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示意茶园春季夜晚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 m B.7~8 m
C.6~7 m D.4 m以下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
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情况表”,完成5~6题。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日最高温
北京 28 ℃
上海 25 ℃
哈尔滨 24 ℃
西宁 22 ℃
5.据表推断,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哈尔滨 D.西宁
6.据表判断,对四个城市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上海夜间温度最低
B.该日北京最高气温会出现在12时
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
D.该日西宁紫外线强度最大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2019年11月,北京再现雾霾天气,PM2.5超过500,污染严重。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9~11题。
9.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长波辐射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0.出现雾霾天气,会使(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11.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白天,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1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采光
读图,回答14~16题。
14.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1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7~19题。
1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读“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所示为2020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22~23题。
22.①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3.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单位:hPa)”。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25.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
A.a、d B.c、d
C.a、c D.b、d
二、综合题(共4题,满分50分)
26.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3分)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2分)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________。(2分)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3分)
27.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的形式。(2分)
(2)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____。(3分)
(3)在图中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由材料一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了。(2分)
(2)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时段。(3分)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4分)
(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c处的最终风向。试在图中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1)、地转偏向力(F2)、摩擦力(F3)。(5分)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 km高度,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分)
(4)图中50~85 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3分)
(5)C层中有__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3分)
(6)人类生活在________层的底部。(1分)
(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1-2DB
3-4CD
5-6BD
7-8CD
9-11BCC
12-13BB
14-16CBA
17-19BCC
20-21CA
22-23AD
24-25BA
26.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地面辐射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27.
(1)地面冷热不均 最简单 (2)高 低 E
(3)
28.
(1)变小 (2)9~17时
(3)如下图所示:
(4)如下图所示:
29.
(1)中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17~18 km,在高纬度为8~9 km
(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补绘曲线略。 O3(臭氧) 臭氧
(4)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对流
(5)电离 太阳活动(耀斑) 无线电短波
(6)对流
(7)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