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7 20: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时 空 构 架
----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27)
新的开端:五四运动
(1919)
新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8--1920)
新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
初期的活动
(1921--1923)
新的斗争方式:革命统一战线及北伐战争
(1924--1927)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运动中心:北京--上海
宣传中心:北京--上海
一大:上海--嘉兴
二大:上海
三大:广州
国民党一大:广州
北伐: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专题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程标准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第15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主干点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一: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材料二:“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
【探究】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120)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经济
阶级
思想
导火索
国际
国际方面:(1)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内方面:
(1)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影响
第一阶段 5月4日 北京 学生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
第二阶段 6月5日 上海 工人 中国__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工人阶级
(2)过程
斗争形式: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口 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探究: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呈现
五四运动的口号
口号一:“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口号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
对联一:“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对联二:“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爱国性: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a.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_____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____运动。
c.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_运动。
反帝反封建
社会革命
思想启蒙
(4)性质
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都参加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消防队员都威胁,如果政府仍然对学生保持这样的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5)意义
a.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促进了_____________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e.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
“五四”事件发生以后的半年内,中国涌现出约400种白话文新刊物。……新出版物几乎囊括了新知识、新生活的各方面。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920年12月,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开展工人运动
正确理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胜利后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群众基础
革命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缺乏群众基础
有广泛群众基础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五四运动的影响
1.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型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五四运动后,新型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了一支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出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加快了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五四运动也可以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提能升华P137
2.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
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它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中心:北京与上海。
2)系统介绍: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上,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团体: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
陈独秀
北京
上海
1、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团体发生俨然革新运动中之惟一团体。其实学生虽有几许热心侠气,宄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甚多。”这意在强调( )
A.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广泛传播 B.学生运动需要先进组织领导
C.中共成立的群众基础己具备 D.青年学生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使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3、五四运动期间,曾流传一则广告:“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推动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B.民族工业品质量可与洋货媲美
C.德国强占青岛激起国人抗争 D.购买国货使中国政治、经济皆获益
4、(2018全国.T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主观努力: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4)外部帮助:共产国际的帮助。
5)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2.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先在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3)主要内容: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推翻资产阶级
提能升华
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具体表现在:
1.新的革命领导核心:革命性最强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能够制定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3.新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4.新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使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16日
2、地点:上海
3、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史料呈现
史料1 中共“一大”完成了建党工作,但严格地说,作为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态还没有完全具备,党的“二大”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
——摘编自邵维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史料2 中国共产党……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 根据史料1、2和所学知识,指出怎样理解史料1中“党的‘二大’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
提示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不符合中国实际,当时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而非资产阶级;中共“二大”对我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任务、革命性质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开始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根据史料2分析,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还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提示 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重要思想:提出了团结工人、贫农和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即统一战线)的思想。
工人运动与中共三大
1.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教材补充)
1922~1923年,中共领导了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等。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基本上都失败。
2.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年6月广州)
背景:党在实践中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会议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京汉铁路大罢工
反动势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永丰舰上避难的孙中山夫妇
1922-1923,国共两党相继遭遇重创...
工人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a.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__________。
b.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形成: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_____________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革命统一战线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清 反帝反封(军阀);(联俄)
民权主义 建立共和国 反帝者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联共)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之比较
2.国民革命的兴起
1)条件: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 的建立。
2)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进程: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 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6年,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国共合作
4)结果:基本上推翻了_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易错提醒)正确认识国民革命的结果
虽然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其原因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北洋军阀
失败的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众多革命群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当日,汪精卫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之后便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清党”。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结束。
材料
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主要内容是:(一)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的资格参加 (二)“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
失败的原因:
客观: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中国共产党尚年幼不够成熟,缺乏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1、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2、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3、必须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经验教训:
5)意义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探究点三 国民大革命
史料1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1) 根据史料1,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采取了怎样的合作方式。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合作中,还采取了什么原则?
提示 合作方式:采取“党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方式。 合作原则:保持党的独立性。
史料2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它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等《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2) 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提示 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1922年6月针对当时的军阀混战,陈独秀起草并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首次指出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一主张反映了( )
A.国共合作己经初步实现 B.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新探索
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打倒列强除军阀己成为国民共识
【2017海南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真题探析 模拟演练
1. [2021全国甲,29,4分]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2. [2021广东,8,3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3. [2021四川南充最后一考]有学者指出:“这也是中国国内公共舆论第一次对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建立新的国家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任何时候的政府策略都没有如此深入国际事务和公共舆论之中,并且以民意为政策基础。”他所指的是( )
A. 清末掀起变法图强的社会思潮 B. 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C. 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D.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 [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
A. 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 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 D. 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