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14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
型的“回”字形,构建了卫君与卫民的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
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A.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形态
B.反映了夏朝都城的概貌
C.具有较完备的都城功能
D.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特性
2.南朝染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
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据此可知,此举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
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D.使考试成为选官唯一方式
3.表1是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表。这反映出唐代
表1
支出总额
收人总额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139.8万贯
1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615,7万贯
215.7万贯
1400万贯
合计
4755.5万贯
1305.5万贯
3450万贯
A.两税法缓解了财政危机
B.地方分权特征比较突出
C.各地藩镇完全失去控制
D.征税标准侧重土地财产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23-82C·
4.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
A.崇尚佛教文化
B.推行蕃汉分治
C.民族矛盾尖锐
图」大辽尽思平乱功臣
D.借鉴汉族制度
兼侍中鹦中书令溢與憨耶
律公基志铭记
5.从秦代到元代,史籍中关于大规模虎患的记载并不多见,而明清时期虎患的有关记载却骤然
增多。从区域来看,虎患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新开发的山区。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C.古人环保意识淡薄
D.战乱导致人口南迁
6,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在处置鸦片商贩时,一方面积极查询华特尔编著的《国际公约》:另一方
面又依照中国的官僚习惯执法,将所有英国人视为一个集团,要求英商对鸦片贸易集体负责,
而不论对个人公平与否。据此可知,当时
A官员的近代法律意识亟须提高
B.地方官僚政治十分腐败
C.宗藩体制开始受到威胁和破坏
D.国人缺乏对世界的了解
7.1902年,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启蒙画报》,栏目设计努力向《钦定蒙学堂章
程》靠拢。图2所示为该画报借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介绍西方的近代科技
知识。这表明《启蒙画报》
A.意在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B.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C.迎合了清政府的教育改革
D.注重总结传统科技成果
图2
8.1923年1月,共产国际的决议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
的”,而且“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战线的一切
运动中支持它”。共产国际的这一决议
A,指导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明确社会主义革命方向
D.推动了国共合作实现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23-82C·河北省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C2.A3.B4.D5.B6.A7.C8.D9.A10.B11.C12.D13.B14.C15.A
16.(1)主要日的:加强对民众的教化。(2分)
特征:儒家思想处于主流地位;通俗文学兴盛。(4分)
(2)动因: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2分)
理由: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社会教育发展,市民阶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促使
部分文人和书坊积极开展小说的创作编辑。(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17.(1)原因:辛亥革命后政治乱象的刺激;孙中山多次革命实践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
响;孙中山个人的不断反思、探索和与时俱进。(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相同之处:都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失败缘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从中汲取理论养分。(2分)
意义:有利于两党达成政治共识,巩固国共合作关系;有利于树立持久抗战的理念;有利于整合抗战力量,巩
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原因:政府政策的扶持(或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或垄断性贸易公司的
掠夺):工业革命使英国棉纺织业具备了技术和价格优势:印度的生产方式落后,棉纺织品缺乏竞争力。(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有利因素:适宜的自然环境;廉价的黑人奴隶劳动力;充足的资本供应:美国的独立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确立:大量西部领土的获得和开发;工业革命使原棉的需求急剧增加。(6分,答出三点即可)
(3)认识:近代西方国家棉花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
发展和殖民扩张发挥了巨大作用:近代西方国家棉花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暴力基础上的,充满了
血腥与罪恶。(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示例
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现代化目标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2分)
闸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因此现代化目标重点突出工业化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不断深人,尤其是经历了“大跃进”的教训,中共中央更加注重国民经济的全面、协
调发展。因此,1964年中共中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中共中央对现代化的难
度和时间重新进行了评估,适当降低了现代化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共中
央开始关注政治、文化方面的现代化,注重社会的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在此情况之
下,现代化目标又增添了新内容,涵盖了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9分)
总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目标的表述是不同的,体现了党对现代化目标认识
不断深化的趋势。(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标准答案)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3-8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