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924年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直接为后来哪一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周恩来是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出现在国民党创办的黄埔军校中?
1924-1927年中国主题词: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孙中山
李大钊
毛泽东
陈独秀
苏联代表
“中国人民受外国及军阀两层暴力压迫,国家生命和人民自由都危险到了极点……内忧外患交加于国民之身。”
——1923年中共三大宣言
共同的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1)从社会背景看:
孙中山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需要寻找盟友,改造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李大钊与孙中山会面
(2)从国共双方经历看: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主要内容:
中共三大
◆铺垫: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广州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
合作方式:
中共三大
◆铺垫: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会场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新的特点:
主要内容:
1924年
提出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广州
◆正式建立:
国民党一大
部分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发言
“此时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把军阀来推倒,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1924年孙中山一大上发言节选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正式建立: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大量年轻的共产党员加入,给国民党注入了活力,集中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成果一:
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校长:蒋介石
◆成果一:
创办黄埔军校
孙中山总理检阅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的的创办起了哪些作用?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的国共名将代表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1925年7月,国民党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
将黄埔军校学生和广东的军队编成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任总司令。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汪精卫
国民政府主席
◆成果二:
进行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吴佩孚
“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扶助焉。”这说明北伐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现国家统一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振兴中华民族
1926年形势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革命的姿态
开始时间
革命军队
总司令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重要战役
英雄部队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汀四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北伐战争
1926年形势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国民政府
1927年初,在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工人群众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汉口租界。
1927年3月,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上海工人发动武装起义,使长期被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上海重回到了人民手中。
反帝反封建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1926年12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1927年形势
1926年形势
国民政府
吴佩孚
张作霖
国民政府
张作霖
孙传芳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根本原因:
1927年形势
国民政府
张作霖
国共合作,齐心协力
北伐军战术方针正确
正义的战争
北伐军浴血奋战
共产国际的援助
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战争性质
战略方针
作战力量
外部援助
民心走向
影响战争的因素
敌人方面
北洋军阀腐朽统治
蒋介石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使蒋介石等人对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力量日益强大深感不安,他下定决心反共清共。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产生了分化,其中一派支持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军阀,另一派逐渐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集团,反对“三大政策”。
帝国主义看到革命内部的矛盾,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利益,镇压革命运动,并帮助蒋介石巩固地位。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蒋介石
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
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的姿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
至此,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民革命最终宣告失败。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蒋介石
宁汉合流,国民政府建都南京
汪精卫集团叛变后,武汉国民政府并入到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合流”。
奉系军阀张作霖
国民政府及其盟友
①1928年4月,蒋介石继续北伐。
②1928年6月,北伐攻占北京。
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退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南京国民政府
②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至此,北洋军阀政府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探究: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蒋介石
胜利的北伐战争,失败的国民革命
1927年,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这里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
C.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屠杀
D.全国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归纳: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帝国主义镇压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
主观方面
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教训: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材料:共产党在陈独秀的领导下,下令将工人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国民党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解释什么是“国民革命”吗?
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
1924.1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26.7
高潮
1927.4.12
国共关系
破裂
1924.5
发展
1927.7.15
国民革命
失败
1923
铺垫
1928
国民政府
名义统一
国民党一大
召开
创建
黄埔军校
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
七一五政变
进行
北伐战争
中共三大
召开
张学良
东北易帜
国共合作
国共对立
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
被奉系军阀杀害
中国共产党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
中国共产党命悬一线,出路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