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内容
镜头一: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治病,但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愚昧 迷信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二 :绣花鞋、贞洁牌坊
男尊女卑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赛先生:Science(科学)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 科学观点。
VS
愚昧迷信的旧文化
男尊女卑的旧道德
民主
科学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以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批判中国的封建主义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
推到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
思想革命
载体
辅助宣传


内 容
秀才娶妻:
话说有个秀才,一日在村里闲逛,看到有张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去了……可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Why?
秀才以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1)引进标点符号
(2)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段描述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一场文学革命 D.反对专制
2.“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歌唱。”这是溥仪在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新诗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主张分不开(  )
A.大力提倡白话文 B.恢复帝制,尊孔读经
C.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A
A
学以致用


根据教材58页结合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现象一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影响: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现象二
影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上他?
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给他?
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
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地女子》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化学实验室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
思考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说:将所有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时至今日,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呢?
思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1.“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C
学以致用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A
技术层面
制度层面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回顾中国近代化
的探索历程
学以致用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技术技术
制度制度
思想思想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共同点:目的--救亡图存;方式--向西方学习;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口号(旗帜)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内 容
主要作品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人物 作品 内容或评价
鲁迅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一个农村少女无望地伫立在田间,她祖祖辈辈坚守在这块土地上,过着贫穷又落后的生活。随着近代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她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她就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为了改变她贫弱的困境,许多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地主阶级给她带来了新巧的饰品,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困窘;资产阶级拿来了西方贵妇的裙裳和时髦大方的洋装,可惜不合尺寸且不伦不类,无法穿着。
这时又来了一些年青人,他们探讨着,想要她走出去见识广阔的天地,学习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她的行为及思想……
(1)地主阶级带来的“新巧的饰品”指的是什么?资产阶级带来的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又分别指什么?
“新巧的饰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分别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尝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新来的年青人都有哪些,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新来的年青人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相关问题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近代化探索的四次运动共同目的: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
3、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运动的共同作用: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历史的进步。
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挽救不了中国的命运。
1.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