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文档属性

名称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8 13:52: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拨开云雾见月明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联读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本文编排在第二单元第二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恐龙无处不有》由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佐证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被压扁的沙子》则由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了“撞击说”。两篇文章不但内容相互关联,推理过程和语言风格也基本一致,同时还贯彻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认识原则,展现出万物互联的思考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已经在八年级上册接触过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都应该在学习事物说明文的时候,掌握了要素。但对于逻辑顺序,说明顺序标志词、文章中补充性语言等应该比较难明白。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情,以单元目标为依托,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寻找说明对象,掌握辨析说明对象的方法。
理清说明顺序,理解文章内容,认识科学逻辑严密的特点,体会现象与本质的逻辑。
品读语言,关注标志语、补充性文字,体会小品文语言严谨准确又幽默风趣的特点。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寻找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品读说明文标志性用语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
情境式、讨论式、品读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看图片,说说你认识的恐龙。
恐龙灭绝一直都是一个谜,科学家们也一直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短文两篇,看看阿西莫夫是怎么说的?
(二)速读寻对象
小文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发现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确定不了,我们能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一下她?请同学们速度课文,找出说明对象,并说说你从文中哪里找到的?
预设: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标题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的运动——结尾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运动——结尾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开头
明确:《恐龙无处不在》——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的运动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运动
教师追问:既然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不一样,为什么编者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都是同一作者写的,语言风格比较一致;
都和恐龙灭绝有关;
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恐龙灭绝的学说;
两篇文章都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小结:两篇文章虽然说明对象不同,但是体现了同一种科学的认识原则。那就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也告诉我们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现象之间,只要找到联系点,或许有重大的科学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同学有科学探索的精神。
通过活动一,我们也学会寻找说明对象的方法:找标题,找开头,找结尾。
(三)跳读理思路
把文章读短,读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小文也很想试一试。可是她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遇到了几个难题。同学们,帮助一下她,也挑战一下自己吧。
班级同学分成两组,跳读课文,第一组完成《恐龙无处不在》思维导图,第二组完成《被压扁的沙子》思维导图。
小结:两篇文章在推理过程中都非常严谨,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由我们做的思维导图可以得出,文章以:科学现象--提出假说---印证观点---得出结论的思路,有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层层释疑,最后让我们明白: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全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精读品语言
1.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小文发现了一些联结性很强的文字。
比如: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外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请你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类似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奇妙用处。
小结: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很好的联结内容,使文章内容更紧凑,条理更清晰。
2.读两篇文章的语言,小文认为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很有意思。她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结合作业本导学三,体会语言的妙处。
导学三
在阅读课文时,小文和小明就两篇文章中括号内的补充说明文字展开了讨论,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文:读这篇文章时,我注意到作者将一些补充说明文字放在了括号之中,这些文字看起来是可有可无的,为什么不删掉呢?
小明:并不是这样的。如“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起到了 的作用。
小文:我发现这一处:“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的作用似乎又有所不同。
小明:是的。
小文:我明白了。“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这一处则有这样的作用:
小明:是的。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文章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小结:补充性文字,让原本高深的科学概念变的通俗易懂,让说明语言诙谐幽默,真是锦上添花。通过三个活动,同学们对如何读懂说理性说明文,是不是有些了解?我们来总结:1.找对说明对象2.理清说明顺序3.关注标志性词语4.补充性文字不忽视。
(五)作业拓展
观看纪录片《恐龙灭绝之谜》,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
找对说明对象
理清说明顺序
关注标志性词语
补充性文字不忽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找说明对象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任务二:理清课文思路
任务三:品读语言
任务四:总结收获