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1. 了解所学民间故事的基础知识,梳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能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用学到的方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通过对比阅读,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相同之处,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4. 搜集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尝试选择性作业,感受民间故事不同的表达形式,了解本地相关的民间故事。
5.经过综合化的练习,培养善于思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
作业内容
1.以下句子选自同学们的发言稿,在正式开幕前快帮他们校对一下吧!下列哪个读音存在问题呢( )
A.牛郎觉得那辆车并不稀罕(hǎn),只是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
B.织女趁着王母娘娘喝醉,和仙女们去凡间游玩,却不小心落(là)在了最后。
C.海力布听闻大山要崩(bēn)塌的消息后,急忙跑回家劝大家搬走。
D.村民们都不相信有座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济公拗(niù)不过大家,只好背起新娘子往外跑。
2. 小赵学了《牛郎织女》之后深受感动,她发现这个故事还影响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提笔写下了相关诗词,于是特别想要和大家分享,下列诗词中不合适的是( )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B.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C.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D.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 来为我们的活动设计一张纪念书签吧!下列不适合作为插图的是( )
4. 为了在创编故事环节拔得头筹,小李同学打算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你可以帮帮他,准备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①在当天半夜,只听到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 )
②爷爷就像一条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每天辛苦工作着。( )
③看着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地奔跑着的男孩,他的眼睛了充满了羡慕。( )
④牛郎从小就父母双亡,哥哥嫂嫂又苛待他,只能和那头老牛相依为命。( )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说过不少民间故事了,讲故事对你来说肯定不在话下,那就快来“欢乐剧场”,尽情和同学们分享你觉得有趣的民间故事。
5. 小明同学打算参加讲故事活动,请你给他推荐课内外了解过的民间故事。用学过的方法简要介绍故事,让他选一选。
6. 大家都准备了有意思的民间故事,可是怎么才能让自己讲的故事脱颖而出呢?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让你讲故事讲得更有新鲜感?( )(多选)
A.讲《孟姜女哭长城》可以把自己设想成孟姜女,加上表情、动作,以孟姜女的口吻讲故事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大胆想象,增加合理的故事情节。讲《牛郎织女》的时候可以说说牛郎织女初逢的时候会说什么和想什么。
C.讲故事最好是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能把故事讲完整。
D.变换情节顺序,先讲故事最精彩的部分,设置一些悬念。
想知道新年的由来吗?想知道关于白蛇的传说等等奇幻的故事吗?“故事口袋”里什么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还有趣味问答环节,快打开口袋吧!
(一)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没人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对比阅读
我们生活在蚕桑之乡,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位司蚕桑之神——蚕花娘娘呢!听了那么多有意思的民间故事,你能不能也来创编一个呢?以下是蚕花娘娘的故事梗概,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民间故事的特点,编写这个民间故事,使得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对你来说一定非常熟悉了吧!那么在古人口中这个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如果你想挑战一下听古人讲故事,那就往下看吧!
作业设计意图
1. 趣化形式,在活动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
这个单元的课文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所以这份作业设计以课文学习为依托,通过“民间故事会”这种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不但让学生巩固练习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个语文要素,而且经过小试牛刀、欢乐剧场、故事口袋、创意空间、终极挑战一步一步完成任务,激发学生对于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单元人文要素的渗透。
设计卡通人物“小贴士”,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支架”,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体现从学生出发,努力做到减负增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设计理念。
2. 优化题型,在综合测评中培养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作业是单元所涉及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巩固与反馈。形式丰富多样,在总量上做减法,减掉的是机械重复性作业;在内容上做加法,增加活动类、综合性作业。
第1-4题是选择题形式,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5题“推荐卡”简要介绍故事,既是检查单元习作要求“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也是检查对课内故事的了解。第6、9、12题是围绕“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个语文要素进行选择、填表、编写等形式检查,其中第9题也是课后练习训练点;第10题和故事挑战是对民间故事另外的表现形式的展示,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乐趣。两个阅读材料的选择,紧扣“民间故事”这一主题选择文章,其中对比阅读是让学生在学习民间故事后,让学生边阅读边探究,深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发掘民间故事阅读的积极意义。
3. 强化复述,在创编故事中成就个性发展
习作创编“蚕花娘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民间故事,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讲民间故事是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创编故事是对“创造性复述”要素的落实。希望学生在讲故事的形式中获得创造和分享的快乐。
作业使用建议
本单元作业根据学情设计有针对性、有指向性。依“标”扣“本”,紧扣统编教材,理清语文要素,明晰教学目标。
1.作业使用方式
本作业也可以融入学习过程中,比如第5题和对比阅读作业可以设计安排在学习《牛郎织女(二)》之后。读了完整的故事,让学生梳理完整情节。针对学生梳理不完整或梳理太细致的问题,教师顺势提出任务,再次练习并进行拓展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
故事挑战题是解决学生差异化问题的分层作业设计,使用时可以先回顾《牛郎织女》的故事,对比进行文言文阅读,降低理解难度,对于第一题文言文的解释就相对简单了。而第二题发现不同之处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容易发现,找到原因比较难,可以进行班级讨论,教师引导发现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的特点。
本单元作业希望使用时能通过整体推进,并在探索中不断修正,以期达到效果最优。
2.作业评价方式
明确单元作业的练习导向作用,是为了掌握学情和实践课堂提质,实现作业应有的功能与价值。而不是增加学生负担,所以在评价时不要集体讲评、批分评比。
可以是把这个练习当做“口语交际”中“民间故事会”的挑战任务,完成的同学进行积分,采用同学合作、师生合作完成后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对于典型题目可以当例题讲解或让学生示范讲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将本单元的学习评价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学科知识,提升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