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8 07:32:43

文档简介

兰州市天水市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1.B 2.D
读“太阳光照图”(下图),回答下列3-4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4.图中( )
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答案】1.D 2.C
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与北京日出日落时间相同,下表为连续3天的升降旗时间(北京时间)资料。据此,回答5-6题。
5.这三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南移动
C.这三天滨州的白昼都比北京的白昼长 D.这三天,北京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方
6.这三天,对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安门广场第一天降旗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南 B.当地该季节多盛行偏北风
C.北京时间12点当地旗杆的影子正好朝向正 D.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这三天逐渐减小
【答案】5.C 6.B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8.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
A.固结成岩 岩层断裂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 裂隙扩张 岩浆喷发 地壳抬升
C.岩石沉积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D.岩石沉积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答案】 7.D 8.A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0.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答案】 9.A 10.C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1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答案】 11.B 12.D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晩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据此回答3-4题。
13.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6月初至8月初的江南地区 B.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的江淮地区
C.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江南地区 D.6月初至7月初的江淮地区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 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
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 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13.B 14.B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16.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5.C 16.A
下图示意欧洲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城市a~c( )
A.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C.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
D.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17.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答案】16.B  17.A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18.B 19.C 20.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填空题(40分)。
21.(10分)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看到的北极星的仰角为________;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图中A、B、C、N四点:
①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②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NCS)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从B水平运动到N的物体会向________(填“东”或“西”)偏转。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5)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6)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上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答案】(1)30° 23小时56分4秒  (2)A=B=C>N C>A=B>N 
(3)晨线 东  (4)16时 8时  (5)A  (6)160°E~180°~30°W  (7)6 18
22.(9分)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C点的经度是180°,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这一天中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B点的夜长为 小时,B日出时间是 点。
(4)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
(5)图上显示的节气是,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6)图中A、B、D三者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
(7)图中的晨昏线是 (晨线/昏线),C点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1)(60°E,23°26S) (2)43°08′ (3)10;5
(4)北温 (5)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 (6)B>D>A (7)昏线;昼短夜长
23.(14分)读"我国某地1月中旬气象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时期该地气压变化呈______趋势,气温变化呈_____趋势,由此判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_____锋过境。
(2)从冷暖性质看,12日该地受________气团控制,17日受________气团控制。
(3)在_______两天内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天气。
(4)如果该锋移动速度很快,则往往容易形成____ ____天气。这种情况在我国______地区________季最为常见。如果锋前的暖气团比较干燥,则常出现________或______天气,这在我国________地区的________季常见到。
【答案】(1)上升 下降 冷 (2)暖冷
(3)14日和15日 大 风雨雪
(4)狂风 暴雨 北方 夏 大风 沙尘暴 北方 冬 春
24.(7分)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
(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
(2)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兰州市天水市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地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60分)。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读“太阳光照图”(下图),回答下列3-4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4.图中( )
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与北京日出日落时间相同,下表为连续3天的升降旗时间(北京时间)资料。据此,回答5-6题。
5.这三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南移动
C.这三天滨州的白昼都比北京的白昼长 D.这三天,北京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方
6.这三天,对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安门广场第一天降旗时旗杆的影子朝向东南 B.当地该季节多盛行偏北风
C.北京时间12点当地旗杆的影子正好朝向正 D.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这三天逐渐减小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8.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
A.固结成岩 岩层断裂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 裂隙扩张 岩浆喷发 地壳抬升
C.岩石沉积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D.岩石沉积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0.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1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晩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据此回答3-4题。
13.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6月初至8月初的江南地区 B.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的江淮地区
C.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江南地区 D.6月初至7月初的江淮地区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 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
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 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16.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示意欧洲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城市a~c( )
A.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C.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
D.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17.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填空题(40分)。
21.(10分)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看到的北极星的仰角为________;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图中A、B、C、N四点:
①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②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NCS)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从B水平运动到N的物体会向________(填“东”或“西”)偏转。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5)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6)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上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22.(9分)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C点的经度是180°,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这一天中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B点的夜长为 小时,B日出时间是 点。
(4)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
(5)图上显示的节气是,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6)图中A、B、D三者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
(7)图中的晨昏线是 (晨线/昏线),C点昼夜长短状况是 。
23.(14分)读"我国某地1月中旬气象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时期该地气压变化呈______趋势,气温变化呈_____趋势,由此判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_____锋过境。
(2)从冷暖性质看,12日该地受________气团控制,17日受________气团控制。
(3)在_______两天内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天气。
(4)如果该锋移动速度很快,则往往容易形成____ ____天气。这种情况在我国______地区________季最为常见。如果锋前的暖气团比较干燥,则常出现________或______天气,这在我国________地区的________季常见到。
24.(7分)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