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读 “泊、间、数、重、还”等多音字的读音,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 生读等多种形式中的读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
2.通过结合注释、综合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采用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搜集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绿”
“又”两个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情节,
进入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大体把握诗意。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中的情节,进入古诗诗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识人,奔主题。
1.由《十五夜望月》导入,王建遥望明月思念家乡,今天 我们也学习一首有关明月的诗,看看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情感
呢 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2.交流古诗学习方法:破诗题,知诗人;借注释,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 破诗题,知诗人
1.解诗题,质疑诗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知道“泊”读“b o” 而不读
“PO”呢 怎样理解这个课题
(2)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让我们到诗文中去解决,并问一问诗人。
2.了解诗人资料及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的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王安 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 大家之一,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钟山(南京)做地 方官的父亲长大,深知百姓疾苦。1070年官至宰相发起过历 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1074年变法失败,辞官回到钟
山。1075年皇帝又诏他回京赴任宰相。)
三、 初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
1. 本诗的多音字很多,浏览古诗,怎样确定“间、数、重、
还”的读音
(1)抽生读,谈一谈选择多音字读音的理由。
(2)抽生分别说其它字的解释,确定读音。
2.我们诵读古诗,不仅要把读音读正确,还要读出古诗的
韵律美,大家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3.明诗意
首先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组词法、结合上
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参考插图。
其次,学生自主探究诗意,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
汇报。师生共同交流理解诗意。
四、 多诵读,悟诗情。
古诗词字字含情,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要
走入作者内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 品读前两句,畅谈还读出了什么。
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么 样的 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从而体会作者认为到瓜洲离家 很近的感受。本来应该是离汴京越来越近,可作者为什么却
认为离家很近呢
因为作者心里想的是—— 故乡,脑里装的是故乡,嘴里 念的是家乡,因此不觉得家乡远了,不由念着,生读前两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情不自禁地吟着:京口。情深意切地叨着:
京口......
2. 品读后两句
第三句是千古名句,其中有一个字用得非常传神,聪明 的你,觉得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 “绿”这个字是诗人千锤 百炼的结晶,运用换词法,体会“绿”字生动地写出了家乡
的色彩美和生机勃勃。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句,你认为作者又表达出什么感
情 尤其是哪个词最能体现 “何时”。作者不想到京赴任,
只想返回家乡。那是为什么呢
教师补充介绍资料:1070年,王安石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 之上的宰相,由于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利, 于是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 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 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了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 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1074年 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对变法也失去了信心,回到南京的家 中寄情山水, 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 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
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诗人深知,这一去, 一定凶多吉少,而年迈花甲的他,早已 倦了朝廷的尔虞我诈,可皇帝要他去做宰相,他就得一定去, 主张变法改革,而他只要施行新政变法,守旧派依然会对他
进行打击报复,而且支持变法的人越来越少,他只能忧心忡
忡,将这满腔的不情愿,都化作叩问苍天,质问明月。
3.有感情地朗读本诗,熟读成诵。
五、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明月、思乡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