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复习训练: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件(3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复习训练: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件(3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7 21: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初中物理“理解性学习”系列
八年级上册
目录
【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特性
2
声的利用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
章末综合
5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法.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振动
转换
2.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引起的, 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的, 海涛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对着一个空瓶子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空气柱


空气柱
3.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 鼓声消失了, 原因是手 (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4.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 如图所示.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在逐渐抽出
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 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2) 打开阀门,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又会听到
铃声逐渐变   .
(3) 推理过程: 玻璃罩内空气越少, 传出的声音越   ;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 我们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4)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    , 真空不能   .
(5) 此实验中, 用抽气机抽气    (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 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填序号)得出的, 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①推理假设  ②实验验证  ③归纳总结
介质
传声
不能

5. 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其原因是 .
月球上是真空, 真空不能传声
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联系
6. 渔民常用特殊的声音诱鱼, 说明    能传声; 革命先烈在牢房里常用敲击墙壁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这说明    能传声; 我们能听到收音机中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是因为    能传声.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液体
固体
气体
波 (或声波)
7. 阅读下面数据回答问题:
(1) 15℃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2) 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减小”或“不变”)
(3) 由上表可知: 一般情况下, 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声速, 液体中声速   气体中声速. (均填“大于”或“小于”)
(4) 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有:      、       .
知识点3 声速
340
增大
大于
大于
介质的种类
介质的温度
8. 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 飞行的高度为2 720 m.如果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 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它飞到你前方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4080m
9.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 形成   . 人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声与原声时差大于0.1 s, 如果要区分你的喊声与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你至少要离高墙  m.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知识点4 回声
反射
回声
17
10. 在北京天坛天心石上讲话, 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 这是因为 (  )
A. 讲话时没有障碍物, 所以觉得特别洪亮
B. 天坛特别安静, 所以讲话时觉得特别洪亮
C. 讲话时天心石发生振动, 使声音变得洪亮
D. 讲话时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形成回声, 加强了原声
D




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 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物体的振动停止, 声音也停止
D. 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
2.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 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 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
A. 马蹄踏在地面上, 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 马蹄声可以由土地传播
C.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C
3. 双层真空门窗玻璃, 不影响采光, 但却能隔音, 主要利用了(  )
A. 空气能传声
B. 玻璃能传声
C. 声波能被反射
D. 真空不能传声
D
4. 小丽嚼口香糖时感到声音很大, 而她的同桌却只能看到她的嘴在动, 几乎听不到声音, 其主要原因是 (  )
A. 同学离小丽较远, 听不到
B. 声音不集中, 被分散了
C. 小丽自己听到的声音主要靠骨传导
D. 这说明空气比固体传声效果好
C
5. 夜深人静, 走进小巷, 为什么总感觉有脚步声跟着自己 这是因为人在小巷中行走时, 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    ,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的.
6.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的声音引起   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再通过    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回声
空气
鼓膜
听觉神经
7.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
的音叉, 可观察到           , 这
说明   . 此探究实验中悬挂着
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 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 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乒乓球被音叉反复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 
8. 在常温下, 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 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 两声相隔2.43 s. 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 回答下面问题.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
传播速度是   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
的传播速度是   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   制成的.
340
5200
钢铁
9. 小明到千山旅游, 当走过一山谷时, 他拍手后经过 0.5 s 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 又经过1s 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 这个山谷的宽度大约是多少
340m




1. 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 形状如圆形平底锅, 如图所示. 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 经过6 s听到回声. 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则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
A. 510 m B. 1 020 m
C. 2 040 m D. 4 080 m
C
2.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 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 经过8 s收到回波信号, 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
6000
3. 小明在今年的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取得12.5 s的成绩.
(1) 求小明的平均速度.
(2)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 则小明百米赛跑的实际成绩是多少秒 (空气中声速为340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8m/s
12.79
4. 有一山峡宽1 200 m, 两旁都是峭壁. 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 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 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 (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025m
5.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直线行驶, 在离山崖700 m处鸣笛, 汽车继续向前匀速直线行驶40 m后, 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 求此汽车的行驶速度. (v声=340 m/s)
10m/s
6. 一辆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往远离山崖的方向行驶, 司机按响喇叭2 s后听到回声, 司机按响喇叭的时候汽车距山崖多远
310m
7. 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 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如图所示,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 s,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 求:
(1)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 汽车的速度. (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
(1) 85m
(2) 4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