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学业水平测试复习__----相互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3[1].学业水平测试复习__----相互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1-22 21: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3、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相互作用会考知识点和考试要求力的概念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4.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6.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弹簧秤。8.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关键:选定一个标度课堂练习CD1、某人用一根绳拖着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 )
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
B.如研究绳对重物的拉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
C.如研究重物对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
D.如研究绳对人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绳,受力物体是人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的作用效果表现在( )
A、使物体发生形变;
B、使物体保持静止
C、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
D、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AD重力G1.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3.大小:G=mg.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两极除外),通常情况下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地面附近一般取g=9.8N/kg。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取值常有所不同:g赤4.方向:竖直向下.(1)有别于垂直向下 (2)一般不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除外).5.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质量分布均匀且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课堂练习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定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确定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重力的作用
C.物体静止时所受的重力大于物体运动时所受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同一处,无论静止或向上、向下运动所受的重力都相等课堂练习C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都在几何中心
C.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因此任何物体的重心必然都在物体上 相互吸引作用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仅在10-15m范围内起作用;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之间或磁体之间,大小也随距离增大而减小;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的放射现象中,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1、万有引力:普遍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尤其在天体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小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弹力FN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①注意:a形变,b受弹力3、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说明: 一根弹簧剪断成两根后,每根的劲度k都比原来的劲度大;两根弹簧串联后总劲度变小;两根弹簧并联后,总劲度变大.②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思考与讨论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弹力吗?如何判断弹力的存在?F1F2FB点与球接触但无弹力斜面与球接触但无弹力假设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支持力压力结论: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弹力方向的判定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曲面垂直于切面,延长线必过圆心)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簧的弹力与收缩或拉伸的方向相反⑶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课堂练习C5.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
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
生的
B.拿细竹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
竹杆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微小
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
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悬挂电灯的电线被拉直,是由于电灯
的重力作用在电线上 加深对弹簧弹力的理解 如图所示,给弹簧挂上一重为10N的物体时,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多少?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呢? 结论:对理想化的轻弹簧来说,两端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拓展:同一根绳中的拉力也处处相等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A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轻弹簧的弹力F=2N,则绳中张力FT和B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为( )
A、7N和0 B、5N和2N
C、1N和6N C、2N和5NBC课堂练习静摩擦力Ff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静摩擦力。2、产生的条件:a、接触面粗糙b、两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有弹力)c、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本质:现代摩擦理论——由电磁相互作用引起4、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或接触点上0 ≤Ff ≤ Fmax 6、大小: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条件F合=0或牛顿运动定律F合=ma分析求解。 如何判断两接触物体间是否存在静摩擦的作用呢?假设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分析。A、B均静止A、B一起匀速运动思考与讨论1、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定是阻力吗?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有关吗?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呢?不一定,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受到静摩擦的作用吗?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思考与讨论(最大静摩擦力Ffm=μFN)③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5、大小:Ff=μFN②μ为动摩擦因数,无单位,其数值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等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及运动状态无关。 滑动摩擦力Ff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2、产生的条件:a、接触面粗糙b、两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有弹力)c、物体间有相对运动3、滑动摩擦力本质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①其中FN是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4、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成任意角度。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吗?一定为阻力吗?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故既可以为阻力,也可以为动力。思考与讨论2、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的作用吗? 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3、两个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又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能产生滑动摩擦力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物滑动物不动结论:Ff动 < F静max 7、一个质量为2kg的木块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10N,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推力,求以下几种情况中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1)F=4N;2)F=8N;3)F=12N;4)F=16N;5)在物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若撤去F,则摩擦力的大小又为多少?课堂练习8、如图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时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g=10m/s2)( )
A、10N,向右 B、10N,向左
C、20N,向右 D、20N,向左D课堂练习BD9、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轮带动A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课堂练习C10、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则( )
A. 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 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 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 F1向上,F2向下,且F1=F2课堂练习第二课时力的合成和分解1、概念:某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互为逆运算. 3、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4、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5、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只有大小的物理量,运算遵循代数加减6、共点的两分力大小一定时:θ越大,合力越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7、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分力:注意:合力大小一定时:θ越大,两分力越大主要测量——1、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时:记录 结点O的位置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2、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时: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记录 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试判断斜面给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如图所示,物体在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作用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试判断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1、试求F1=3N,F2=5N,F3=9N三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范围。1N≤F合≤ 17N0N≤F合≤ 14N2、若F1=3N,F2=5N,而F3=6N,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范围又如何? 注意:三个共点力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成中,合力的最小值有可能为零。三个共点力的合成范围又有什么特点呢?思考与讨论BD11、下列关于分力与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C.合力总是大于分力
D.两个分力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课堂练习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0,以便于计算出合力的大小ACD课堂练习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原则1)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在具体问题中,还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正交分解。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一解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解
2、常见的力的分解:3)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另一分力F2的方向 (即已知F2和F的夹角θ)A、F1< Fsinθ……无解B、F1= Fsinθ……一解C、Fsinθ F……一解压紧斜面的力对下列各图中的力进行分解:思考与讨论13、一个物体质量为m,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则下面关于此受力分析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Gx为下滑力,施力物体是斜面
B、Gy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
C、FN和G的合力等于Gx
D、若物体匀速下滑,则没有摩擦力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